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4月12日至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從“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職業教育的戰略定位、發展方向、改革任務、工作要求,為做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職業教育是寧波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圍繞“名城名都”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初步構建了覆蓋全體常住人口、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服務發展與服務民生相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硬核力量作用逐步顯現。
寧波市先后獲批國家級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開放示范區、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寧波作為計劃單列市組隊,與各省區市同臺競技,連續6年穩居第一方陣,被譽為技能大賽的“寧波現象”。
建章立制 構筑頂層設計
2020年10月,修訂后的《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正式公告施行。新修訂的條例在教育督政、設立校企合作專項資金、“雙師型”教師錄用、服務社會獎勵再分配等方面均取得實質性突破,進一步促進了寧波職業教育繼續保持高位發展。
寧波職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多年來,寧波在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統籌優化職業教育辦學環境上做了諸多工作,立法保障和機制創新是兩大顯著亮點。
寧波先后出臺《寧波市中等職業教育條例》《寧波市職業技能培訓條例》《寧波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以立法來保障職業教育發展。其中,2008年頒布的《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是國內第一部專門針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當時在全國引起了重大反響。
除了注重立法保障,寧波在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方面也是可圈可點:建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在全國較早建立了中職生均公用經費制度,率先在國內實施中職免學費教育政策,探索績效改革激發教師為社會服務的積極性……每一次體制機制創新,都為寧波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了活力。
在寧波,除了教育部門,人力社保部門、發改部門等也都參與到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形成寧波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以《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為指導,各部門就建立產業規劃、人才規劃、教育規劃同步制定達成一致共識,共同推動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將職業教育納入區域和產業的發展規劃。
為拓寬民間資本開放領域,吸引民間資本舉辦優質、多樣化的學校,寧波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的實施意見》,允許民間資本以入股等形式,參與對現有公辦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進行股份制改造,并在用地保障、創新融資、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有力扶持。
優化布局 賦能區域發展
2019年5月,寧波布局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是寧波產業建設新目標,城市發展新規劃。聚焦區域發展重大戰略,職業教育如何做好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為此,寧波著手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通知》,重點打造為產業集群服務的汽車制造、化工工業、智能制造等專業集群,重點扶持20個高標準實訓基地、50個校企合作優秀企業基地等產教融合項目。
作為“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石化產業是寧波重點培育的萬億級產業集群。面對區域石化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與企業合作共建了乙烯工程碳五碳九下游深加工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目前已建立企業標準42個,獲發明專利40多項,開發新產品20多個,為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8套生產裝置,年產值達到39億元,助力公司成長為石油樹脂單項冠軍企業。
近年來,寧波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職業教育的第一要務,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布局,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布局規劃、產業人才規劃和產業園區規劃“三規同步”,力圖實現將職業院校建在產業園區、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思路。
余姚是國內最大的專業模具生產資料市場“中國塑料城”和“中國輕工模具城”所在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發揮該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群的學科優勢,與余姚市共建陽明學院,與當地模具生產裝備企業及加工產業鏈上企業群開展“三元雙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為區域輸送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加強職業教育與部門協同發展已成為寧波的共識。近年來,寧波積極推進校地合作共建,促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區縣(市)和產業集聚區延伸,與地方政府共建汽車、電子商務、影視等特色學院。各區縣(市)的職業院校亦緊貼地方產業優勢,辦出地方特色。如鄞州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電器等七大工業產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專業,鄞州職教中心學校的信息類、智能制造類專業都能很好地與之對接。鎮海區以臨港大工業為特色,鎮海職教中心學校把臨港工業類專業作為重點專業來發展。“建設一所學校,支撐一個園區;辦好一個專業,支撐一片產業”,在寧波正在成為現實。
寧波現有4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7所高職高專院校。近兩年,圍繞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高職高專院校新增跨境電商、工業機器人等84個專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增物聯網應用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等64個專業,專業布局與區域產業的匹配度進一步增強。
產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產”是基礎,“教”是支撐。作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寧波深知職業教育與產業是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多年來,寧波深入實施校企深度合作推進工程,開展高標準實訓基地、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合作優秀企業基地、緊缺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等項目建設,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推進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形成了產教融合的“寧波路徑”。
寧波第二技師學院與寧波星箭航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科技研發、培養“雙師型”教師、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共管、協同創新、有效穩定的合作機制。雙方充分利用企業基地,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機制,為專業教師提供每年1—3個月的企業實踐崗位,由星箭公司派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在寧波,產教融合注重多方協同,形成“聚力”。寧波發揮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探索以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教育部門保障,職業院校、行業組織和骨干企業共同參與的行業指導辦學新機制,建立了9個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組建了32個職業教育集團,還成立了首批14個“中國制造2025”校企聯盟。
同時,寧波還深入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通過實施校企合作稅收優惠、高技能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生產性教學實習改革、校企綜合評價等多種舉措,形成了校企“雙向選擇”、聯合招工招生、校企“雙軌訓教”、校企導師“互聘共用”等與現代產業建設相契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北侖職高與吉利汽車公司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作為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產生了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于一體的校企共同體效應。高度貼合的社會服務項目定制,不斷延伸與探索的校企人才培養體系,加上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使校企合作持續深化,合作成果進一步升華,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共贏。
隨著寧波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推廣,參與學生的覆蓋面逐漸擴大,目前已達40%,共建成5所國家級、12所省級、27所市級試點學校,其中一項成果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面向世界 推進開放辦學
4月20日,寧波外事學校舉辦了中羅(德瓦)國際藝術學校首批畢業生線上畢業典禮,10位羅馬尼亞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順利畢業。這是寧波外事學校分校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寧波職業教育海外辦學的又一碩果。
多年來,寧波借助全國首個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優勢和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開放示范區平臺,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國際化人才培養、來華留學生教育等多個領域積極實踐,并取得一定成效。
自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寧波市作為“一帶一路”綜合改革試驗區,先行開展了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探索。借助“東風”,近年來寧波職業教育以服務區域發展為重心,以“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利用現有職教資源,在海外教學基地建設、國際合作辦學、技術技能與設備儀器輸出等方面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促進寧波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發展。
2016年10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開浙江省高校海外辦學先河,在貝寧創辦中非(貝寧)職業教育學院。學院開設了電子技術應用、摩托車維修和小型發電機維修、物流和電子商務、建筑設計與施工等與當地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緊密相關的課程。來自中國的老師把實際生產中的設備做成相應模型,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操作模型鍛煉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018年,寧波啟動“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已建立“一帶一路”工學院聯盟、絲綢之路商學院聯盟等多邊合作機制,與16個中東歐國家9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為122個發展中國家3326名產業界官員和員工提供141期培訓,重點扶持了21所學校、14大類42個項目建設。
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寧波還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和資源,建成麻省理工學院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中英時尚設計學院、寧波TAFE學院。除此之外,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鎮海職教中心學校還分別引入英國IMI教學與認證體系和德國IHK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走國際化特色培養之路。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