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商務局
最新的全國重點城市外貿排名顯示,2020年,寧波外貿進出口總額超越廣州,升至第六位。2020年,寧波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額9787億元,逼近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7%,比全國高出4.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為6407億元,同比增長7.3%,進口額為3380億元,同比增長5.6%,分別比全國高出3.3個和6.3個百分點。出口規模位居全國城市第五,占全國份額達3.57%,比上年提升0.11個百分點。非常時期,寧波外貿何以逆勢上揚?高起點上,寧波外貿將如何再起航?
2020年寧波外貿再進位背后的有力舉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寧波外貿受到巨大挑戰。按照中央、浙江省相關決策部署,寧波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外貿逆勢上揚,外貿增速好于預期、好于全國,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從市場看,美國取代歐盟再次成為寧波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寧波對美國累計出口增長20.1%,占全市比重較上年增加2.6個百分點。從產品看,防疫物資、“宅經濟”產品成出口主要拉動力。2020年,全市防疫物資出口額達404億元,同比增長200%,拉動全市出口增長4.5個百分點。從主體看,大中型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外貿108強企業中,50家企業增速超過10%,31家企業增速甚至超過30%。從模式看,跨境電商成為穩外貿新生力量,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出口額為12.4 億元,同比增長23倍,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方式出口占全國近五成。支撐2020年寧波外貿主體隊伍保持穩定、外貿實現快速回升的前提和基礎,是寧波復工復產抓緊抓早抓實、政策及時精準有力,在全省率先出臺穩外貿“12+10”政策,有效提振了企業信心,切實穩住了企業經營。
打好金融政策組合拳。推出“防控疫情穩外貿”專屬融資服務,出臺外貿重點企業融資貼息政策,組織重點進口企業銀企對接會。2020年,全市各銀行機構對寧波重點外貿企業授信額度達1610億元,發放貸款1002億元,約占全市企業貸款總量的三分之一;深入推進“甬貿貸”融資業務,為超500家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超20億元融資支持,“甬貿貸”被商務部列為地方穩外貿經驗予以推廣。
開辟云端貿易新戰場。組織實施網上廣交會,第127屆、第128屆網上廣交會寧波團參展規模分別居全國第四、第五位。舉辦30余場“2020寧波出口商品全球網上展系列專場對接會”,搭建線下“方艙展廳”,借助數字展貿平臺和國內外商協會力量,開拓海外市場。
推進跨境電商突破發展。獲批成為全國10個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城市之一,創新“跨境電商+海外倉”B2B2C出口(9810),率先實現全國首批、全省首單9810出口業務,9810出口貨物貨值占全國近一半。加快建設海外倉及海外自主營銷體系。新增獲評省級公共海外倉2家,現共有66家企業在全球建設經營203個海外倉,總面積達200.5萬平方米。組建跨境電商出海聯盟,對接企業1500家次。
落實落細企業幫扶舉措。努力做到企業有訴求,工作有回應。比如,組建市集裝箱短缺問題工作專班,安排4000萬元資金支持寧波舟山港吸引空箱回流,緩解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外貿企業一柜難求的困境。這項政策目前已經取得實際成效,在幫助寧波外貿企業的同時,也惠及了市外外貿企業。
2021年寧波外貿發展形勢研判
盡管2020年寧波外貿取得了良好成績,目前外貿企業在手訂單情況較為樂觀,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出運情況好于全國其他港口,但國際疫情波動引發的次生風險依然存在,鞏固全市外貿發展向好態勢仍面臨諸多困難。
企業預期上半年出口較為樂觀。根據對寧波1982家重點外貿企業的統計監測,截至3月底,外貿企業在手訂單、新增訂單處于高位,整體訂單情況較為樂觀。在手出口訂單同比上升和持平的企業占比達81.2%,較2020年底上升13.4個百分點;新簽訂單同比增長和持平的企業占比達79.3%,較2020年底上升13.8個百分點。在手訂單被取消或被延期的情況持續改善。21.5%的企業反映遭遇在手訂單被取消,較2020年底下降了6.3個百分點;29.6%的企業遭遇在手訂單被延期,受影響企業范圍較2020年底下降7.4個百分點。同時,42.9%的企業預計4月出口額同比增長,50%的企業預計第二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看好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前景的企業占比為22.3%,這是自2018年以來再探20%以上的高點。
外貿發展外部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根據3月對寧波1982家重點外貿企業的問卷調查,原材料漲價是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75.7%的企業認為原材料、能源成本漲價過快,同時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物流運輸成本過高也是主要問題。此外,36.2%的企業認為集裝箱緊缺、訂艙訂箱困難,24.3%的企業認為招工困難、用工緊張,15.6%的企業認為訂單減少、流失、接不到單,6%的企業認為受中美經貿摩擦、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訂單違約風險上升。如原材料漲價問題。某工藝品、禮品出口企業反映,金屬、玻璃、乳膠等原材料平均漲幅在30%以上,導致去年簽訂的訂單無法按期交貨。上游工廠迫于原材料漲價壓力要求提價,但因國外很多禮品商店受疫情影響仍未正常營業,企業目前無法把價格增值部分轉嫁給下游進口商,導致不少訂單取消。如海運物流問題。一是海運價格仍然處于高位。盡管年初的缺箱少艙問題目前已明顯好轉,但企業表示運費價格沒有實質性下降,當前集裝箱價格仍明顯高于疫情前水平。二是海外港口集裝箱積壓嚴重。受海外疫情影響,客戶提箱速度緩慢。某外綜服平臺企業表示,在蘇伊士運河堵塞問題解決后,預計歐洲各大港口將迎來大量貨輪集中到港,短期內歐洲地區擁堵問題將加重。
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發展新動能尚需增強。寧波外貿低價值、批量式傳統模式已經遇到“天花板”,產品、模式、人才等創新轉型動能不足,不少傳統外貿企業缺乏緊迫意識,抗風險能力差、利潤率低、核心競爭力缺乏等老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
全力以赴穩外貿創新提質促發展
今年,寧波將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全力以赴穩外貿的同時,積極創新外貿發展模式,更好發揮外貿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全球經濟大循環的關鍵樞紐和主渠道作用,增強外貿對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努力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
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契機,推進“優進優出”戰略。一是加快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抓住國內大循環的發展機遇,依靠國內不斷提升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發揮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對產業的集聚助推作用,以15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為載體,培育優勢出口產業集群。深入推進出口品牌戰略,加大“浙江出口名牌”“寧波出口名牌”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通過自創、收購、合作等多種方式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出口。二是促進進口貿易提質增效。推進國家級、省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重點進口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等進口展會平臺,拓寬進口渠道、擴大進口規模。擴大能源及大宗商品進口,發揮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打造國家能源交易中心、國際油氣資源配置中心。擴大先進技術、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放大梅山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效應,打造全國消費品進口集散中心。三是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在外貿產品進電商平臺、進大型商超、進特色街區、進夜市、進展會、進政府采購目錄等“六進”方面精準幫扶。推動同線同標同質,支持“三同”產品加速進入國內市場,精準對接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提升外貿企業內銷品牌建設能力,鼓勵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主品牌。
以穩定訂單為目的,多渠道助企開拓國際市場。一是推進展會模式創新。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加大對新采購商的引流力度。結合公共海外倉、國際營銷公共服務平臺等海外渠道,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展會模式創新。推進展會業態創新,積極引導、動員和扶持企業舉辦線上展會,充分運用5G、VR/AR、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舉辦“云展覽”,開展“云展示”“云對接”“云洽談”“云簽約”,提升展示、宣傳、洽談等效果。引進直播專業機構和供應鏈企業,打造小家電、服裝等若干個產業帶直播基地,建立專業線上營銷平臺,為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技術支持。二是加大對重點市場宣傳推介力度。積極開拓自貿協定國家市場份額。加強對RCEP貿易關稅、原產地規則等政策的梳理和研究,充分利用相關優惠政策,更深層次拓展東盟、日韓和澳洲等自貿區市場。利用中東歐貿易促進部長級會議等高層會晤機制和世博會、進博會、廣交會、華交會、澳門展等重大活動平臺,舉辦一批貿易促進活動,擴大企業和產品影響力。精心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東盟博覽會、進口博覽會等國家展會平臺,搶抓訂單,增加客戶,不斷提高組展和服務水平。三是推進國際營銷體系建設。鼓勵企業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完善國際營銷和服務保障體系,開展倉儲、展示、批發、銷售、接單簽約及售后服務。支持工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電子通信等20個優勢行業企業加快建立品牌展示、批發零售、售后服務等多層次的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在重點市場積極探索建立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推進平臺創建的梯度建設。
以國家試點政策為依托,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一是以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引領外貿新模式加速發展。大力發展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數字化貿易新模式。推進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和出口9810業務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發揮跨境電商出海聯盟作用,加快建設海外倉及海外自主營銷體系。做大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拓寬金融、物流、信息、跨境電商、成交撮合等服務領域,積極推進二手車出口國家試點工作,力爭二手車出口規模走在全國前列。二是發揮高能級開放平臺帶動作用。放大綜合保稅區功能政策優勢,拓展保稅展示交易、保稅融資租賃、保稅檢測維修等功能業態創新。挖掘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潛力,擴大中東歐優質商品進口,發揮寧波進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世貿通中東歐營銷促進服務中心等平臺作用,打造中東歐進口商品集散中心。三是切實發揮自貿試驗區建設溢出效應。以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建設為契機,聚焦貿易、投資、資金、運輸、人員往來、信息流動“六個自由”開展先行先試,挖掘若干個外貿發展潛在發力點。鼓勵企業拓展聯合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大宗采購業務。探索離岸(轉口)貿易、以貨易貨貿易發展。做大做強能源貿易,積極爭取開展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的非國有貿易。
以幫扶企業為手段,提升外貿發展環境。一是鼓勵外貿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外貿政策創新,根據外貿發展形勢擬定出臺新一輪外貿扶持政策。推進外貿實力效益工程,加大對56家實效企業培育,深化落實28條支持政策,開展企業培訓、企業沙龍等活動。開展外貿形勢分析研判,定期發布外貿預警信息。組織開展外貿新人才專場系列招聘,大力引進培育外貿企業需要的國際經營管理、跨境電商、數字營銷等外貿新人才,進一步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二是穩定金融政策幫扶。加大財政金融幫扶支持力度。擴大“甬貿貸”平臺支持覆蓋范圍,增加“甬貿貸”風險資金池。深化與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深化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五家銀行聯合推出的一系列外貿企業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進出口信貸支持力度。加強出口信用保險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向中信保總公司爭取支持,積極復制推廣國內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實施更加積極的承保政策,繼續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進一步提高信保對我市外貿企業的限額滿足率。三是繼續落實穩外貿協調機制。發揮穩外貿協調機制作用,緩解外貿企業物流、原材料、用工等方面問題。重點發揮市集裝箱短缺問題工作專班作用,加強國際物流保障,進一步從增加運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緩解外貿企業國際物流難題。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