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儲 輝
1.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眼科,江蘇淮安 223002;2.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內分泌科 江蘇淮安 223002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發生,能夠導致患者視力進行性的下降,增加患者遠期失明的發生風險[1]。部分地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2],DR 的發病率可超過475/萬。在研究DR 的發病機制的過程中,發現細胞因子的變化可以在DR 的進展中起重要的調節作用。血清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TGF-β2 的表達上升,能夠通過誘導趨化因子的富集,增加視網膜上皮細胞間質成分的增生,進而促進DR 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病情進展[4-5]。相關研究探討了TGF-β1、TGF-β2 的表達與DR 的關系,認為在DR 患者中,TGF-β1、TGF-β2 的表達濃度明顯上升,并認為TGF-β1、TGF-β2 的表達上升與DR 患者的病情進展速度密切相關[6-7],但缺乏對于不同DR 分型患者中TGF-β1、TGF-β2 的對比性分析。為了揭示TGF-β1、TGF-β2 的表達與非增值期DR(NPDR)、增值期DR(PDR)的病情關系,從而為相關患者的診治提供理論參考。本研究選取在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以下簡稱“我院”)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9 例,探討TGF-β1、TGF-β2 的表達及其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關系。
選取2015 年1 月—2018 年5 月在我院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9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DR 患者61 例(DR 組),DR 組中,NPDR 患者38 例,PDR 患者23 例。無DR 患者128 例(NDR 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 名作為對照組。DR 組、NDR 組和對照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DR 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制訂的標準[8];②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腦出血、心肌梗死、酮癥酸中毒、腫瘤、甲狀腺疾病等其他基礎性疾病;②1 型糖尿病;③青光眼、白內障、屈光間質混濁、眼部手術史等。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從患者肘部收集4 mL 靜脈血,自然凝結后,收集上部澄清液體,并在-20℃的冰箱中保存。使用日立自動生化分析儀7600 和該公司的輔助試劑檢測空腹血糖和HbA1c,并按照手冊中試劑盒測試的相關程序進行操作。
采用Western blot 進行TGF-β1、TGF-β2 蛋白的檢測:采集患者肘部靜脈血4 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層清亮液體,-20℃放置冰箱保存。加入武漢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血清總蛋白提取液體5 mL,1500 r/min 離心15 min,收集上層清涼液體,加入博士德BCA 檢測蛋白濃度,按照檢測蛋白與緩沖液1∶5的比例進行煮沸,按照每個孔50 μg 的蛋白進行上樣,進行電泳、封閉和轉膜,加入TGF-β1、TGF-β2 蛋白抗體(1∶800),4℃下過夜孵育,去除相關液體后進行TBST 液體清洗,3 次,每次5 min,加入TGF-β1、TGF-β2蛋白二抗(1∶1500),TBST 液體清洗,3 次,每次5 min,進行顯影劑顯影。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DR 組血清TGF-β1、TGF-β2 和HbA1c明顯高于NDR 組和對照組(P <0.05);空腹血糖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NDR 組TGF-β1、TGF-β2、空腹血糖、HbA1c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三組血清TGF-β1、TGF-β2、空腹血糖、HbA1c 比較()

表2 三組血清TGF-β1、TGF-β2、空腹血糖、HbA1c 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與NDR 組比較,#P <0.05。DR: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DR: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TGF:轉化生長因子;HbA1c:糖化血紅蛋白
DR 組PDR 患者血清TGF-β1、TGF-β2 和HbA1c明顯高于NPDR 患者(P <0.05);PDR 和NPDR 患者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DR 組不同分型患者血清TGF-β1、TGF-β2、空腹血糖、HbA1c 比較()

表3 DR 組不同分型患者血清TGF-β1、TGF-β2、空腹血糖、HbA1c 比較()
注:NPDR:非增值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增值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TGF:轉化生長因子;HbA1c:糖化血紅蛋白
將DR 患者血清TGF-β1、TGF-β2 與空腹血糖、HbA1c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TGF-β1、TGF-β2 與空腹血糖無明顯相關性(P >0.05);TGF-β1、TGF-β2與HbA1c呈正相關(r=0.347、0.457,P <0.05)。見圖1。

圖1 DR 患者血清TGF-β1、TGF-β2 與HbA1c 相關性結果
高滲高血糖導致的氧化應激性損傷,局部炎癥反應的激活,均能夠促進DR 的發生,在2 型糖尿病病程較長或者長期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DR 的發病率可進一步的上升[9-10]。臨床上的隨訪觀察研究發現,DR 患者發生玻璃體變性、視網膜渾濁、偏盲、視力喪失的風險均明顯上升[11-12]。目前,缺乏針對患者的血清學指標,血清學指標的檢測具有方便、操作可量化等優勢[13]。雖然部分研究者主張通過血清半胱氨酸或者胱抑素進而評估DR 患者的病情,但部分單中心的臨床分析研究發現,采用半胱氨酸評估DR 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靈敏度不超過45%,評估DR 患者病情的一致性率較低[14-15]。本研究分析了DR 患者血清中TGF-β1、TGF-β2 的表達,能夠為臨床上DR 的診療提供血清學方面的參考指標。
TGF-β1、TGF-β2 是轉化生長因子家族成員,其能夠通過誘導下游趨化因子或者生長因子的富集,增加其對于上皮細胞遷移、增生、凋亡的調控障礙[16-18]。TGF-β1、TGF-β2 結構上含有的絲氨酸和多重巰基結構,能夠通過誘導上皮細胞膜上糖蛋白配體的激活,進而干預到視網膜上皮細胞周期[19-20]。基礎方面的研究認為,TGF-β1、TGF-β2 能夠提高視網膜組織的氧化應激性損傷,促進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的增加,最終加劇視網膜血管的漏出,促進視網膜代償性纖維化等病理改變的出現[21-22]。相關研究者已經探討了TGF-β1、TGF-β2 的表達與DR 的病情關系,認為在DR 患者中,TGF-β1、TGF-β2 的上升與DR 患者的不良臨床結局的發生密切相關[23],但缺乏對于二者在PDR 或者NPDR 中的分析研究。
本研究通過對于DR 患者血清中TGF-β1、TGFβ2 的表達分析,發現在DR 患者中,TGF-β1、TGF-β2的表達濃度明顯上升,同時HbA1c的表達濃度也明顯上升,HbA1c的表達上升提示DR 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況較差,而TGF-β1、TGF-β2 的表達上升提示二者在促進DR 的病情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分析潛在原因,考慮TGF-β1、TGF-β2 病理變化的以下方面[24-28]:①TGF-β1 的表達上升,能夠促進白細胞的遷移和滲出,提高了白細胞對于視網膜組織的浸潤和黏附;②TGF-β2 的表達上升,能夠加劇血-視網膜屏障的破壞,提高巨噬細胞進入玻璃體和視網膜的速度。羅潔等[29]研究者也發現,在DR 患者中,TGF-β的表達增加了45%以上,在具有明顯的視力下降或者視網膜微血管硬化的患者中,TGF-β 的表達濃度上升更為顯著。PDR 患者的視網膜增生性改變較為明顯,可以發現在PDR 患者中,TGF-β1、TGF-β2 和HbA1c的表達濃度均明顯上升,高于NPDR 組,統計學差異較為顯著,提示TGF-β1、TGF-β2 和HbA1c的高表達與PDR 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主要由于TGF-β1、TGF-β2 和HbA1c的上升,能夠影響到成纖維細胞的成熟,提高膠原纖維蛋白的合成,加劇視網膜間質成分的纖維化,最終促進視網膜組織的增生。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TGF-β1、TGF-β2,進而評估PDR 患者視網膜的增生狀態。最后相關性分析可見,TGF-β1、TGF-β2 與HbA1c呈正相關,提示TGF-β1、TGF-β2與DR 患者的近期血糖控制狀態密切相關,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高滲高血糖誘導的炎癥反應激活,能夠顯著促進TGF-β1、TGF-β2 的釋放。
綜上所述,在DR 患者中,TGF-β1、TGF-β2 的表達明顯上升,同時TGF-β1、TGF-β2 的表達與DR 患者的視網膜增生期改變或者近期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本研究未探討TGF-β1、TGF-β2 的表達與DR患者遠期臨床轉歸的關系,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