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秀,閆凌州
(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 天津 300457)
我國正致力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要“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1]。科學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成為其中的關鍵環節。天津市長期以來重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如果深入地分析增長的態勢和區域技術市場發育狀況,我們將得到一些更有益的啟示,對于“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發揮重要的參考作用。
從全市來看,2016—2020年間技術市場成交額呈現總體增長態勢。2016年超過了600億元,然后在2017年經歷了一個低潮期,交易額下降到500億元以下,隨后緩步加升到550億元左右,到2019年實現了大幅增長,達到773億元,2020年則突破了1 000億元,達到1 054億元,取得了技術市場交易跨越千億元的可喜成績。如果對比同期GDP變動趨勢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市技術市場增長幅度顯著優于GDP增長幅度。因此,縱向看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圖1 2016—2020年天津市技術市場成交額變動趨勢Fig.1 Trend of turnover of technology market in Tianjin from 2016 to 2020
天津市由16個行政區構成,其中濱海新區由原行政區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及部分鄰近行政區劃調整形成。由表1可以看到,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在技術市場成交份額上居于領先地位。以2020年為例,濱海新區達到372億元,占到全市總體比重的35.30%;其次是紅橋區、津南區、西青區、武清區、南開區、北辰區等,但這些區域與濱海新區的成交差距較大,均不足新區的1/6。成交額最低的寶坻區僅為15.76億元,占全市的比重不足1.5%。

表1 2016—2020年天津市各行政區技術市場成交額(單位:億元)Tab.1 Turnover of technology markets in Tianji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from 2016 to 2020
盡管如此,如果分析各區近年來技術市場成交額的歷史變化,可以發現以2020年為截面進行分析時存在著局限性。從2020年與2017年對比來看,全市技術市場成交額實現了倍增,達到2.29倍。如果以此為標準,增長幅度最大的當為寶坻區,增長了64.67倍,其次是北辰區,增長了4.13倍,河北、河東、南開、寧河、紅橋、河西及濱海新區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長倍數。
從2020年各行政區GDP與技術市場交易額的相關性看,兩者相關系數達到0.980 1,在0.00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技術市場成交額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系。
縱向看天津技術合同成交額顯著提升,但橫向看差距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數據達到2.24萬億元,北京市達到5 695.28億元,占到全國的25.42%,成交額高居榜首。此外,交易額上千億的還有廣東、江蘇、上海、陜西、湖北、四川和山東等省份。2019年,天津科技局官網報告技術合同交易額為773.28億元,只有全國的3.45%,與北京相比差距巨大,與天津作為直轄市和科教資源密集城市的身份和地位不相稱。
從背后的原因來看,我市雖然擁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兩所國內一流高校和眾多的高校院所,是全國科教優勢突出的省份,但民營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并不突出。數據顯示,2020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27.5萬家,天津市6 000家,占全國比重不足2.2%。科技企業發展不充分是導致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成績不突出的重要外在因素。當然高校院所等技術持有人與市場對接不緊密、創新創業氛圍不活躍也是重要原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的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科技成果走向市場,實現科研價值向商業價值的轉變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備前提。我市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科技成果,但從“十三五”技術市場交易的活躍度、交易成交量來看,與國內先進地區還存在著顯著的差距。當前,已經進入“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直面問題,依靠本地優勢和北京科技成果“大通量”轉化的優勢,實現近水樓臺先得月,需要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創新[2],切實將天津打造成為創新創業的活力之城。
一是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技術研發機制。成果的轉移和轉化需要的基本前提,就是成果本身是“適銷對路”的產品或技術。但長久以來,我國以及我市科技成果研發的選題、立項和實踐中,主要從文獻中開展選題,與企業的技術需求脫節,導致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長期得不到解決。因此,要加大對科研院所科技活動的引導和規范,推動科研院所面向企業的現實問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至少應用類和工科類高院校所要向這個方向聚焦,從而提高研發的靶向性和精準度,縮小技術供給與技術需求方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可以采取揭榜掛帥方式[3-4]。
二是著力培育更多的創新型企業。我市企業主體數量與深圳、上海、北京等相比存在著數量級的差距,而且企業主體的素質(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市企業數量)也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探索培育更多的企業主體,推動更多的科技人員、高校師生走向創新創業的第一線,引導更多的外地科技人才、創業人才到天津創業落戶,提高天津企業主體的數量,增強企業主體的科技內涵,提高科技需求的層次,能夠極大地擴大我市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
三是充分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北京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天津作為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對北京的原創技術和成果具有天然的承接基礎和需求。用好北京資源是天津吸納用好津外科技成果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各行政區和功能區、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的主體和載體作用,創新方式方法,擴大承載北京科技成果的內在能力,推動京津冀共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建設,使天津成為其中的重要一極。可以探索將京津優勢資源整合,構建創新聯合體[5],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