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曦
數量關系是學生形成解決問題模型的基礎,但其學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生經歷由淺入深、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然因《課程標準》把傳統的應用題改成解決問題后,教師在教學時一味地重視情景教學而忽視了數量關系的結構化,導致學生的解題能力下降;而“解決問題”的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若處理得好,對學生智力開發、教師教學效果舉足輕重;數學教學的目標是不斷地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當前,僅授學生規則者仍有不少,使“解決問題”的教學,走入誤區。
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與實踐,發現除少數理解能力極強、智力超群學生外,多數學生在做解決問題時往往只讀一遍題,不作深入思考、僅憑著感覺走,盲目解答、失誤者多,有不少老師提起“解決問題”教學,也愁眉莫展、無從入手。學習害怕,形成心理障礙,教學不佳,自然事倍功半。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認真反思、改進方式。立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閱讀與數量關系教學如何破局”進行思考、探索抑或說研究,一管之見、僅供商榷。
一、明確“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同學們,你們早上幾點起床?”教《小時、分的認識》時,一開始我就如是提問。學生答:...老師接著說:“那你們自己認不認識時鐘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時鐘的認識好嗎?”......一節課若有好開頭,上課伊始學生興趣盎然,沉浸于愉悅氣氛,就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自由思考、自主發展,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精心設問,激發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課堂上精心巧妙設計有意義有樂趣的問題,更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
(三)活動多樣,濃厚興趣
小學生年齡特點是好動,對單調、枯燥的課堂容易產生厭倦。因此,要調節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在積極狀態、主動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
二、明確“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
大綱基本理念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關于解決問題,新課標提出了核心概念,是數學課程四大目標之一,即知識與技能、數學閱讀撕開、解決數量關系、情感與態度。而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空間形式的科學,數量關系的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做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一)去閱讀生活中發現問題
小學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往往反映生活實際的數量關系,無論多復雜的問題都是若干個簡單問題的有機組合、都可分解成若干個基本的數量關系;教學生掌握好簡單問題的數量關系,是解答復雜問題的基礎,我們在教學時可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熟悉數量關系上,而后強化訓練、加深理解,夯實提高理解能力基礎。
(二)培養好學生的邏輯思維
“解決問題”是重要標項,在教學中,要把學生放于實踐產生問題主體中慢慢經歷知識產生、形成一級應用過程。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感受獲得數學活動所帶來的體驗和經驗,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觀察分析現實生活。找準了問題的數量關系,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質量。
(三)解決問題并非知識形態
數學教育意識與教學方式,是創造性解決新情境中陌生數學問題的過程,每當要解決一個新問題時,可先通過閱讀手機有用的數學信息分析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問題。
三、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一)正確處理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1小時=60分鐘、1晝夜=24小時、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等基本的數量關系,具有高度概括性、廣泛應用價值,是概括性的陳述知識、是陳述性的知識精華。可見,數量關系的教學,已滲透數學學習諸多領域,在數學問題的學習過程中,是師生有效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之一,我們要認真閱讀、細致思考,熟練掌握具有共同規律的數學問題,總結揭示某些數量之間的本質聯系。
(二)學會與人合作多人探討教學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的形成基礎,合作學習,更是小學教育的價值型目標,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技能,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當今社會,人與人、組織與組織、團隊與團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必不可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缺乏合作難以想象的”,鑒此,合作學習,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分3-5名不同能力、性別、性格和學習程度的學生組成;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等產生積極作用,促進知識構建,教學時不能僅僅關注情境創設、信息收集,而忘卻數量關系的分析與課堂的活躍,不能由老師包辦講解分析與列式計算,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一言堂”教學。
總之,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一項重要教學科目,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學習發展;教會孩子養成良好閱讀方法、學習技能,在知識海洋中涉獵更多,“解決問題”便成了關鍵。由于小學生年齡及生活經驗限制,導致教師在數量關系教學中四處碰壁,以致影響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教師應在學生現有經驗基礎開展數量關系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全局意識,逐步引導孩子去體會揣摩例題中的數量關系,使其在理解基礎上通過運用合理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對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