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達
月湖街道位于寧波市中心城區,因湖得名,依湖而建,共有6個社區13個小區。2015年6月,街道成為寧波市唯一一家被納入全國50個社區治理創新深度觀察點單位。以此為契機,我們不斷深化社區治理改革,推行“參與式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居民自治基礎。2020年8月,街道還被確定為海曙區社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單位。
接到試點任務后,我想這是一次系統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的難得機遇,也將會進一步釋放居民自治活力。我們馬上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專班,搶抓改革機遇,帶動6個社區、轄區共建單位建立社區體制機制改革聯席會議,系統梳理改革工作清單。
面對這次試點改革的新要求,我多次和街道班子成員開展“頭腦風暴”。大家認為要解決居民參與熱情不足、社區治理效能不高的問題,就要把小區自治服務站建設作為提升居民自治水平的重要實踐載體。
在改革推進過程中,我們曾一度面臨理事會人選推舉難、老舊小區空間場地緊張等問題。了解情況后,我馬上和各社區書記面對面交流。經過幾次討論會后,我們明確了理事會推薦人選范圍,通過共用社區辦公用房,調劑租借轄區單位用房、物業用房等,逐個落實小區自治服務站場地。
僅用半年時間,13個小區自治服務站和小區自治理事會相繼成立,建成率達100%。特別是重點打造的紫薇小區自治站完成場地建設,建筑面積510平方米,搭建起了居民自治服務的嶄新平臺。
小區自治服務站建成后,其作用該如何發揮,這是我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立即組織小區自治理事會成員赴多地考察學習先進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引導小區自治理事會帶領居民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小區自治項目方案,以項目化的方式解決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小區自治。
小區自治離不開黨建引領,為此,我們積極推動黨建治理網格與小區自治服務站相融相促,各社區鋪開成立鋒領網格功能型黨支部,引領自治理事會開展居民自治服務。
今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后,在社區黨委的引領和鋒領網格黨支部的帶動下,各小區自治服務站將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目前,我們已經完成紫薇小區“快鹿花園”綠化改造、倉基小區“樓道亮燈”等小區自治項目15個,解決了二樓平臺綠化缺失、休閑場所年久失修等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
隨著自治項目的落實,我看到小區很多可喜的變化,群眾臉上的笑容多了,居民參與自治的熱情足了。比如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宣傳發動中,各小區自治理事會迅速行動,為居民介紹疫苗接種流程、接種禁忌等。紫薇小區自治站積極響應“一人一崗我報名,志愿服務我參與”系列活動,帶領綠化自治小組共同打造自治站苗木基地,營造綠色家園。
從依托小區自治服務站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中,我切身感受到居民參與自治的熱情高漲,社區從家長式的管理者轉變成了開放式的平臺搭建者。我們將不斷完善小區自治服務站的功能,打造更美更優的小區自治項目,讓居民共建共享自治成果。
(作者為海曙區月湖街道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