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遠聘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是較常見的精神疾病,特點是病程長、反復發作、情緒不穩定等,其癥狀表現為情感及行為異常,認知功能下降,影響日常生活[1]。臨床一般采取藥物治療,由于此疾病較特殊需長期服藥治療,但會造成患者依從性降低,不按時按量用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還會產生較多并發癥,預后恢復較 差[2,3]。精神科資料[4]顯示,無抽搐電休克可通過電刺激使機體產生某些生物性變化,進而改善患者神經電生理指標,現廣泛用于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本文將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無抽搐電休克的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計算機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各41例。試驗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24~72 歲,平均年齡(53.91±9.91)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41±1.20)年。參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5~73 歲,平均年齡(54.25±9.75)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68±1.4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家屬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送至倫理委員會 獲批。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藥物治療,給予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99)10 mg 口服,1 次/d,可按精神狀態增加藥量,最多20 mg/d,連續治療12周。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無抽搐電休克,具體措施:治療前8 h 禁食飲,取平臥位,給予0.5 mg 阿托品(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535)靜脈推注,注射0.1 g 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63045),當患者睫毛反射及意識消失時采取面罩吸氧并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3 次/周,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通過PANSS 評分評定患者認知功能,分數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差。②通過威斯康星卡片分類(WCST)測試根據錯誤應答數、正確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數、持續性錯誤數及完成分類數評定患者認知功能。③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判定標準:臨床癥狀徹底消除,PANSS 評分降低>60%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PANSS 評分降低30%~60%為有效;不符合上述要求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ANSS 評分對比 試驗組PANSS 陽性及陰性癥狀評分分別為(4.12±0.22)、(9.86±2.19)分,均低于參照組的(7.43±0.27)、(13.41±3.0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ANSS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PANSS 評分對比(,分)
注:與參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錯誤應答數、正確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數、持續性錯誤數、完成分類數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錯誤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數、持續性錯誤數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正確應答數、完成分類數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分)
注:與參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中顯效28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6%(40/41);參照組中顯效11例,有效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5.61%(31/41)。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045,P=0.0035<0.05)。
精神分裂癥具有發病無規律、難根治、病程長等特點,起初發病很難發現,待發現時患者認知功能存在一定障礙,行為出現異常[5]。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呈多樣性變化,在不同階段表現方式存在差異,如感覺、知覺、情感、意志行為、認知功能及思維等,當患者在某一方面出現障礙時會呈現出相應的癥狀表現[6]。感知覺障礙患者會產生幻聽、幻視、幻觸等癥狀,其中幻聽最為常見;思維障礙患者會出現妄想、嫉妒及被迫害等癥狀,思維邏輯呈跳躍式呈現,80%以上此類型患者均有被迫害妄想癥,安全感較低,擔心被排斥、監視、投毒及謀殺等致使患者出現主動防御或攻擊等行為;情感障礙患者會產生不協調性情感流露,容易被激怒,常表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意志行為障礙患者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喜歡獨處,對事物及未來無明確打算,興趣匱乏;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在執行能力、學習能力、短時記憶及信息處理等方面均存在認知缺陷,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隨著病情發展,其認知缺陷愈發明顯[7-9]。臨床一般采取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其藥物種類較多,多數患者在3~5年內服用過的藥物種類超過3 種,以至于發展成難治性精神分裂癥[10]。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反復發作,發病時會對機體神經系統造成一定損傷,同時會影響臟器功能,對自身及家庭的生活影響較大,需采取一定干預措施。難治性精神分裂癥主要發病原因是多巴胺神經系統功能出現異常,臨床通常給予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該藥物能抑制多巴胺及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對陰性及陽性癥狀均有改善作用,可提高認知功能,但長期用藥會產生耐藥性,易產生一些并發癥,如嗜睡、增重、對療效產生一定影響。且國內經常使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進行疾病判斷,該疾病還需要與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及其心境障礙等進行區分和鑒別[11-13]。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是對電痙攣治療法改良后的新型治療手段,先給予注射肌松劑使患者快速入睡,確保肌肉處于松弛狀態,可減弱肌肉抽搐反應,然后利用短暫脈沖式矩形波電流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刺激作用,致使患者喪失意志,進而誘發患者大腦皮層呈現癲癇樣放電形成無抽搐發作,以此改善精神分裂狀態,提高認知功能。N2-P3 是精神分裂相關電位,其指標降低是發病表現,P300 與患者心理因素存在電位關系,其振幅降低表示患者情緒浮躁,有暴力傾向,經本文研究證明,通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能有效提高N2-P3 及P300 振幅,實現治療目的[14]。
計算數據表明,試驗組PANSS 陽性及陰性癥狀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應用之后利于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試驗組錯誤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數、持續性錯誤數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正確應答數、完成分類數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97.56%高于參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應用之后利于提升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董辛等[15]研究指出,將88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奧氮平聯合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和對照組(奧氮平治療),對比兩組認知功能評分及神經電生理指標。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及神經電生理指標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得出結論與本文基本一致,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能促進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認知水平,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用于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可有效改善癥狀表現及認知水平,提升治療效果,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