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嚴治黨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從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四個方面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他明確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與時俱進。
◆關鍵詞:毛澤東;習近平;從嚴治黨思想
一、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重視從思想上從嚴治黨
毛澤東針對黨的思想建設工作的地位問題曾指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黨的思想建設在黨建工程中居于首位,這是在毛澤東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得出的重要結論。毛澤東強調從思想上入黨,提出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一,重視從思想上入黨能夠解決黨內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非馬”思想之間的矛盾,從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內的指導地位,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并指導實踐,使中國共產黨達到先鋒隊性質的要求。第二,黨的思想建設的直接目的是讓黨員在思想上入黨。必須始終強調思想入黨,增強其防腐抗變的能力,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第三,毛澤東從思想路線高度在黨內開展整風運動,不僅全面總結了黨內存在的問題,更在此基礎上開展黨內思想教育,有效統一了黨內思想。延安時期的整風運動從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這三個方面,提高了全黨的理論素養水平和自我完善能力。
(二)堅持從組織上從嚴治黨
毛澤東十分重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第一,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堅持的組織原則。毛澤東就其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提出:“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即黨內政治生活應是充分民主和民主基礎上集中的結合;言論自由但不能違背黨內紀律。第二,黨的組織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干部隊伍建設。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他認為,要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標準,重視團結、愛護和培養干部,使其都能各展其能。第三,勇于承認矛盾,善于化解矛盾。黨內矛盾不具有對抗性,解決黨內矛盾的前提是正視其存在,但黨的組織建設的重點是如何處理黨內這種非對抗性矛盾。毛澤東通過對黨內矛盾的科學分析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的同時,維護了黨的統一,加強了黨內團結。
(三)強調從作風上從嚴治黨
黨風就是黨的作風。毛澤東指出:“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因此,必須推進黨的作風工作常態化,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毛澤東將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實踐中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進行實踐,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第二,和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毛澤東不僅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把群眾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第三,共產黨員要保持自身先進性就必須始終堅持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毛澤東認為,只有不懼怕批評自我批評的人才能抵抗各種政治灰塵的侵蝕,保護中國共產黨的肌體。
(四)加強從制度上從嚴治黨
毛澤東使民主集中制思想成為管黨治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強調必須徹底杜絕“極端民主化”和“極端式個人專權”的危害。毛澤東運用矛盾觀點闡明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指出在黨中央與地方等關系中,要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他還強調民主集中制在保持黨群關系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民主革命時期,全黨之所以能共同奮斗,同這一根本組織制度分不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也是靠民主集中制才創造了良好局面。
黨規黨紀是維護黨的政權穩定、促進其良性發展的保障。《中國共產黨第一綱領》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等進行了明確規定;1947年頒布重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訓令……以上都是毛澤東在制度上加強從嚴治黨的體現。其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建立軍民關系和鞏固黨的政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毛澤東重視從制度上從嚴治黨的基礎就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明黨規黨紀。
二、習近平對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的繼承
(一)對毛澤東從思想上從嚴治黨的繼承
思想領域出現問題會導致政治潰散。毛澤東同志十分注重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作斗爭。習近平認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近年來,西方一些錯誤思潮極盡丑化英雄人物、曲解歷史真相,向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起了嚴峻挑戰。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絕不能妥協和退讓,要堅定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去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同各種非馬和其它錯誤思想作堅決斗爭,凈化思想環境。我們必須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中國樹立良好國家形象,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同時,隨著中國網民的增加,必須提高網絡治理水平,運用互聯網傳播正能量。可見,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將意識形態工作放在首位的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二)對毛澤東組織上從嚴治黨的繼承
黨的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毛澤東同志提出“德才兼備”的干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習近平同樣重視干部的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工作。十八大以后,習近平針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論斷。2013年,習近平提出新時期“20字”干部標準;2019年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更是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習近平認為,要成為一名好干部除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組織的培養。尤其對年輕干部的組織培養方面,加強其黨性修養,多進行基層鍛煉,改變把經歷當作晉升臺階的錯誤認識。從事業需要角度出發挑選干部,選擇敢于斗爭、勇于擔當的實干家。在管理黨員干部時既要嚴管也要厚愛,為敢作為的干部鼓勁撐腰,保護其積極性。無論時代怎樣發展,黨的任務發生何種變化,黨對黨員干部的要求都堅持德才兼備的政治觀,把對黨的忠誠放在首位。培養和管理立志做大事和人民群眾需要的好干部,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對毛澤東作風上從嚴治黨的繼承
黨群關系直接涉及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毛澤東反復強調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作用,他強調人民群眾是黨興旺發達的根基和真正源泉。習近平指出:“一個黨員,如果與群眾的距離遠了,就與黨拉開了距離,心中沒有群眾,就不配再做共產黨員。”習近平同毛澤東一樣,都始終堅持群眾立場,貫徹群眾路線;強調要深入群眾進行調研,結合實際科學決策。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堅持自上而下抓作風。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的作風不僅會影響個人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更關系著黨的威信和形象。黨樹立的良好作風形象也會影響全社會的社會風氣,以上帶下狠抓作風形成的強大社會合力能夠助推社會不斷進步。在新時代,習近平堅持黨從中央領導和高級黨員干部開始抓作風的典范,使全黨全國的風氣不斷好轉。中國共產黨人狠抓作風建設的精氣神,推動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四)對毛澤東制度上從嚴治黨的繼承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專門論述過黨的民主集中制。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并指出:“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既有發揚民主不夠導致的主要領導獨斷專行的問題,也有正確集中不夠造成的領導班子軟弱的問題。”他提出要充分發揚民主,實現正確集中的新的解決思路。只有不斷加強民主,黨內才能和諧,民主監督才能落實,以此促進黨的不斷發展。同時,在講民主時也要實現正確集中。黨員干部的一把手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此外,習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要堅持嚴肅黨內生活,強調黨內生活既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又保障了民主集中制的貫徹。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可以提高黨內生活質量,確保黨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習近平同毛澤東都堅決貫徹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任何時期都應該既能保持各級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又能使其政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習近平對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的發展
(一)明確“全面從嚴治黨”
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概念。隨著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的不斷壯大,黨員數量和質量之間產生了矛盾。提高黨員質量,成為新形勢下管黨治黨的新課題。黨在各個領域基層組織的覆蓋面參差不齊,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組織渙散、觀念薄弱等問題。必須夯實黨的基礎,作為黨內組織的后盾,基層組織建設刻不容緩。必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我們不僅要在各個領域落實制度建設,更要注重各個細節。目前,部分黨員干部思想消極懈怠更有甚者竟逐漸背離人民群眾。2014年12月,習近平首次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從嚴治黨”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全面”二字意味著廣度的增加、全面的責任和全面的要求,而從嚴是指深度的增加,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落實黨建工作。
(二)突出政治建黨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從嚴治黨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黨的政治建設決定著黨建方向,關系著黨建效果。要始終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無條件踐行對黨忠誠的政治標準;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自覺尊崇黨章,在日常生活中深入貫徹黨的指導方針。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靠講政治保障自身的成長;要想提高自己的革命志氣、純凈能力和免疫能力也要講政治。而要真正講好政治,就必須時刻銘記“四個意識”,不斷提升政治才能。
建設好共產黨的關鍵點在于搞好黨的政治建設,這也是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全體黨員必須服從黨中央,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恪守黨的政治紀律,確保在各方面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完善制度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習近平強調制度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居重要位置,他認為:“一個良好的從事政治的氛圍,即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是解決黨組織內部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基本前提。”他還強調要明確黨內規矩。習近平總結了黨建工作面臨的多方面的難題,最嚴重的就是沒有落實規章制度,必須關注規章的執行力度,加強執行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提升總體效能。同時,在實施規章時不能存在“開天窗”、“留暗門”的情況。糾正不執行規章、不停止禁令的問題。
結合“以德治黨”、“依法治黨”思想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大會后,黨中央就十分關注黨內規章的完善,提出以規制黨的理念,并制定了建設目標。習近平提醒全黨,有了規章制度不代表萬事大吉,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才能保證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道德法律二者相互聯系,要在黨內宣傳二者的示范警告作用,保證所有黨員都能做到敬畏法律,防止觸犯底線。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2]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2.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5]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1094.
[6][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3、153.
[8]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39.
[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53.
[10]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創新之舉[N].人民日報,2014-04-14.
作者簡介
于乾(1996—),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