余虹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江西 南昌 330006)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及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意外的頻繁發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長[1-2]。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嚴重影響椎體周圍微循環,興奮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打破腸道運動節律,長期臥床治療,易導致腹脹、便秘、壓瘡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3-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敷貼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3~58歲,平均(47.56±5.97)歲;病程6~15 d,平均病程(9.46±1.94)d;其中胸椎壓縮性骨折15例,腰椎壓縮性骨折27例。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4~57歲,平均(48.94±7.55)歲;病程7~16 d,平均病程(9.26±1.57)d;胸椎壓縮性骨折20例,腰椎壓縮性骨折22例。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向患者介紹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介紹術后恢復較為成功的案例,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信心。及時給予患者功能鍛煉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的恢復情況。囑患者飲食多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待病情好轉后可補充蛋白質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敷貼,具體護理操作如下。
1.2.1 耳穴貼壓 采用醫用酒精消毒患者耳穴局部,并用探針找出大腸、三焦、便秘3穴敏感點,使用帶有王不留行籽標準膠布貼壓,囑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每天按壓3次,每次持續3 min左右,手法輕柔、力道適中,以患者耳部能耐受為度,3 d更換1次膠布貼壓,治療時間為2周左右[5]。
1.2.2 穴位敷貼 選取生大黃、枳實、厚樸、玄明粉均研碎成粉,按一定比例(1∶2∶2∶1)加入凡士林調制成糊狀,敷貼在腧穴神闕、天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處,每天1次,敷貼時間6 h左右,及時清理藥物[6]。在穴位貼敷前需清洗干凈局部皮膚,貼敷時用手指按壓片刻確保完全貼敷,貼敷后要及時詢問患者貼敷部位皮膚疼痛感覺狀況,如發現有皮膚過敏現象,立即停止貼敷。
1.3 觀察指標
1.3.1 VAS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骨折疼痛程度,游動標尺上有10個刻度,0代表無痛,10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痛。
1.3.2 療效評價標準 護理人員需每天定時評估患者情況,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參照標準。顯效:患者治療后1或2 d排便1次,無腹脹腹痛現象,排便通暢,短期內無復發;有效:患者治療后3 d內排便,腹脹腹痛感減輕,排便困難;無效:患者治療后3 d后仍未排便,其他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3 應激反應指標水平 衡量人體應激反應水平的指標為血糖(Glu)和血清皮質醇(FC),分別在干預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檢測Glu水平,然后將血液標本靜置30 min左右,離心處理,再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FC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骨折疼痛V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骨折疼痛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1、2周,觀察組骨折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骨折疼痛V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骨折疼痛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比較,b 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1周 干預后2周觀察組426.85±0.884.17±0.47ab1.95±0.36ab對照組426.79±0.815.26±0.54a3.84±0.42a t值0.3259.86722.413 P值 >0.05<0.05<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干預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應激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Glu、F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注:Glu,血糖;FC,血清皮質醇
組別 例數Glu(mmol/L)FC(ng/m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27.72±1.467.82±1.5064.17±7.6666.55±8.07對照組427.52±1.368.70±1.4663.09±6.6072.35±9.38 t值0.6502.7250.6923.038 P值 >0.05<0.05>0.05<0.05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科臨床上較為多見的損傷,多發于下胸段和上腰段,多由高空跌落、老年性骨質疏松及重物打擊所致。臨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療,病情嚴重者需進行手術治療[7-8]。治療后,由于患者需長期臥床調養,不便行動,導致胃腸蠕動減慢,不利于消化吸收,極易引起疼痛、腹脹、便秘等多種并發癥及應激反應,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和功能鍛煉的恢復。應激反應是指機體受傷害性刺激后引起的非特異性反應,Glu和FC是反映機體應激反應水平的常用指標。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治療患者需服用大量的抗炎藥物,長期臥床,不能自由行動,情緒低迷,自身免疫系統耐受性下降,易引起患者機體強烈的應激反應[9-12]。
耳穴貼壓是中醫的傳統操作,具有保健和治療兩重作用,取材容易,操作簡便。本研究選擇大腸、三焦、便秘3穴作為敏感點進行耳穴貼壓,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機、通理臟腑的功效,通過經絡對胃腸道產生刺激作用,促進胃腸道蠕動,助于消化,可緩解患者腹脹便秘等并發癥狀[5]。穴位貼敷(貼敷療法)通過將中藥研碎成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適量賦形劑調制成糊狀,貼敷在經穴位置,達到舒活經絡、清熱解毒等療效。本研究將藥物貼敷于腧穴神闕、天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處,可調理脾胃、升清降濁、補中益氣、活血通絡、減輕疼痛。所使用的的貼服藥物生大黃可瀉火通便清理腸胃,玄明粉起輔助作用,枳實和厚樸可理氣消除積食,治療腹脹,諸藥合用治療便秘腹脹效果顯著[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1、2周,觀察組骨折疼痛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P<0.05)。干預后,觀察組Glu、F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常規圍手術期護理配合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敷貼能明顯降低疼痛、腹脹、便秘等應激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實施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敷貼并配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腹脹和便秘癥狀,使Glu和FC水平恢復良好,減輕應激反應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