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潤 逄艷波
摘 要: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由于受到資金投入和觀念僵化的影響,使得其物流的基礎設施滯后,運輸網絡不暢,影響對俄邊境農產品貿易的持續深入發展。本文通過對中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現狀的分析,重點討論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旨在以此保障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貿易的有效運行。
關鍵詞: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
一直以來,黑龍江省是農產品的主要產區,在與俄羅斯建立農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后,無論是我國還是俄羅斯境內,都有很多大型農產品集散市場,并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在黑龍江省境內有省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哈爾濱果品批發市場、黑河果蔬出口交易市場等。2020年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出口額已經達到總出口額的69%以上。如果物流出現問題,那么一定會影響對俄農產品商貿有序進行,因此完善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是必要的。
一、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現狀
1.對俄邊境口岸分布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北部邊境,是東北亞地區腹地。對俄有長達3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在邊境線上對應20多個口岸城市,聚集眾多的中俄互市貿易區。目前為止,黑龍江省已經建立的25個國家一類口岸中,有14個是對俄開放的,分別是東寧口岸、漠河、綏芬河、呼瑪、密山、黑河、虎林、孫吳、饒河、遜克、撫遠、蘿北、嘉蔭、同江。這就為農產品貿易提供更多有利條件,也為黑龍江省建設農產品物流口岸提供了貨源保障。
2.黑龍江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現狀
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2020年實現對俄農產品貿易大力發展,并已突破300億美金。作為中蒙俄核心規劃中的重要部分,我國黑龍江省對俄羅斯有獨特的地域與資源優勢,可實現充分對外開放,進而為中俄農產品貿易的發展提供條件。在“龍江絲路帶”之下,建設了自渤海、東南亞沿海等一系列邊境口岸,并在黑龍江口岸出境后,通過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相連,直達歐洲,實現了我國境內外的縱向與橫向延伸。隨著中俄往來愈加密切,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物流量逐年增多,物流體系的建設受到重視,并已初見規模。
第一,在運輸方式上,主要以鐵路運輸為主,同時以水運、冰運、空運、陸運等運輸形式為輔的運輸格局。在鐵路運輸網絡方面,以黑龍江省對俄羅斯口岸為依托,以內陸鐵路通道為構架,組成連通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農產品的鐵路運輸通道。無論是從綏芬河站出發,通過滿洲里的鐵路過境通道,還是從哈爾濱到黑河的鐵路過境通道等,均通過口岸城市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相連,直達歐洲各國。如今黑龍江省哈鐵口岸連接的綏芬河、滿洲里鐵路過境通道運輸能力高達5000萬噸。但是由于各通道的使用不均衡,在眾多的鐵路通道中,兩條鐵路通道一共承擔了中俄農產品陸路運輸60%以上的任務,呈現出運力分配不均衡的態勢;在公路運輸方面,公路通道是對俄開放的第二大開放通道,連接省內眾多的農產品產區與邊境口岸。在黑龍江省境內建設8條一級或者高速公路及眾多的二級公路。同時開通哈爾濱-佳木斯-同江-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公路運輸線路,實現有效的連通;在江河聯運通道建設上,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界河長為2000多公里,此段的航道包括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與興凱湖幾個區段,沿岸有15個口岸對外開放。俄羅斯中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濱海邊區與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等12個邊境口岸與黑龍江省連接,在黑龍江省境內對俄一共開通11條水上線路。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水運通道建設的完善,是以哈爾濱港、佳木斯港為樞紐,黑河與撫遠等口岸為節點,連接松花江、烏蘇里江等建設江河聯運的通道。另外,中俄水運線路利用季節影響,可以使用水期船舶運輸、冰期汽車運輸等形式,但是此形式危險性較大,準時運輸率比較低。
第二,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黑龍江省在貿易發展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在物流中心、公路橋梁建設、運輸通道網絡、口岸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基于黑龍江省邊境口岸數量多、分布廣,不易進行集中建設,加上投入資金有限,所以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三,在物流人才的專業性方面,我國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貿易中,需要既精通外貿、物流、農產品特征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又要對俄羅斯的經濟、政治與文化上很多方面的習慣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由于黑龍江省地處偏遠,經濟發展滯后,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
基于黑龍江省對俄羅斯邊境口岸農產品產業的發展特點,先明確對俄核心邊境口岸,然后依據農產品物流在黑龍江不同區域范圍中的物流量需求與服務深度,采取不同的市場開發策略,進而建設以物流節點為中心的輻射面廣、結構合理、突出重點的對俄邊境口岸體系。
1.完善對俄農產品物流節點建設
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多層次物流節點的建設。以各口岸節點在黑龍江省對俄羅斯邊境口岸分布的重要程度與層次定位為基礎,確定核心口岸,并圍繞核心口岸分別設置一般口岸,然后綜合考量雙方邊境口岸之間的交通聯系、地理區位、出口農產品類別等因素,最終構建以核心口岸為依托,關鍵口岸為支撐,一般口岸為輔助的黑龍江省對俄羅斯邊境口岸物流體系布局。
確定核心邊境口岸,探究口岸物流能力,便于整合國家對黑龍江省對俄口岸物流體系中基礎設備與通道網絡的運用。進一步從核心邊境口岸與載體城市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激發邊境口岸對應載體城市經濟的發展。首先,制定邊境口岸物流的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整合影響邊境口岸物流能力的因素,以指標使用頻次數據分析,初步構建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物流能力評價體系。其次,建立評價模型,通過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各載體城市的經濟狀況指標評分、政治政策環境指標評分等數據選定核心邊境口岸。
2.確定關鍵節點物流圈
(1)以黑河口岸為核心建立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
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城市物流圈建設中,以黑河口岸為中心的物流圈則是黑龍江省北邊境口岸城市,包括嘉蔭、孫吳、遜克、漠河、黑河。以黑河市為黑龍江省北部區域對俄農產品貿易的中轉樞紐,充分利用現有的鐵路、公路和水路運輸網絡,可與其他邊境口岸、內陸城市和各農產品貿易區實現物流節點和通路上的有效連接,在物流與資金流上流通更加便捷。建立黑龍江省北部經濟物流圈,能更好拉動周邊城市關聯產業發展,促進經濟進步。
(2)以同江口岸為核心建立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
在黑龍江省東部,以同江口岸為中心,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也是結合同江口岸,包括饒河、蘿北、撫遠、同江。此物流圈的建立依附“東部絲綢之路”發展政策,在此基礎上的經濟帶分為東西方向,一共有兩個起點,一個是大連港,途經哈爾濱,由濱州鐵路向滿洲里至同江出境。還有一個是俄羅斯海參崴,經由綏芬河至滿洲里,從同江口岸出境。
(3)以綏芬河口岸為核心建立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
黑龍江省南部則是綏芬河口岸,以此為中心的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我們叫做黑南邊境口岸城市物流圈,包括東寧、虎林、密山、綏芬河。綏芬河正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并以此為中心,物流經濟輻射周邊縣鎮口岸與對應載體城市的經濟物流圈。黑南邊境口岸城市的物流圈位于農產品交易最活躍的地區,即對俄海陸聯運與中俄邊境口岸經濟發展帶的交叉點上。如濱海一號運輸走廊運輸農產品的路線連接國內的哈爾濱、滿洲里,國外的納霍德卡港、烏蘇里斯、外貝加爾斯克等,是通往太平洋地區與東海的主要干道,是中俄物流主要陸路運輸通道。
3.完善對俄農產品物流運輸網絡
運輸網絡建設是完善對俄農產品的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以黑龍江省為對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中轉樞紐,以載體城市、邊境口岸城市為主要組成元素,及時協調各種運輸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運輸網絡。將留存于全國各輸出區的農產品通過各種運輸通道集結于哈爾濱,再通過綏芬河、同江與滿洲里等口岸城市節點實現有效的整合輸出,為對俄及歐洲大陸的農產品貿易提供有效的保障。
多式聯運是大勢所趨,對俄農產品的運輸也一定會向多式聯運方式發展,綜合運用鐵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來運輸農產品,既能提高運輸效率、節約運輸成本,又能降低長距離多地區通路運輸帶來的風險。多種運輸方式的配合也會大大提升中俄農產品貿易的運輸效率。
更新運輸理念,實現對俄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物流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分析,在各個核心口岸城市樞紐設立冷藏庫,引進低溫冷藏車、冷藏船,從而形成倉庫到運輸再到倉庫的低溫運輸網絡,各運輸工具間形成無縫且低溫轉移,中轉樞紐與運輸網絡有效結合,保證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的新鮮品質。
三、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物流發展的支撐體系建設
1.構建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物流體系的信息化平臺
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物流體系平臺的建設,可提升相應口岸農產品的通貨能力,以此實現物流區資源的快速流通。基于此,邊境口岸物流的建設中,要充分建設信息化平臺,促使中、俄雙方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信息的共享,充分發揮“大通關”服務作用。信息平臺的建設是保障物流體系正常運營的關鍵措施。
以信息平臺中電子口岸建設為例,可在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處,建設總信息平臺,以此滿足不同種類農產品貿易的信息要求,其數據關聯雙邊農產品貿易數據,影響通關時間,所以電子化口岸的建設很重要。那么如何推進電子口岸的建設?第一,推行平臺中的身份認證系統中身份認證功能。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系統內部認證,這在對俄口岸物流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將認證的身份連接到平臺中,促使政府組織了解中俄農產品貿易往來結構,有助于政策投放優化。第二,實施資源共享。電子平臺的實施則以標準交換數據為基礎,以有關單位與執法部門共同協作為依托,為中俄口岸對接提供基礎,同時為農產品出口通關業務提供便捷服務。第三,增加資金的投入。邊境口岸電子化的有序進行,離不開資金保障。建設初期信息平臺的建設還會呈現不穩定狀態,需要不斷改進,這需要有足夠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在電子系統使用成熟后,還需要投入資金進行不斷升級,以此不斷完善口岸物流信息化的程度。
2.完善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構建是我國黑龍江省對俄羅斯農產品貿易口岸物流正常運營的基礎。隨著農產品貿易時間的推移,很多基礎設施都老化破舊,完善道路、橋梁與口岸物流服務基礎設施,可保障我國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物流體系高效運轉。應加大對黑龍江省邊境口岸物流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實現我國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貿易有效連通,將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建設成中國通向歐亞的主要物流節點。
(1)增加跨境橋梁建設
目前,黑龍江省境內有三座跨境鐵路與公路大橋。跨境橋梁的建設還可簡化公路與鐵路網絡的分布,減緩路面運輸壓力。因此,應當進一步加大投入進行跨境橋梁的建設。可以根據邊境口岸的分布,依照邊境口岸對俄農產品貿易量與增長趨勢,實施跨境大橋的建設,構建直通通道。該項措施可以減少因為長時間貿易而出現的損耗,對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速度提升有很大幫助。
(2)道路建設方面
依附水路、陸路與航空三方面道路,完善與優化交通設施設備。第一,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可通過鐵軌整改、火車提速等方式,完成對現有裝置的優化。在黑龍江省境內,實施現代鐵路的建設。我國高鐵技術的日益成熟,將高鐵物流與農產品運輸相整合,高鐵物流會助推中俄農產品貿易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第二,進行公路擴建、整修等工作,保證汽車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與農產品的新鮮性。第三,水路的建設上,此受黑龍江省季節的影響,水運線路的完善上,可實施固冰通道的建設。以此實現邊境口岸通過四季化的運營模式。第四,航空方面,則以哈爾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對重要口岸機場的配套設施實施籌備,促使航空港在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呈均勻分布態勢,以此為中心促進其他城市經濟的增長。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國家深化對外農產品貿易支撐下,黑龍江省已經成為構建中俄農產品交易通道的主要樞紐,完善對俄邊境口岸農產品物流建設問題,有利于增加中俄農產品貿易量,保障對俄農產品貿易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叢超.我國鮮活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流通能力提升的技術瓶頸及其克服[J].農業經濟,2021(01):128-130.
[2]翟濤,閆履鑫,徐杭,李萍.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區際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1):6-14.
[3]徐菁鴻.“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困境與對策[J].農業經濟,2020(09):118-120.
[4]薛洋洋.國際物流績效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8.
[5]高歌.城市對外物流供需網絡節點特征與協調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作者簡介:蒼潤(1998.07- ),女,滿族,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通訊作者:逄艷波(1974- ),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糧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