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麗
盆腔炎在臨床上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是指發生在女性生殖器與周圍結蹄組織以及盆腔腹膜的炎癥[1]。目前,臨床上將盆腔炎分為2 種類型:一種為急性盆腔炎,另一種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基本是由于急性盆腔炎發生后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正確的治療所引起的,患者可表現出白帶量增多、下腹部疼痛、發熱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引起不孕或異位妊娠等嚴重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生理健康、身體健康構成雙重危害,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2]。現階段,臨床多采用口服西藥來治療盆腔炎,具有效果顯著、經濟實惠等特點;但是,西藥治療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反復發作,并存在抗菌譜窄、副作用等特點,因此臨床需進一步探尋療效更佳、安全系數高的治療方案。基于此,本文主要將2018年1月~ 2020年1月在本院診治的67例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頭孢地尼與奧硝唑治療后,對其應用價值進行探析,為臨床提供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診治的盆腔炎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單純組與聯合組,每組34例。單純組患者年齡22~58 歲,平均年齡(37.16±6.95)歲;病程4個月~ 6年,平均病程(3.49±1.56)年。聯合組患者年齡23~59 歲,平均年齡(37.19±7.27)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3.51±1.58)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②均符合盆腔炎相關診斷標準[3],并經影像學確診為盆腔炎;③均伴有盆腔炎相關臨床癥狀,例如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脹疼痛等;④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障礙者;③合 并惡性腫瘤者;④存在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者;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⑥妊娠期女性與哺乳期女性;⑦合并器質性疾病者。
1.3 方法 單純組采用奧硝唑(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48)治療:口服2 片/次,1 次/d,連續服用2周。聯合組在單純組基礎上聯合頭孢地尼(優勝美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31)治療:口服,0.1 g/次,3次/d,連續服用2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4 類。治愈:治療2周后,患者的癥狀消失,行婦科檢查恢復正常,經B 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與積液均消失;顯效:治療2周后,患者的癥狀明顯好轉,行婦科檢查均明顯改善,經B 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與積液均減小;有效:治療2周后,患者的癥狀減輕,行婦科檢查有所改善,經B 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與積液與治療前比較,減小范圍≥1/3;無效:治療2周后,患者病情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經B 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與積液與治療前比較,減小范圍<1/3。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腹瀉、頭痛。③采用流變儀(北京海富達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320412)檢測免疫學指標(包含IL-1、CRP)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聯合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聯合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4/34),包括胃腸道反應 2例(5.88%)、腹瀉1例(2.94%)、頭痛1例(2.94%);單純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35%(11/34),包括胃腸道反應6例(17.65%)、腹瀉3例(8.82%)、頭痛 2例(5.88%);聯合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單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91,P=0.041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學與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1、CRP、血漿粘度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IL-1、CRP、血漿粘度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均明顯低于單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學與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學與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單純組對比,aP<0.05
盆腔炎在作為一種常見且多發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屬于一組發生在女性上生殖道的感性性疾病,包含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該疾病基本是因感染病原體后所引起的,格蘭陰性菌與厭氧均為主要致病菌。盆腔炎多發于性活躍期與經期女性,通常情況下初潮期、無性生活與絕經后女性發生盆腔炎的幾率較小。對于盆腔炎患者來言,疾病發生后若未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則會增加發生異位妊娠、輸卵管妊娠、不孕等風險,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殖健康,增重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負擔。目前,臨床在治療盆腔炎患者時,多采用抗炎的治療方案,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療效;但是,不能根治,且治療周期較長、副作用大,還容易導致患者的病情反復發作,所以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中,聯合組采用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治療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組(P<0.05)。曹艷秋等[4]學者的研究中,選取了80例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各40例,常規組采用奧硝唑治療,實驗組采用奧硝唑聯合頭孢地尼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常規組67.50%(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分析如下:奧硝唑屬于新型第三代硝基咪唑類衍生物,是甲硝唑的換代產品,它的藥物吸收速度、組織滲透能力、作用穩定持久力等均優于甲硝唑;奧硝唑主要用于治療頑固性厭氧菌感染,有生物利用度較高、價格低廉等特點,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方面可獲得較好的效果,是臨床治療厭氧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之一。但是,對于盆腔炎患者,除了存在厭氧菌感染之外,還可能有其他不同種類的細菌感染;因此,若是單獨使用奧硝唑藥物,其藥效持續相對較短,所以不能完全抑制致病菌。頭孢地尼在抗格蘭菌活性方面的作用較強,能抑制病菌,患者服用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吸收率。若是將二者聯合應用則能充分發揮抗感染的功效,獲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中,聯合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單純組(P<0.05)。宮立娟[5]的研究中,將144例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拋硬幣的方法分為單純組(采用奧硝唑治療)與觀察組(采用奧硝唑聯合頭孢地尼治療),各 72例,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5.60%明顯低于單純組的20.80%,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分析為:頭孢地尼屬于一種半人工合成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在穩定β-內酰胺酶與頭孢菌素酶方面作用顯著,患者服用后口感較好、吸收效果明顯,且需要濃度高,患者不會出現強烈的不良反應,安全系數高。盆腔炎患者發病后,體內出現炎癥反應時,檢測免疫學與血液流變學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炎性應激程度、機體微循環狀態[6-8]。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IL-1、CRP、血漿粘度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均明顯低于單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治療盆腔炎,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炎癥因子,這可能與頭孢地尼的抗菌譜廣有關。由此可看出,采用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治療盆腔炎患者,能共同發揮出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從病源上徹底清除患者的病癥,為患者的身體健康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減輕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采用頭孢地尼聯合奧硝唑治療盆腔炎患者,能獲得良好的治療療效,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病癥,改善患者的免疫學與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系數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