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人們存在公共衛生意識淡薄、鑒別網絡謠言的能力不強和極易產生恐慌等心理問題,公共圖書館可以啟動應急響應、推薦非接觸性的信息服務、常態化的公共衛生科普教育等策略,提供公共閱讀文化服務,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新冠疫情;應急服務
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各級各部門啟動應急響應,提出應對措施,各地公共圖書館響應中圖學會的號召,開展了許多服務活動,以保障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平穩進行。
1提高公共衛生意識的必要性
公共衛生往往與公眾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當生命受到威脅,因公共衛生意識淡薄、鑒別謠言能力不能,公眾會產生恐懼、不安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1.1公共衛生意識淡薄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代表《鼠疫》中有句臺詞說:“人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專家建議,病毒會通過飛沫傳播,建議人們出門佩戴口罩。很多人自認為身體素質良好,或者低估病毒的傳染性,仍然走親訪友,酒席不斷甚至聚眾賭博,不聽眾專家建議,壓根不帶口罩。不愿意戴口罩的以老人和農村人居多。他們不愿意戴口罩,大多數是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其次,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公共衛生意識去判斷這件事。
1.2鑒別網絡謠言的能力不強
在Web2.0、3.0時代,網絡上的流言、謠言紛呈四起,媒體的消費者不再僅僅是數字內容的接收者,而是在線上活躍的評論員和創作者。網絡、微信等流行的謠言很多,如:謠言一:深呼吸再憋10秒鐘可測是否有肺炎。謠言二:有人(應該不是官方的)建議把室內溫度開到25攝氏度以上,使病毒不能生存。謠言三:口罩用過后要剪碎或消毒。謠言四:電吹風對手和面部吹30秒能消毒?人們往往人云亦云,鑒別網絡謠言能力不強,究其原因是科學素養不夠、知識面較窄和衛生安全知識儲備不足等。
1.3發生公共衛生事件,公民極易產生恐慌等心理問題
2020年元月,幾乎每天的頭條新聞都是關于公共衛生的。在公共場所,多數人都戴上口罩。企業延長假期,學校推遲開課,路上行人與汽車都寥寥可數,人心惶惶。面對新冠疫情,恐慌是在所難免的。依照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的謠言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衛生安全通常與人類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在突發事件發生初期,因醫學研究等不夠深入和人們對事情了解不甚清楚,極易產生恐慌和焦慮,從而迫切地尋找周圍一切信息作為心理慰藉,缺乏理性思考的時間與能力,對搜集到的信息難辨真偽,并做出一些不合理、不合作的行為,但過度的恐慌導致的后果往往會導致比突發事件本身導致的后果嚴重的多。
2公共圖書館提供應急服務策略
2.1啟動應急響應
通過查詢省級公共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湖北省圖書館率先閉館,其后重慶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等省級公共圖書館紛紛閉館,啟動應急響應。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教育職能,加強公眾應急意識和常識普及的培訓力度圖書館應將應急服務列入常態化讀者工作中,定期以多種形式開展以應急防控為主題的各類公共文化活動,開展圖書館應急防控相關培訓,實現應急資源和應急服務標準化,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
2.2推薦非接觸性的信息服務
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在特殊時期暫時停止服務,但公共圖書館要要推廣非接觸式服務,降低面對面服務風險,真正以讀者為中心,提供讀者需要的服務,避免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各相關單位需要提前謀劃,主動應對,減少科普知識太少帶來的負向沖擊。國家圖書館上線“資源專題”,其中涵蓋了移動圖書、公開課、科研數據庫等; 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推出“資源專欄”,為專業人士和公眾提供有關研究的可靠信息; 超星推出類似專題等。公共圖書館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讀者宣傳相關資源的獲取渠道和使用方法,引導用戶獲取可靠的信息。同時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知識服務的功能,針對服務人群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制作專題為讀者提供線的突發衛生事件相關知識。
2.3常態化的公共衛生科普教育
網絡技術資源共享和便于即時學習的特性為解決公共衛生教育“經常性”不足的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強科普工作宣傳引導。要充分利用館內LED屏、廣播、電視、網絡、微博、微信等媒體以及編印宣傳資料、印發倡議書和公開信、電話微信通知等多種方式,加強突發性信息通報和知識以及科普知識的宣傳,及時準確將衛生防控和健康科普等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每個人,引導人們養成勤洗手、多通風、不濫食野生動物的文明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群眾健康意識、科學意識,提高防病能力和鑒別謠言的能力,全面提升防控意識、防護能力和科普知識。
3結論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圖書館要在應急服務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把非接觸性的信息服務作為重點發展的服務手段,同時結合線下文獻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專題資源建設等方面開展好應急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鄧成功.疫苗事件引爆輿論背后的反思[N].中國產新聞,2016-03-26.
[2]李衛東,劉祁.突發公共事件引發公眾恐慌的原因及應對——以山東“疫苗事件”為例,2016(07):27-30.
作者簡介
余凱璇(1987—),女,江西省南昌市人,碩士,江西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采編、閱讀推廣。
本文系江蘇圖書館學會課題《科學傳播理論視角下圖書館科普教育服務模式構建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20YB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