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香
◆摘? 要:社區教育品牌項目的建設,應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本土特色為基礎,以居民的教育需求為切入點,并結合社區實際資源,運用有效的教育策劃,構建起完美的發展機制,進而有效拓展服務質量和學習收益,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全面發展。本文以江蘇省宜興市為例,闡述在開發“本土特色”社區教育品牌項目(包括課程和培訓)過程中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本土特色;地域文化;社區教育品牌項目
“社區教育品牌”是對某項(某些)特定社區教育項目的高度肯定和廣泛認可所賦予的稱號。社區教育品牌項目的建設,應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本土特色為基礎,以居民的教育需求為切入點,并結合社區實際資源,運用有效的教育策劃,構建起完美的發展機制,進而有效拓展服務質量和學習收益,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全面發展。本文以江蘇省宜興市為例,闡述在開發“本土特色”社區教育品牌項目過程中的實踐與思考。
一、挖掘本土地域文化,打造社區教育“品牌課程”
2016年7月8日,教育部等九部門正式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的意見》文件(教職成2016[4]號)。其中談到:鼓勵各地開發、推薦遴選引進優質社區教育資源,推動課程建設規范化、特色化發展。鼓勵引導社區組織居民、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課程。近年來,宜興市教育局每年開展市級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校本教材)”評比活動,鼓勵各鄉鎮(街道)成人學校挖掘本土地域文化資源,大力開發社區教育課程,其中涌現出了許多較有影響力的“品牌課程”。
1.以銘記本土歷史名人開發社區教育課程
宜興歷史上人才輩出,被譽為“教授之鄉”。為了讓更多的居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了解家鄉歷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事跡,用以激勵現代人奮發圖強、不斷進取,宜興市各街道(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組織人員成立編委會,開發出了“家鄉名人”系列社區教育課程。其中有《科學巨匠——周培源》《藝壇大師——徐悲鴻》《大地藝術之魂——錢松巖》等。
2.以弘揚本土歷史文化開發社區教育課程
社區教育課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本土特色的課程資源,才能開出嬌艷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芳香。挖掘、整理本土文化歷史的過程就是一種認識的過程。挖掘得好,利用得恰當,對于培育居民的鄉土意識和鄉土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年來,我市涌現出眾多此類課程。如徐舍成校的“西鄉”系列課程就有《西鄉刻紙》《西鄉民間故事》《西鄉蓮藕》等;周鐵成校的“風箏”系列課程就有《風箏歷史》《風箏制作》《風箏飛翔》等。
3.以發展本土農副業開發社區教育課程
近年來,我市農業經濟實行轉型發展,對于廣大“新型農民”來說,要實現增收致富的愿望,必須學習掌握新的種植知識。為此,我市成校通過多方合作,開發編寫農副業課程,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出一份力。張渚成校依托山區農業特色,開發出了《梨樹優質豐產栽培》《茶葉的實用新技術》《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術》等系列課程;新建成校依托當地水產養殖特色,開發出了《無公害高效淺水養殖技術》《淺水養蟹技術》等課程。
二、依托本土培訓特色,打造社區教育“品牌培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培訓,而主流行業的培訓需求又為成校打造特色培訓提供了機會。近年來,宜興市在推進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的培訓需求,狠抓社區教育培訓的開展,打造出了一批社區教育“品牌培訓”項目。
1.以助力本土傳統產業開展社區教育培訓
宜興市丁蜀鎮素來有“陶的古都”之稱,陶瓷行業一直是丁蜀鎮的傳統特色產業。丁蜀成校依托陶都古鎮的地域優勢和文化優勢,立足服務地方經濟,以傳承中華陶瓷文化為宗旨,創建“江蘇省陶瓷藝術實訓基地”,積極打造陶文化傳承品牌培訓項目。學校常年開設“陶瓷成型班”“筋紋器制壺班”等培訓班,助力學員技藝提升、創業致富,年培訓人數1000人左右。理論與實踐并舉,立足于實際、實用、實在的創業技能培訓模式,深受學員歡迎。
2.以繁榮本土文化事業開展社區教育培訓
周鐵鎮被人們稱為“小濰坊”,為擴大周鐵風箏的影響,傳承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周鐵成校每年暑期免費開展青少年風箏制作培訓,邀請風箏協會的老同志為孩子們傳授風箏制作技藝,孩子們在培訓中學到了技藝,同時培養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張渚成校與鎮文教中心合作,自2017年開始,開設成人公益書畫培訓,兩年總計開班17個班次,培訓人數達300多人。
3.以滿足社區居民需求開展社區教育培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嬰員”持證人員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為滿足廣大社區居民的需求,環科園成校自2012年起開設育嬰員培訓班,打造成了宜興地區最專業的育嬰員培訓機構,6年來培訓人數達3000多人。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網絡創業”。環科園成校針對這一市場需求,在2013年推出了“電商創業”培訓,幫助有志創業者學習網創知識、提高創業水平、實現成功創業。
社區教育品牌項目是社區教育中的精品,是推進社區教育的主力軍,能夠帶領社區教育向更科學、更規范的道路前進,形成品牌意識,從而更好地獲取社區居民的認同感以及社會的信任。因此,社區教育品牌項目的建設要不斷探索創新,依托所在區域的資源優勢,凸顯本土文化的特色性,始終以服務民生發展為宗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與學習收益,以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