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
新課標實施以來,各種學習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層出不窮,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形式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無論哪種學習形式都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筆者認為:只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最好是采取分層次教學,這樣才能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好學生吃得“好”,中等層次的學生吃得“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吃得“了”,因而分層次教學在全國中小學廣泛開展。
那么什么是分層教學?筆者認為分層教學,就是在通常的班級授課條件下,教育者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程度、能力水平以及所具備的學習潛力,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而這幾個學習小組在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方面又互相接近。這樣的分組教學法既注重了全體同學的共同特征,又兼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它既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活力,更能改變以往在學習活動中的學生被動學習局面,是一種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分層教學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了解學生,科學分層
教師的工作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那就是教師面臨的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們具有可塑造性。這與工人面對的冷冰冰的機器絕對不是一回事,工人可以對機器進行指令,而教師只能對學生循序善誘,對學生進行各種黔移墨化的教育施加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必須是正面的有效果的。因而在對學生施加影響前,教育者就必須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智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一全面的了解,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愛好興趣,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分組前必須把全班的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是智力水平較好,學習成績優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一個班級,這樣的學生處于少數。B層次的學生是智力水平普通,學習成績中等,表達能力一般的學生;而C層次的學生是各方面都處于弱勢力的學生,在一個班級居于中間水平的學生占大多數,處于A和C層次的學生都是少數的。因而在分組時,一定要將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合理搭配,通常情況下可采取141的方式進行分組,即一個A層次的學生與四個居于中等層次的B學生,再加一個處于C層次的學困生形成一個小組。這樣的分組便于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A學生帶動B學生,B學生帶動C學生。做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二、分析教材,備課分層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教材中的知識是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也是必須讓學生掌握的,所有的教師都在為實現這一教學目的而努力,如何讓全體學生有效地學習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必須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分層次教學,而要做到分層次教學的前提必須是分層次備課。
一要對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是每節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是決定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是否成敗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對教學目標分層就是要結合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既考慮每人必須達標的基礎性教學目標,又要考慮A類學生的提高性教學目標,還要照顧大多數中等生的教學目標,這樣設置的教學目標既有層次性,又照顧到了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
二要對教學內容分層。教學內容是一節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必須把握知識的層次,一定要分清哪些內容需要學生識記,哪些內容只需要學生理解,哪些內容必須讓學生掌握,這就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三、精心組織,教學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對教材進行分層備課的基礎上,就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一項原則,就是對A、B、C三類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對教學內容的層次心中有數,不同層次的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充分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A類學生應采取放得開的原則,即讓A類學生在學習掌握書本基礎知識后,去學習拔高的知識,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幫扶,促使他們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對B類學生和C類學生要采取以扶為主,既對二三類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學習,而在教學中要做到兼顧A、B、C三類學生,又不露痕跡,主要在提問上做好充足的功夫,也就是要靈活運用提問的藝術,通過分層次提問,有效的激發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回答老師的提問,找到自己學習成功的快樂。
四、多種訓練,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是強化書本知識和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習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而所有教師都注重練習環節的訓練。練習要作為分層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訓練,看各個層次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如何。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從基礎知識的鞏固、補漏查缺、培養和提高能力三個方面入手,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各種各樣分層次的練習題。第一層次為基礎練習題,是全班同學必須掌握的,第二層次的練習題要比第一層次高,側重于B類學生掌握;第三層次是拔高題,是專門給C類學生設計的,通過設計這樣的梯度練習題,既照顧到全體學生的需求,又兼顧了個別學生的差異。長期堅持開展這樣的練習,就能使全體學生都有所收獲。
五、激勵為主,評價分層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總結,科學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為此教師應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科學的評價。
對C類學生的學習評價,一定要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來源于教師的鼓勵,因而對他們教師應多表揚,發現學生有點滴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給予表揚,就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對B類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因為這類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通過自學就能基本掌握學習內容,教師要多多鼓勵,對他們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自信心。
對A類學生的評價通常要以鞭策為主,俗話說的快馬加鞭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很容易出現自滿狀態,為了促使他們進步,教師對他們就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地量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通過更廣闊的渠道獲取更多的知識,并不斷超越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展學習競賽活動,讓他們來一個比學趕幫超,以促使他們向著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
總之,分層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策略,它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最好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