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玲
【摘? 要】在幼兒教育當中,食育作為引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重要性逐漸凸顯。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提升身體素質,而且有助于豐富幼兒的心靈體驗,為其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我國食育工作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幼教課堂的實施效果不佳。為此,本文將對幼教課堂中食育工作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探索舌尖上的幼教課堂的構建策略,為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教課堂;食育;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6-0107-02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lasses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Xiyuan Kindergarten,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SUN Yanling
【Abstract】In preschool education, food education, as the key to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important. Cultivating children's good eating habi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but also enrich their spiritual experienc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growth.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my country's food education work, resulting in poor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lassrooms.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food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classrooms,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lassrooms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actical work.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lass; Education; Importance; Strategies
幼兒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應該改善幼兒飲食觀念和習慣,讓幼兒營養均衡,保障身體健康。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未能針對幼兒的飲食制定科學的方案和計劃,限制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新時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以食育作為重點內容,構建舌尖上的幼教課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的飲食質量。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認識到食育的基本內涵,除了應該對食譜進行調整與優化外,還要體現食育當中的教育價值,使幼兒能掌握豐富的健康知識,提高其文化素養。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因此在幼教課堂當中開展食育工作時存在較大挑戰,教師應該逐步探索食育新模式,充分發揮食育的價值。
一、幼教課堂中食育的重要性
食育是指通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我國現代化幼兒教育的發展中,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先進的飲食理念得到快速推廣。很多幼兒在成長中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出現肥胖或者營養不良等問題,加強對幼教課堂中食育的重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途徑,既有利于幼兒體質的增強。還可以使幼兒認識到不同食物當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保障營養的均衡。
二、幼教課堂中食育的問題
教師對于食育的認知程度往往局限于構建幼兒食譜當中。教師過多關注幼兒在飲食上的均衡性,卻忽視了食育中的深層教育價值,導致工作持續推進遇到較大的困難。很多幼兒存在嚴重的厭食和挑食現象,對于食物的興趣不高,難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第一,教師在開展食育工作時的方法過于單一,只注重在理論課堂當中的教學,幼兒對于食物的認知程度不深,也無法使其形成科學的認識,限制了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第二。教師開展的實踐活動缺乏豐富性和多元性,因此無法調動幼兒在食育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參與度較低;第三,家長的飲食觀念較為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對于食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認為讓孩子吃飽飯就萬事大吉了;第四,幼兒園未能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缺乏對幼兒飲食習慣的綜合分析,因此在食育工作中也會缺乏針對性。
三、舌尖上的幼教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引進先進經驗
由于我國幼兒教育的食育工作起步較晚,相關經驗較為缺失,因此應加強先進經驗的引進,滿足舌尖上的幼教課堂構建需求。我國食育工作應從食品衛生學、營養學和教育學等各個學科入手,構建一個完善的食育體系,增強食育在幼教課堂當中融合效果,并在實踐工作當中,通過學術交流和專家指導等方式,掌握食育工作的要點及推進要求,還要結合我國幼兒的身體發育特點進行改進和優化,使食育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
(二)優化課程體系
構建一個完善的食育課程體系,是實現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關鍵,能增強食育工作的系統化與規范化,使幼兒在掌握飲食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應該以幼兒對食物的知識、情感和行為為側重點,使當前課程體系更加立體化和層次化,在提高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消除幼兒中普遍存在的厭食和挑食問題。在理論課程體系下,應該以烹飪知識、食品常識和飲食文化等為核心,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
(三)提高思想認知
教師在幼教課堂當中開展食育工作時,應該以提高幼兒的思想認知為核心,使其樹立良好的意識觀念,這對于幼兒的成長十分關鍵。幼兒對于各種食物的由來進行探索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游戲活動或集體活動,讓幼兒同時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使其在飲食中能保持營養的均衡。比如很多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但是胡蘿卜當中具有較高的營養,能補充幼兒成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蘿卜的形狀、顏色等進行觀察,對于其生長過程進行研究,從而加深對蘿卜的認知。同時,可以通過“蘿卜的故事”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對蘿卜的不同吃法加以了解,包括了蘿卜餅、蘿卜菜、腌蘿卜等等,從而讓幼兒消除對蘿卜的認知偏見,從而在吃飯時喜歡上蘿卜。對于不同食物中的營養元素,教師也應該進行有效總結,使幼兒能認識到不同食物的關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和行為。
(四)開展實踐活動
幼兒對于飲食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階段,而是應該從實踐當中獲得經驗和靈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在食育工作當中,教師也應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實踐平臺,從而使幼兒明確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內在銜接性,提高對不同食物和飲食習慣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設置采摘活動和種植活動,了解營養食品的制作過程,在品嘗勞動成果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更加主動地學習健康飲食知識。幼兒應在教師等等帶領下在廚房當中動手操作,掌握食物制作的方法要點,熟練使用各類廚具。
(五)推進家園共育
幼兒園在開展食育工作時,僅僅依靠教師的個人力量通常難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為此應該增進與幼兒家庭的密切聯系,在家園共育模式下提高教育工作效率與質量。部分家長的飲食觀念存在偏差,因此會導致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幼教課堂中推進食育工作時遇到較大的阻礙。為此,教師應該主動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飲食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理念。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合理控制幼兒的飲食。教師通過家長營養講座等形式,可以了解家長對于幼兒園食育工作的看法,從而對當前工作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家園共育的合力。
四、結語
為了能高效打造舌尖上的幼教課堂,應該明確食育對于幼兒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教育水平,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但是,由于在食育工作中存在認知程度不足和教育方式單一等問題,也會對食育工作的高效化開展造成限制。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經驗、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思想認知、開展實踐活動和推進家園共育等途徑,使食育工作成為常態化。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齡前兒童‘食育進課堂的探究”(課程批準號:GS[2017]GHB326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穎.家園營養卡——幼兒食育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0(13).
[2]蔣行亞. 運用食育主題活動對幼兒飲食行為養成的實踐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19.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