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 楊軼博 谷曉鵬 張欣海
人類社會正在從傳統的工業、信息社會向數字、智慧社會轉型。自2008年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非常迅速,隨著國家政策不斷推出,并且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網絡信息技術對城市中的個人、組織、政府及整個社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智慧城市中的數字空間是其生活物理空間的數字化映射,數字化描述社會各種現象成為一種新趨勢。智慧城市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有利于推進城市管理能力和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升級,提升城市規劃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質,同時可進一步引領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和推動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智慧城市建設基于跨部門、跨領域的城市社會面數據匯聚及相互共享。政府中各個部門的數據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并且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因此造成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無法順暢數據共享,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大數據匯聚中心。
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包括事件管理一般分為其中又分為日常事件(平時態)和緊急事件(應急態),其中日常事件如:政務信息流轉、智能化辦理政務等;緊急事件如:自然災害、重大交通事故、社會治安等。當緊急事件發生時,通過統一的信息化管理指揮中臺對公安、交通、醫院等部門的高效應急聯動,更能體現出智慧城市建設的社會治理能力。結合當前城市發展現狀,絕大部分的社會信息管理系統都是由各個部門自行建設,形成“煙筒式”閉環自我管理模式,這些“煙筒式”系統之間難以實現有效的相互連通,從而導致對事件及業務對象的信息收集不夠全面,難以為相應處置單位提供準確的分析支撐。最終導致城市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很難獲取所需的綜合信息,也難以通過統一的社會治理信息化中臺來指揮調度各部門的協同合作、聯合行動。
由于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各業務系統缺少頂層設計,導致各個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各自形成自閉環的生態系統。其中,硬件基礎設施、軟件系統平臺和數據中臺的運行維護存在著大量的重復投入;同時,由于系統間的接口以及標準不同,造成系統間交互及兼容性較差,更加大了政府財力資源、人力資源的浪費。
為突破現有智慧城市困境,有效解決新型智慧城市中社會治理的痛點和難點,新型智慧城市引入中臺概念,需要建設一個社會治理信息化的大中臺,通過這個信息化中臺來打破傳統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打通將各部門間信息壁壘,使信息充分協同共享。同時減少系統的重復建設,加強各部門系統之間的統籌規劃、協同合作。
新型智慧城市社會治理中臺從實踐需求出發,以技術及業務為引領,打造一體化高效運行的智慧城市管理能力,一方面聚焦技術體系工程建設,以全局的思路整合資源,構建高效、聚能的智慧城市治理中臺,另一方面創新組織管理模式,打破各部門內部業務壁壘、優化流程,建立新時代社會治理機制,提高跨部門協同聯動能力。
面向新型智慧城市社會治理所面臨的“人流、物流、車流、信息流”管控問題,通過構建社會治理多部門協同聯動和聯合指揮功能,實現對全社會動態的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可視化管控,全面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社會治理能力。
智慧城市治理中臺主要面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的治理能力現代化需求,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并依托各部門已建相關業務系統,構建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形成一個協同、賦能的大中臺,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中臺賦能三大核心能力,形成社會力量、治安力量聯動的社會治理業務架構體系。
社會治理業務架構體系整體按照開放共享的思路,采用敏捷開發的方法,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從感知技術、傳送技術、處理技術、應用與服務技術四個方面構建社會治理信息中臺,并根據小步快跑、迭代升級的要求,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更新先進技術,確保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實現新型智慧城市下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面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要求,將智慧城市治理中臺打造成支撐城市管理業務全系統的聯合信息環境,基于數據資源池的統一數據的開放服務架構,充分發揮各部門匯聚的數據資源觸角延伸優勢,通過服務解耦、流程再造,覆蓋社會治理方方面面,從而打破信息孤島和部門藩籬,形成各部門協同聯動的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社會治理水平。
平臺頂層設計方面,以技術需求、業務需求為牽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驅動,借鑒開放體系架構框架TOGAF如圖1所示,經驗進行頂層設計工作,橫向從業務、系統、技術、數據多方視角,縱向從演進環節,實現對平臺體系不同維度的全面準確把握。

圖1 TOGAF框架
依據自頂向下、需求牽引的思路開展智慧城市中臺建設需求研究,牽引中臺的設計和建設;依據現實需求和現有標準規范,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標準規范,指導智慧城市中臺建設運行工作。全面貫徹頂層設計指導要求,以強化數據感知、通信組網、運行維護等共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內各種資源整合共享。
智慧城市中臺內各功能系統一般基于BS體系架構設計,通過組件搭建應用系統功能,適應軟件架構對復用性、擴展性、維護性的要求。組件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松耦合、可復用”,最大程度地提高代碼的重用率,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和靈活性。主要的設計思路包括:第一,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接口,各組件可以按照標準訪問數據接口,實現程序的復用性。第二,明確各組件的功能定義和邏輯邊界,提高程序的內聚性。第三,分層結構設計,通過分層設計明確各組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各組件的復用性和松耦合性,可以更靈活地支撐各種業務和用戶的個性需求。
智慧城市中臺架構設計主要結合分層解耦、架構開放的思想,通過統一規劃基礎設計建設保障資源的合理利用。加強對城市管理各業務部門應用的分層解耦,通過信息數據的共享完善各業務應用的建設。通過組件化的概念,將數據和應用獨立提供服務,組件間沒有依賴關系。通過采用框架+插件的模式,插件負責數據讀取或者寫入本身,而框架負責同步的共性問題。用戶可根據不同的數據源,分別開發相關的插件,更好地保證中臺的擴展能力。提供API托管、鑒權、授權和管理等功能,包括快速將數據表生成API接口,將API對外調用,直接對接API網關服務。提供腳本模式,實現更高自由度和定制化API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