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瀾 唐修芹
近年來,鹽城市射陽縣人民路小學的內涵發展緊扣品牌創建、質量提升、習慣養成三大工程建設,圍繞“一二三四”四個行動方案展開,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依托“一套教材”
夯實“仁”文化建設根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習做人是基本準則。為此,學校組織教師品讀儒家作品,挖掘國學經典,確立了文化建設主題“仁”,精心編寫了特色校本教材《國學與仁德》,設計了精神標志,并將標志融入校旗、校徽中,譜進校歌里,印在校服、作業本上,讓“仁”文化以具體可感的方式呈現在師生面前。
學校還依托教材編排了文明禮儀操,開展了“文明習慣潤生活”系列活動,讓仁愛、仁義、仁厚的德行在師生的靈魂中深深扎根。“仁”已經升華為學校的文化符號,成為全校師生的精神風貌。
目前,“仁”文化特色校本課程被列為鹽城市立項課題,課題研究成果之一“仁愛于心,仁義于行,仁厚于品”獲鹽城市優秀教育科研論文評比一等獎。
研究“兩項課題”
實現教學提質增效
近年來,學校圍繞“校本教研如何為質量提升服務”和“教學教研管理如何尋求自身突破”這兩項立項課題展開研究,《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和中國江蘇網“特色教育”欄目對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做了專題報道。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學校提出“緊繃一根弦、種好一塊田、上好一節課、堅守一學年”的要求,從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做起,抓細節、重過程,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如今位居全縣第一方陣。
向教研管理要質量 學校堅持以科研促教研的思想,圍繞“讓學引思”扎實開展半日教研活動。人盡其才,讓每位教師都能在校本教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物盡其用,讓每個載體都能在校本教研中發揮作用;事盡其善,讓每個成員都能在校本教研中收獲一份喜悅。
向“十項行動”要質量 學校落地落實教育局“五大教育”實施要求,緊扣“四力”培養目標,著力推進學校內涵建設“三大工程”,開展“十項行動”,全面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每年的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兒童節、數學節等活動精彩紛呈,定期開展的主題征文、朗誦、演講、書法、繪畫、舞蹈、課本劇等比賽碩果累累。2020年9月,學校被評為鹽城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專注“三項設計”
促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綠色環境設計: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習慣
學校高度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有意識地挖掘校園文化內涵。校園內鋪設了綠色草皮,地面全部軟化;圍墻設計成古色古香的詩詞長廊、孝道文化長廊,將道德陶冶與校園景觀和諧相融,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紅色基因設計:讓學生在行為體驗中涵育堅強品質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針對學生開展的紅色基因教育月月有主題、周周有重點。規范開展升旗儀式,加強紅領巾監督崗力度;召開少代會;舉行少先隊入隊儀式;開展“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弘揚紅船精神,爭當人小好少年”等紅色活動。2020年,學校被評為射陽縣文明單位。
金色榜樣設計:讓學生在榜樣引領下獲取前行的力量
學校歷屆畢業生中有多人考取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學校對他們的求學經歷深度挖掘,將他們的照片和事跡張貼在校園畫廊中,并在班會課上宣講,讓他們成為在校學生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在精神激勵中獲取前行的力量。
圍繞“四個精準”
詮釋內涵建設辦學理念
如何把學校辦成一所花園式學校,讓每一位師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和創造才能,是學校領導班子長期以來的思考。經過多次研討和多方論證,學校提煉出“精細管理、精心育人、精益求學、精彩人生”的十六字辦學方針。
“精細管理”就是要牢固樹立教學工作在學校的中心地位,注重教學的過程管理、細節管理,讓管理細化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個體。這是對學校管理層提出的要求。
“精心育人”就是要求教師把思想集中到工作中來,把精力集中到培養學生上來,努力教好書、育好人。這是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精益求學”就是能達到精于思考、勤于學習、善學樂學、慧學博學,追求學習效率的最大化。這是對學生提出的要求。
“精彩人生”則是一種理想,是一種激勵,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自身腳踏實地的努力去追求精彩的生活,享受精彩的人生,獲得幸福感。這是對學校以及所有教師和學生的愿景。
學校“一二三四”行為策略的探索與落實,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關懷,離不開歷史辦學經驗的傳承,更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未來,我們將繼續腳踏實地,勇往直前,不斷創新,讓學校在內涵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