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心房顫動為臨床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是一種快速的心律失常,心房激動頻率可以達到300 次/min,更快的可以達到600 次/min,并且心房跳動不規則,心室率絕對不齊,心房的有效收縮功能減低,心排出量減少,心房顫動我國的發病率為0.77%,并且有明顯的性別趨勢,男性高于女性。研究顯示,房顫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房顫的發病率也增加。長期房顫情況下,心功能下降,血栓形成,嚴重者會發生心力衰竭,嚴重者會導致猝死。心房顫動中1/3 為陣發性房顫,2/3 為持續或永久性房顫[1]。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發作時由于心排出量減少,患者會出現心悸、胸悶,甚至暈厥等癥狀,同時增加血栓的危險,嚴重者甚至會誘發腦卒中。目前在臨床航并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房顫,治療的主要目的為維持竇性心律,防止轉為永久性房顫。目前沒有較為好的手段對房顫進行治療,一些策略和手段存在嚴重不足,作者對轉復持續性房顫患者采取普羅帕酮與索他洛爾治療,并且比較其有效性,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沈陽松遼中醫院2018年6月~ 2019年6月收治的轉復持續性房顫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索他洛爾組和普羅帕酮組,每組30例。索他洛爾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0~70 歲,平均年齡(65.0±5.1)歲,病程3~5年,平均病程(4.0± 0.4)年;普羅帕酮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0~72,平均年齡(66.0±5.4)歲,病程3~5年,平均病程(4.0± 0.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經心電圖證實房顫持續時間為1個月~1年;②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標準心功能Ⅰ~Ⅱ級,左房內徑<55 mm;③患者可以按時服藥,并且臨床治療完整。排除標準:QTc >400 ms,QT 間歇期>480 ms,左心衰,糖尿病并發癥患者,左室射血分數<20%,電解質紊亂,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4 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對基礎疾病和原發疾病進行積極的治療,索他洛爾組采用索他洛爾治療,起始劑量為80 mg/次,2 次/d 口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最大劑量可以增加到120 mg/次,轉復成功后以最低劑量維持竇性心律。普羅帕酮組采用普羅帕酮治療,首次頓服600 mg,第2 天改為150 mg/次,3 次/d 口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至200 mg/次,病情穩定后使用100 mg/次維持竇性心律。兩組均治療3周。
1.5 觀察指標 對患者每15 天隨訪1 次,終止時間為房顫復發或達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房顫轉復成功率、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復發率以及心功能情況,心功能情況包括:左房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心率、QT 間期。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房顫轉復成功率、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復發率比較 普羅帕酮組房顫轉復成功率高于索他洛爾組,復發率低于索他洛爾組,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索他洛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房顫轉復成功率、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復發率比較[n(%),]

表1 兩組房顫轉復成功率、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復發率比較[n(%),]
注:與索他洛爾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普羅帕酮組患者左室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心率、QT 間期均優于索他洛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
注:與索他洛爾組比較,aP<0.05
房顫雖然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內科疾病但是由于其方機制仍不完全清除,最嚴重的情況為心房電紊亂,其分類比較多,房顫的確診主要通過心電圖或者Holter 的結果,單獨房顫本身不具備致死性,但是在長期的房顫情況下,會發生頭暈、心悸等不適癥狀,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是房顫的常見并發癥,房顫給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并且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醫療負擔[2]。因此對房顫的積極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上沒有特效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在臨床上,房顫不容易被逆轉,主要是由于心房結構發生重構和肌電重構的存在,心房重構是房顫發生的基礎,也是房顫持續的基礎,心房重構導致離子通道和電生理的變化,但是在早期有一定的可逆性,到了晚期會發生心房結構重構,不可逆。心房電重構,會導致內傳導速度減慢、使折返激動得以維持以及折返環縮短、增多,各個離子通道發生改變。多數患者在抗律失常藥物的使用下或者電擊復律成功后復發,隨著病情的進展,復發率越來率高,復發時間也縮短。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胺碘酮進行治療,但是其有效率僅為50%~70%,并且還有起效緩慢,轉復時間長等缺點,并且副作用多,多數患者不耐受。目前在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方面,雖然電極復位效果較好但是不能長久使用,藥物治療均效果一般,無更為理想的藥物。射頻消融可以維持長時間的竇性心律,但是其為手術治療,需要一定的條件,并且有多種并發癥,且手術適用癥嚴格,限制了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價格昂貴,多數患者負擔不起。因此積極的探討如何防治持續性房顫在臨床上有著重要意義。索他洛爾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屬于第三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同時具有β 受體阻滯作用,主要的臨床作用為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從而治療由于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的心律失常,并且無膜穩定性,同時也沒有內在擬交感神經活性,對心臟選擇性低,使用范圍廣。通過電生理檢查表明,索他洛爾最主要的作用點為延長AH 間期,但對HV 間期無影響,對房室傳導效應沒有影響,不影響鈉通道和除極,對QRS 時間也無影響,臨床安全性高。并且有臨床數據證實,索他洛爾的有效率可以達到50%,有研究顯示,在心房纖顫轉復竇律的治療中,索他洛爾的有效率與胺碘酮相當,與胺碘酮相比但是索他洛爾更加安全,不良反應少,因此廣泛的應用于房顫以及維持竇性心律的臨床治療。普羅帕酮也為臨床上對的常用藥,具有強鈉通道阻斷作用,屬于Ic 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以直接的作用于心房肌組織,抑制0 相除極,對有效不應期和功能不應期均有延長作用,從而減慢傳導,并且起效迅速,在口服后2~6 h 就可以起效,對房顫的治療效果顯著。普羅帕酮還有較弱的β 受體阻滯作用,心動過速或房顫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普羅帕酮的負性肌力作用還可以對抗心力衰竭,減慢心室內傳導,提高心肌的穩定性,并且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胺碘酮和索他洛爾。目前頓服普羅帕酮治療房顫的方案已經得到了臨床醫生的認可,但是其維持竇性心律的能力的研究并不多。崔玉華[3]在對比分析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中發現,普羅帕酮治療心律失常更加安全,并且有效,并且起效快,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謝展雄等[4]在研究中發現,普羅帕酮對轉復持續性房顫效果顯著,并且維持時間長,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金偉[5]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對心律失常的療效比較及對血清hs-CRP 的影響中發現,普羅帕酮不僅有效的治療心律失常,并且可以消除體內的炎癥反應。從本試驗可以看出,普羅帕酮組房顫轉復成功率高于索他洛爾組,復發率低于索他洛爾組,轉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索他洛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普羅帕酮組患者左室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心率、QT 間期均優于索他洛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大劑量使用普羅帕酮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房顫患者的臨床效果,提高心功能,并且轉復時間短于索他洛爾,普羅帕酮是治療持續性房顫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