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供排水管理服務中心 王嬌嬌
暗涵式黑臭水體多見于河流水體,是指人類在天然河流上實施興建城市建筑或加蓋預制板等活動人為封閉河流,將天然河流演變為城市排污溝,且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散發出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面積不斷擴大,相關部門未對城市建筑布局、居民密度、地域條件、水體納污能力等進行全面專業的技術分析,未對城市排水基礎設施進行深入長遠構想,導致城市規劃的工作目標、任務、內容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不匹配,隨之出現了一系列水環境污染的問題,使得水質極度惡化后演變成城市黑臭水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二十二條之規定“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的土地和岸線的利用,應當符合行洪、輸水的要求。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傾倒垃圾和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提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辈糠殖鞘泻拥郎闲纬山ㄖ海藶閷⑻烊缓拥罃D占成暗涵式河流,使河流水質、防洪和提防安全均受到嚴重威脅,歸咎于城市行政執法機關對違規建筑執法不力,未及時還原河道生態面貌。
城市擴張過快,很多城市區域是在過去城郊、集鎮的基礎上建立的,排水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易出現雨污混流、污水直排、污水溢流等問題。雖然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興建污水處理廠,但是由于排水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較混亂,排水管網建設的基本情況不清楚,“多龍管水、重建輕管”普遍存在,導致污水收集率不足、污水進水濃度低、污水溢流等影響水環境質量的問題。
暗涵式河流光照不足,光合作用生物(如光合細菌、藻類、水生植物等生產者)生存空間小,無法生成足夠的溶解氧,河流水體的自凈能力隨之下降,加之暗涵式河流周邊排水戶長期將污水直排入河,大量污染物過度消耗了水體中的溶解氧,形成厭氧環境。隨著厭氧微生物在河流底泥上大量繁殖,分解代謝產生黑色絮狀物,釋放有毒有害氣體,暗涵式河流逐漸成為黑臭水體。
1.系統摸排區域排水管網現狀
摸清暗涵式黑臭水體所在區域排水管網現狀,有助于有的放矢研究治理方案、精準施策。通過調查、CCTV探測、倒查污染源等手段,摸排分流制排水體制范圍、合流制排水體制范圍、排水設施空白區、排水管網功能性和結構性缺陷、底泥覆蓋情況、管道運行水位情況及排污口位置等排水管網現狀。將發現的排水管網現狀、存在問題進行梳理整合,為后續規劃提供基礎資料。
2.統籌考慮排水管網規劃布局
以建設水生態文明和建設親水宜居城市為目標,因地制宜選擇排水體制。合理規劃雨水管網及雨水集中處理措施,將處理后雨水用于河道補水或市政綠化等,降低雨水對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影響。污水應管網規劃確保無排水設施空白區,將規劃區域內排水戶全部納入收集范圍,并預留污水管網至遠期。根據探測的排水管網、排污口及排水戶分布情況規劃控源截污措施,結合污染源排查、垃圾收集、底泥覆蓋情況等規劃內源治理措施。確保暗涵式黑臭水體所在區域內排水設施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增大污染物降低率。
3.按規實施排水管網建設
根據暗涵式黑臭水體所在區域的排水管網規劃,實施排水管網建設。在排水設施空白區新建排水管網,合理布局雨污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選擇合理排水系統,已有排水系統區域在現有基礎設施上進行改造,將分流制和合流制排水系統合理劃分區域,阻斷雨污管道錯搭亂接,根據雨情、排水高峰期、季節等因素動態調節兩個排水系統有序運行,建議將小范圍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為動態雨污分流系統(見圖1)減少汛期超規模溢流,增大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新建城市區域可著重實施分流制排水系統,構建排水管網位置信息系統,方便后續管理運行維護。同時,大力實施老舊管網改造,對功能性和結構性缺陷的排水管網進行評價、改造、更換。

圖1 動態雨污分流系統
暗涵式黑臭水體內源污染之一為底泥污染,底泥清理是治理內源污染的主要措施。由于暗涵式黑臭水體多存在于老舊城區建筑集中區域,征拆遷資金量大,地方財政支付較困難,不能一次性將河道上所有建筑全部拆除進行底泥清理,因此需根據河道生態河段及暗涵河段分布情況,合理采用機器人清淤和人工清淤兩種方式實施底泥清理。
1.機器人清淤
針對暗涵河段河道斷面狹小、基礎結構不穩定及建筑物無法拆除而地下空間不能進行人工作業的情況采用機器人清淤,通過清淤機器人、排水、排泥裝置、泥水分離系統、監控系統和控制系統在人工遠程無線控制下完成暗涵內的清淤。
2.人工清淤
針對暗涵河段河道內斷面空間大、蓋板或建筑物可以拆除的情況,對生態河段采用人工清淤,通過淤泥裝袋綁扎裝運、垂直調出、河道外運輸等步驟完成河道內底泥清淤。
3.底泥處置
黑臭水體底泥含水量一般大于70%,污染物濃度高,不能隨意棄置或者用于城市綠化用途,需根據淤泥的不同類型(清潔型淤泥、沾污型淤泥和污染型淤泥)采用不同的處置方式。暗涵式黑臭水體底泥為沾污性淤泥或污染性淤泥,根據我國河流清淤的常用處置方式,需在專業機構壓縮后,通過燒制水泥、肥料生產等途徑無害化處理并利用。
海綿體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部分內容,是暗涵式黑臭水體治理的輔助措施,根據暗涵式黑臭水體周邊下墊面條件建設海綿體,通過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措施構建生態緩沖帶,達到涵養水源、預處理天然雨水、緩解城市內澇等目的。同時,對暗涵式黑臭水體高度硬化的濱岸帶進行生態化改造,采用透水設施、滯留措施、儲存設施、疏導設施等將雨水存儲、利用、處理排出,可以達到減少雨水污染物和降低洪峰流量、延緩洪峰出現時間的作用。
隨著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排查和治理的深入,暗涵式黑臭水體的問題逐漸顯現,由于暗涵式黑臭水體污染程度更加嚴重,早期規劃籌謀不足的弊端突出,治理涉及拆遷的范圍廣、資金數量大,加之地區截污與管網優化工作短期內難以較好完成,導致汛期污水溢流頻繁發生。現階段暗涵式黑臭水體治理措施還在進一步探索發現中,需從完善機制體制、培養精細化管理團隊、磨煉施工技術、增大社會關注及融資渠道等方面著手,逐步實現暗涵式黑臭水體治理長制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