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墨
在新的課程體系面前,我們需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針對于現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學生成長壞境的改變,需要在新的物理教學設計中更多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質,將傳統的講授模式更多的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的新型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在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習慣被動的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會逐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物理中有一些無趣但是需要深入理解的定理和概念,教師的講解、分析和說明過多是有可能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這時候如果我們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推導分析得出結論,知識點印象會更深一點。所以在新課程下的物理課堂教學的方式應該緊緊圍繞學生由引導、活動和自學組成。也就是說在一節課中我們應該包含以下三個環節。
一、教師引導
所謂引導,就是從舊知識引進新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學生自主的迫切的想要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收獲知識的目的。如:①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可以通過紙片與紙團的落體實驗,讓學生觀察得出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推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也可以通過復習勻變速運動的研究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如何進一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梢岳^續通過講訴伽利略研究落體運動的故事讓學生在興趣中了解那個時代實驗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法,體會古人的智慧。②在電生磁中可以通過講訴奧斯特電流實驗的“陰差陽錯”從而激發學生“弄清楚”的興趣。③在電流部分,可以通過舊知識—電流的宏觀表達式推導出電流的微觀表達式,更有利于學生對微觀公式的理解與記憶,更有利于活學活用研究變式。
二、學生活動
打破以往的靜態模式,讓學生通過某些活動動起來,既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以使改變知識點的記憶方式,也更容易發現每個人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一一改正。如:①在《磁場》中磁感線的分布比較抽象,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利用磁鐵對鐵屑的作用模擬出磁感線的分布,讓它“現出原形”。②在受力分析中可以按組讓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教師在其中更容易發現每個人思維上結果上容易出現的錯誤,有利于及時改正同時有利于之后的備課調整,更容易針對本班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與方法,更與針對性更有效。③在求解動摩擦因數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一起分別分析可行性與優缺點。就像原始實驗中需要控制滑塊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這個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有困難,可以把平衡態由勻速直線運動轉化為靜止,而保持靜止是比較容易的。④針對于課堂內容設置一些有層次的提問,比如課前復習提問和上課中的引導提問,針對于個體進行提問,先提出問題再根據難度抽選學生,每個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必須有針對性的給出評價,并且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互動中來,提高課堂積極性。
三、學生自學
適當的時間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學,選擇一些不算太多內容的好理解的章節,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劃分一塊,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先模仿老師認真備課后分別作為老師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看出學生的思維特點與關注點,而且學生的自信心會得到提高更理解老師的教學思路。
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書中的插圖做到會講解,將書中的圖像翻譯成物理現象,全程盡量應用物理語言而非大白話,這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正確理解與靈活應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術語的能力,同時根據重點內容,適當增加一些變式問答,幫助學生把書讀透讀活,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全程盡量不打斷學生的講解思路,但是在必要時也要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提示。
我們通過與傳統意義上課堂教學的比較研究,提出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些本質的特點:
在設計理念上:從設計教師怎么教轉向設計學生怎么學的設計理念;在設計價值取向上:從追求教會學生知識、技能轉向培養學生基本學科素養的設計價值取向;在設計思路上:從尊重教材本身的文本邏輯轉向尊重學生經驗與認知發展邏輯的設計思路;在設計策略上:以教材知識為線索的線性單一設計轉向以三維目標整合的立體學習情境的設計策略;在設計主體上:從教師作為既定教學設計的被動執行者轉向教師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
在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中,教師經常要面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兩難問題。例如,“知識技能教學往往與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設計中難以統一”“學科素養如何教?”“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計如何定位教學起點與重心?”“一節課的教學要求高、內容多,教師教還來不及,如果要考慮學生的學,就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習能力差,讓學生自學的效益不高,還不如教師講解為好”“我用了很多教學方法,就是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么辦?”“實施素質教育與面對應試的現實該如何取舍?”。針對上述課堂教學中的兩難問題,我們認為僅僅靠理念更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學的思維方式。所謂教學的思維方式,是教師思考與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路徑與方式。教學思維方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深刻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并且直接地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課程改革中有許多實際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往往是我們“用導致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的結果,也就是說這些問題都是必然會出現的,要想避免必須從源頭上出發。通過課堂教學設計實踐表明,轉變教學思維方式,是形成新的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思路、解決課堂教學中兩難問題的關鍵。
總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還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教師需要對物理教學進行深入鉆研,緊隨時代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抓成績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生素質的培養,才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