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華
摘 要: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三所常春藤高校的歷史學本科教學,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學術研究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國歷史學本科教育可以借鑒其將能力的培養寓于課程教學之中,本科教學得到優良師資、整個學校資源、多元就業渠道等方面的保障等相關經驗,打破學科壁壘,拓寬就業渠道。
關鍵詞:常春藤高校;歷史學;本科教育
黨中央、國務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目標是對標世界一流,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美國常春藤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其本科教育也頗具特色。國內學術界對常春藤高校歷史學本科教育關注不多,本研究圍繞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三所美國頂尖高校的歷史學本科教育進行探索,總結其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其中一些經驗或許可以為我國“雙一流”建設中的歷史學本科教育帶來啟示。
一、常春藤高校的史學教育理念
歷史學屬于人文學科、基礎學科,常春藤高校的學生為什么選擇歷史專業?他們能從歷史專業中獲得什么能力?哈佛大學歷史系的招生咨詢顯示,他們強調學生批判性和想象力思維的培養,這兩種能力的結合將使學生受益終生。耶魯大學則提出歷史專業面向那些懂得塑造未來、需要了解過去的學生,培養學生成為高超的講故事的人和分析者,使他們提出的話題能夠引起聽眾廣泛的討論。普林斯頓大學鼓勵學生在廣大的時間、空間中去探索歷史上的重要節點和問題,通過課程學習和獨立研究,使學生了解歷史學的廣度和深度。三所高校史學教育理念無一例外都強調能力的培養,而非具體知識的傳授。那么,如何在本科教育階段實現這些目標呢?
關于歷史本科教學的體系、課程設置等,牛大勇教授的文章已經對哈佛大學做了詳細的介紹,三所大學在此方面大同小異。需要說明的是,在課程安排方面,哈佛大學充分考慮了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學習歷史。耶魯大學規定學生在確定學習歷史學專業之前,必須學習全球視野和專業視野兩個軌跡的歷史學課程。全球視野課程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專業視野課程是為了讓學生聚焦于特定區域或主題。學生在確定學習歷史學專業后,都會得到歷史系指定的教師協助選課、解答相關專業知識上的疑惑。
能力訓練和培養的意識已經滲透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之中。耶魯大學強調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以往的思想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培養出諸如組織研究計劃、撰寫論文以及高效的口頭辯論等能力。哈佛大學在學生大一的課程教學中,已經開始介紹歷史課程需要的研究工具、研究的基本范式以及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在體系完整、指導有方的教學過程中,反復受到啟發、訓練,其各方面的能力必然能獲得有效的開發。
綜合看來,三所高校歷史學教育反復強調的四種能力是研究技能、批判性閱讀、口頭交流和有效的寫作。為了培養這些能力,在傳統的課堂講授之外,比較著重運用討論課的形式,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大量閱讀文獻、參與課堂討論、完成作業。對于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貫穿在整個本科教育階段,尤其是畢業論文的寫作。耶魯大學強調學生不能是歷史知識的被動消費者,而要自己去創作歷史作品。普林斯頓大學規定畢業論文通常必須來源于第一手的文獻史料,但也可以包含對常用史料的重新詮釋。
二、常春藤高校歷史學本科教育的制度設計
注重能力培養與訓練的史學教育理念,最終的落實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制度設計和教師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首先,從師資力量來講,三所常春藤高校的歷史學師資陣容十分強大。無論是按照時間、地域還是研究領域劃分,這些高校的師資幾乎囊括史學研究各個方面、各個區域的頂尖學者。其師資結構以教授為主,副教授為輔,助理教授、講師占比較少。強大師資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教授根據自己的專長開設課程,學生根據興趣選課,無形之中實現了教學相長。本科生導師制、教師固定的答疑時間等制度,保證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指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嚴格要求學生。比如,耶魯大學規定歷史學系不會接受學生在研討課中獲得“D”的評價,通過這樣的規定促使學生自我加壓,努力參與到設定的教學過程中。
其次,整合學校資源培養學生。歷史學專業的本科教育雖然以歷史系為主,但常常得到整個學校所有相關學系、資源的有力支撐。比如,如果對東亞政治史感興趣,學生可以在東亞系、政治學系修課。如果研究非西方史,普林斯頓大學鼓勵學生學習英語之外的一門語言。常春藤大學學科門類非常齊全,歷史系的教學可以同時得到古典學系、近東系等一系列相關研究項目的協同支持。科研型的圖書館服務,尤其是特藏文庫等珍貴圖書資料對本科生完全開放,為學生探索科研之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學校提供的國外訪學機會,也大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常春藤高校的歷史學本科教育,獲得了學校各種優質資源的全方位支持。學校也在用自己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普林斯頓大學就重視培養學生“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的理念。
最后,打造多元的就業渠道。以能力為導向的培養理念使得常春藤高校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路徑非常廣泛。耶魯大學歷史學專業是最受歡迎和知識最多元化的專業,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為其從事法律、新聞、商業和金融、政治和公共政策、社會活動以及藝術等職業奠定了基礎。哈佛大學統計歷史學本科學生的畢業去向,結果顯示大約25%的學生進入了商業相關領域、25%的學生到法學院繼續深造、10%的學生攻讀歷史或相關專業的博士、10%的學生在公共政策和政府部門工作,其他就業渠道包括醫療、科技、非政府組織等各個行業。由此可見,哈佛大學歷史學專業的畢業生只有一小部分進入了歷史學相關領域。
因此,歷史學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方方面面的工作。正如哈佛大學歷史系在解釋就業路徑時所說,“正如歷史就是一切一樣,你也可以用歷史專業做任何事情”。經過訓練的歷史系畢業生,可以迎接各種挑戰。王汎森回憶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說,許多要繼續家族企業的人不是讀管理,而是讀歷史,因為“管理企業是要領導才能的,要對人類世界的復雜性有非常深的了解,對道德、價值、文化有一定的判斷,所以最好要有歷史素養”。這或許也是歷史系在美國頂尖高校中獲得青睞的一個原因。
三、常春藤高校歷史學本科教育的啟示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誠然,常春藤高校歷史學本科教育的經驗不能完全照搬到我國,但其中一些有益的做法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在史學教育理念上我們更應該重視能力的培養,而非具體知識的傳授。翻閱國內高校歷史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可以發現我們的培養目標主要還是局限在要求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盡管我們的培養目標最終也是鍛煉學生的能力,但沒有在培養方案中明確地提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各種能力。古語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我們在歷史學本科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即以研究技能、批判性閱讀、口頭交流和有效的寫作為主的四種能力。圍繞這些能力的培養,設置培養方案,開展各種教學實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增加研討課、論文指導等比例。
其次,在培養過程中應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鼓勵學生跨專業修課。與常春藤高校歷史系的師資涵蓋全球各個地區、各個時段不同,我們的歷史學師資基本上還是以中國歷史為主,這就需要我們集中各種相關資源培養歷史學專業的學生。盡管現在國內高校已經開始跨專業修課的嘗試,但實施的力度還有待加大。我們應該進一步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打破學院之間的壁壘,讓歷史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更多相關專業的知識,如政治學、社會學、文學史、藝術史等課程,世界史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外語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歷史系學生的學術視野才會進一步拓寬,各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要拓寬歷史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為了體現歷史學基礎學科的地位,我們應該拓寬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升學、就業的渠道。歷史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會使學生適應各種不同的挑戰。所以在考研、就業過程中,除需要特定技能的專業,高校或招聘單位可以放寬專業限制,給歷史學專業學生更多的機會。全社會提供的多元化就業渠道,會讓歷史學本科教育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促進歷史學本科專業的發展。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學本科教育,雖然各有特色,但在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歷史意識方面是有相同之處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高校歷史學培養的經驗,如果能和我國具體的教育情況相結合,相信可以促進我國的歷史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大勇.哈佛大學歷史教學調查報告[J].學術界,2000(2).
[2]向榮.西方國家歷史學本科教學調研:以英、法、美三國為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張倩紅,于金金.世界著名大學歷史學本科生培養模式及其導向[J].歷史教學,2014(6).
[4]潘晟.歐美大學歷史學本科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呂梁學院學報,2015(2).
責編:嘉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