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雨 汪瑩 楊子和 張冰冰 郭雨凡
【關鍵詞】低碳經濟;閉環供應鏈;碳金融工具;碳稅政策
【中圖分類號】F224;F27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1)06-0023-04
0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隨之而來的還有能源過度開采、余量不足等問題,人們逐漸意識到工業革命時期的發展模式極其不合理,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使其對環境產生更少的負面影響成為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成為各國制定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的問題。著眼于實處,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供應鏈管理中體現如下:由能源問題引發的綠色供應鏈閉環設計到供應鏈網絡優化的全局研究,從產品生命周期全角度減排考慮更多因素的供應鏈優化設計。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末舉行的第三次締約大會制定了《京都議定書》,加上之前出臺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可看出全球在應對環境問題方面已經達成共識。兩個國際公約的出臺促使“碳金融”概念興起,也為各國碳金融交易提供了基本政治環境和法律制度基礎 [2]。相關理論迅速發展,碳交易市場機制在不斷完善,碳金融工具日益豐富,這些為閉環供應鏈低碳化研究提供了更多思路。
近年來,我國針對環境問題出臺了許多規章政策。以北京市為例,自2013年以來,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等條例 [3]。宏觀層面而言,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實現閉環供應鏈再生產環節低碳化,借助碳金融工具降低運營成本響應了國家發展需要,為早日實現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幫助。微觀層面而言,在碳交易市場機制建立后,企業成本及收益直接與碳排放量掛鉤,以整體運營成本最小化為目標的閉環供應鏈再生產環節優化得以實現。合理利用碳交易市場及碳金融工具將有利于企業降低整體運營成本,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低碳是全球背景下未來發展的必然之路,但目前閉環供應鏈模式構建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企業缺乏低碳意識、對閉環供應鏈認識不足、閉環供應鏈與碳減排結合應用不充分等。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眾多,各個行業的發展在全國均名列前茅。但北京市環境問題較為嚴峻,因此以北京市為例可以為課題提供大量樣本數據,同時考慮到的因素較為復雜,面向大多數企業都具有適用性。考慮低碳經濟大背景下閉環供應鏈再生產環節優化問題,結合碳交易機制及碳稅等金融工具,通過構建合理模型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最優化平衡,在確保供應鏈高效運行的同時兼顧生態問題,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1 文獻綜述
與本文相關的研究有兩個方面:一是閉環供應鏈最優問題及碳交易機制,二是碳稅對供應鏈的效益影響。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閉環供應鏈整體最優問題的研究如下:易余胤等人 [4]運用博弈理論在混合回收的情形下建立了單一制造商和單一零售商組成的再制造閉環供應鏈模型,研究了產品定價問題及回收渠道沖突對定價決策的影響,研究得出協調定價模型中整個系統的利潤可以達到集中化定價時的水準;Panda S等人 [5]研究了由承擔社會責任的生產者和經營回收業務的銷售者構成的閉環供應鏈,發現考慮社會責任承擔環境義務的供應鏈比考慮以經濟指標為決策目標的經典供應鏈更具有競爭優勢;Duma P等人 [6]提出了一個結合需求和生產能力不確定情形下的多階段閉環供應鏈優化模型的回購方案恢復框架,提高了產品回收率,滿足監管者制定的回收率門檻要求并最小化集成系統的總成本;張曉杰等人 [7]在供應鏈金融環境下構建了銀企資金供應鏈的收益分成契約模型,并通過Stackelberg模型研究銀行和企業在理性假定下的合作博弈行為,分析了其各自的最優行動策略及對應的契約參數范圍,研究得出在供應鏈分散決策模式下,銀行在設計收益分成契約時,只有將分成比率的取值限定于一定范圍內,才能在實現銀企合作關系的最優化。
另外,針對碳交易機制、碳稅對供應鏈效益影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學者:謝鑫鵬等人 [8]關于制造企業如何在政府實施碳排放規制下實施供應鏈的生產和減排決策研究中,通過博弈論和經濟學分析得到碳交易的價格會對企業碳減排的高低產生影響,研究得出減排較容易時減排率與碳交易價格呈正相關;趙道致等人 [9]根據對生產低碳產品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所構成的供應鏈,通過分析、模擬試驗,探討得出不同的影響因素對供應鏈績效產生不同的影響,研究得出隨著減排量影響需求因子逐漸增大、低碳宣傳成本參數逐漸減小,整合的供應商、制造商及零售商的期望利潤均逐漸增大;蔡棟梁等人 [10]通過構建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比較了碳排放補貼、碳稅及兩者混合政策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研究得出混合政策可以在保持環境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實現經濟的增長;郭軍華等人 [11]從供應鏈視角之下考慮社會福利的政府最優碳稅制定,研究了如何制定最優碳稅稅率使得社會總福利最大化。
2 模型構建
2.1 問題描述
根據文獻[12]可進行分析:現在普遍存在的雙渠道閉環供應鏈中,產品回收率和再制造成本差異是整體系統利潤的重要影響因素,據此,基于制造商回收的閉環供應鏈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制造商直接生產新產品,單位新產品的生產成本為cn,同時簡單地從消費者手中回收廢舊產品進行再制造,廢舊產品的回收率為τm,單位再制造產品的成本為cr。制造商生產的所有產品,均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進行銷售,線上渠道直銷價為pm,線下則以價格w批發給零售商進行銷售,零售價為pr。兩個渠道的產品需求量分別為qm和qr。
2.2 單周期靜態博弈模型構建
為方便問題的研究分析,現提出以下4個假設。
假設1:制造商要想達到回收率τm,則所需成本為η■,其中η為制造商回收成本系數 [13]并且不考慮其他成本影響因素。
假設2:再制造產品成本小于新產品的生產成本,即cr 假設3: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c由再制造產品的單位成本cr和新產品的單位成本cn按回收率的比例構成:c=τmcr+(1-τm)cn=cn-τm△。 假設4:再制造產品和新產品,線上以pm的價格出售,或以價格w批發給線下零售商進行線下渠道銷售,銷售價為pr。 由文獻[12]得出以下基礎模型。 直銷渠道和零售商渠道的產品需求量如下: qm=α-β1 pm+γ1 pr(1) qr=α-β2 pγ+γ2 pm(2) 公式(1)、公式(2)中:α為新產品和再制造產品的最大潛在需求量;β1、β2為需求量對自身價格的敏感系數;γ1、γ2為需求量對交叉價格的敏感系數。為了簡化運算,參照文獻[14],此處假定β1=β2=β,γ1=γ2=γ。由于渠道的需求量對自身價格的依賴程度高于競爭渠道的價格,故而β>γ。 集中決策下的供應鏈系統利潤如下: πc(pm,c,pr,c,τm,c)=(pm,c-cn+τm,c△)qm,c+(pr,c-cn+τm,c△)qr,c-η■ /2(3) 公式(3)中:πc為集中決策下的系統利潤,下標c表示集中決策。 通過查閱文獻可知,整體系統利潤在滿足η>(β-γ)△2且供應鏈系統利潤最大時,存在唯一的最優直銷價■、最優零售價■和最優回收率■,最優系統利潤如下:
參 考 文 獻
[1]涂瑞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京都議定書》及其談判進程[J].環境保護,2005(3):65-71.
[2]王遙.碳金融:全球視野與中國布局[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2014(17):5-8.
[4]易余胤,袁江.基于混合回收的閉環供應鏈協調定價模型[J].管理評論,2011,23(11):169-176.
[5]Panda S,Modak N M.Coordinating a socially responsible dosed—loop supply chain with product recycl-ing recyc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
duction Economics,2017(10):11-21.
[6]Duma P,Das D,Schultmann F,et al.Design and planning of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with three way recovery and buy-back offe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1(1):604—619.
[7]張曉杰,余萬林.基于供應鏈金融的銀企合作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6):23-26.
[8]謝鑫鵬,趙道致.低碳供應鏈企業減排合作策略研究[J].管理科學,2013,26(3):108-119.
[9]徐春明,趙道致,杜其光.需求依賴減排水平和價格的供應鏈決策與協調機制[J].控制與決策,2016,31(3):486-492.
[10]蔡棟梁,閆懿,程樹磊.碳排放補貼、碳稅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11):59-70.
[11]郭軍華,張篁,李幫義.供應鏈視角下考慮社會總福利的政府最優碳稅[J].物流科技,2019,42(8):139-
144.
[12]司鳳山,王晶,戴道明.基于制造商回收的雙渠道閉環供應鏈博弈分析[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20,
26(3):849-859.
[13]Xiaole Wu,Yu Zhou.The optimal reverse channel choice under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7,259(1):63-66.
[14]Qi Qi,Jing Wang,Qingguo Bai.Pricing decision of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with one supplier and two retailers under a carbon cap regul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5(10):286-302.
[15]楊小寧.碳稅約束下需求不確定的制造再制造回收生產決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