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欣



摘? 要:常規的圖書借閱方法存在借閱關系不明確,導致借閱速度較慢,因此,設計5G時代下圖書館智能借閱方法。挖掘5G技術與圖書館關聯規則,分布借閱功能模塊,建立智能借閱數據庫,關聯實體對象,利用推薦算法,構建智能借閱關系。為驗證此次設計的智能借閱方法的借閱速度,選取三種常規方法進行實驗對比,實驗結果表明,設計的借閱方法,其借閱速度提高9.7426~16.103s不等,證明此次設計的借閱方法性能更佳。
關鍵詞:5G時代? 圖書館? 借閱方法? 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TP31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3(a)-0169-03
Research on Library's Intelligent Borrowing Service in the 5G Era
HE Xi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Librar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China)
Abstract: Conventional book borrowing methods have unclear borrowing relationships, resulting in slower borrowing speeds. Therefore, a smart borrowing method for libraries in the 5G era is designed. Mining 5G technology and library association rules, distributing borrowing function modules, establishing an intelligent borrowing database, associating entity objects, and us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to build intelligent borrowing relationship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borrowing speed of the smart borrowing method designed this time, three conventional methods are selected for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rrowing speed of the designed borrowing method increases from 9.7426s to 16.103s, which proves that the designed borrowing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Key Words: 5G era; Library; Borrowing method; Database
5G時代下互聯網作為一種主流信息獲取的媒介,為智能終端提供了更為先進的發展方向。圖書館是集文獻信息傳播、文化遺產傳承、社會教育以及智力開發為一體的智能終端,結合現代化手段和發展途徑,進行有效知識傳播[1]。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圖書館已然從傳統型的單一信息載體,逐漸轉變成更加適應當前發展需要的智能數據信息庫。我國部分高校是最先開始進行圖書館智能借閱領域研究的主要力量,隨后各大高校以及各類圖書館也紛紛加入研究進程,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就[2]。伴隨著5G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圖書館智能借閱服務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成果。
1? 5G時代下圖書館智能借閱方法設計
1.1 挖掘5G技術與圖書館關聯規則
5G通信技術的傳輸速度以及體驗速率都比前幾代蜂窩網絡有所提高,其中還包括信息中心網絡的互聯網架構,利用內置緩存藝術,以內容的分發、查找和傳輸為主要目標。現有圖書館的借閱服務主要是通過圖書館的到訪率以及借還的圖書量為依據,根據相關數據信息去判斷一個圖書館的利用價值[3]。這種傳統模式下的圖書館借閱服務,體現出的是被動類型的服務方式,而5G時代下圖書館的功能需求和借閱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包括文獻資源和讀者信息等資源類型在內,其布局和應用方式也在不斷調整。5G時代下的圖書館借閱模式,運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挖掘數據之間的內在關聯,并遵循簡單便捷、統一標準、以人為本以及智能高效的原則,重新整合原始資料,合理利用圖書館借閱空間,并合理分布借閱功能模塊,開展新的借閱服務形式,擴展圖書的流通路徑。改變傳統借閱模式下的讀者親自到圖書館還書的模式,由5G通信技術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自動借還書籍的目標[4-5]。根據圖書館的歷史資料數據,建立相應的數據信息庫,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1.2 建立智能借閱數據庫
將各個實體之間進行關聯提取,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收集數據信息并加以整合。根據圖書館的智能借閱需要,分別進行數據庫概念模塊、邏輯結構模塊、物理結構模塊以及驗證和維護階段[6]。數據庫概念設計階段主要是根據歷史借閱信息,將實際借閱情況中的數據信息抽象化處理,形成更加科技化的數據信息源,用來反映實際的數據結構以及實體對象之間的聯系,同時還包括數據約束和存儲和查詢等相關概念。數據庫邏輯設計的步驟是建立在圖書館數據管理的基礎上,利用借閱歷史記錄的基礎數據,為設計數據庫物理結構奠定數據基礎[7]。
根據圖書館智能借閱數據需求,根據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原則,針對借閱業務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主要包括用戶登錄數據、用戶數據、管理員數據和圖書基本數據和詳細數據等。在數據庫開發過程中,包括登錄用戶、圖書、讀者、教學部門和圖書分類等信息。
1.3 構建智能借閱關系
利用智能借閱數據庫,構建智能借閱關系。根據智能借閱的智能化推薦算法準確度,完成借閱方法設計,計算公式如下:
(1)
其中,Frs表示圖書館用戶在搜索頁面的搜索次數;
Fr表示用戶多次借閱的圖書類型,W表示智能借閱頁面推薦的準確度。利用公式(1),得出圖書館用戶的借閱評分關系表,如表1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讀者與圖書館借閱流程之間存在交互主體性的關系。在圖書館借閱過程中,既包括圖書選擇與讀者信息選擇和提交借閱,還包括驗證圖書的借閱狀態,將借閱需求提交給服務器終端進行驗證。利用讀者推薦算法與智能借閱數據構建二者之間的借閱關系。在通常情況下,讀者在借閱書籍后如期歸還并存檔是一個完整的借閱流程,但是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部分圖書館中存在續借的情況,并且這種情況在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續借流程需要多一步驗證借閱狀態以及用戶信息的步驟,以保證圖書館智能借閱服務的完整性以及準確性。
2? 實驗分析
2.1 實驗準備
為了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選取三種常規借閱方法與此次設計的智能借閱方法進行借閱速度實驗對比,搭建實驗環境。準備一臺硬件配置為Nexus4的移動終端,以及四臺PC服務端,配置為Intel(R)、CORE I5、CPU3.400GHz、2G內存、Windows系統、MySQL服務器。在上述環境中,進行實驗對比,并得出實驗結果。
2.2 實驗結果
根據表2可知,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此次設計的圖書館智能借閱方法,其借閱速度比其他三種常規方法的借閱速度更快,具體提高了9.7426~16.103s不等,證明此次設計的圖書館智能借閱方法速度更快,更加有效。
3? 結語
此次設計的5G時代下圖書館智能借閱方法,極大地推動了圖書館資源整合以及借閱流程完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圖書館智能化的發展進程。同時,為學術界開展相關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由于研究條件有限,本文對5G時代下的先進技術描述得不夠全面,未來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艷玲.人工智能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應用研究及啟示[J].科技資訊,2020,18(30):191-194.
[2] 熊定麗,潘瓊.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創新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6):182-183.
[3] 張秀華.“智能+”時代圖書館智慧生態系統的研究與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20(22):7-12,33.
[4] 張凱,趙國甫,陳沅.5G霧計算環境下圖書館“個性環繞貼身式”服務技術方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6):91-105.
[5] 顏湘原.基于5G技術的智能情境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影響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11):96-99.
[6] 李曉敏.論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背景下圖書館知識服務創新[J].數字通信世界,2020(11):141-142.
[7] 劉志堅.基于5G技術的圖書館移動數字閱讀推廣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42(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