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紅 趙學章 鄭璨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眼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指的是黃斑區結構發生衰老性改變,與年齡密切相關的一種眼底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為15%~17%,不僅危害患者健康,也是導致老年人喪失視力的一個重要原因[1]。通常情況下,根據眼底表現可以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劃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濕性和干性,其中前者比較常見,以黃斑區玻璃膜疣、光感受器變化以及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減少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VEGF、氧化應激以及炎性反應等諸多因素有關[2,3]。當前在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時,通常以對癥治療為主,比如經瞳孔熱療、光動力療法等,但是無法獲得滿意效果。因此,本文對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運用在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41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為研究對象,病程5~19個月,平均病程(11.6±9.3)個月;年齡51~78 歲,平均年齡(64.6±10.2)歲;其中女16例、男25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經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術(FFA)檢查確診;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④均為單眼病變。
1.2.2 排除標準 ①藥物禁忌證或過敏史者;②合并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者;③既往眼部激光治療史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操作如下:常規消毒后,鋪無菌方巾,對結膜囊進行沖洗,運用鹽酸丙美卡因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經眼瞼器開瞼后,運用16G 鈍針頭抽取雷珠單抗注射液(瑞士 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冊證號 S20170003,規格:10 mg/ml),然后運用30G 針頭在鞏膜面垂直注入0.5 mg/(0.05 ml)藥物,完成注射后,拔出針頭,對眼底視盤是否有動脈搏動進行監測,給予1 min 按壓后,常規包扎,休息30 min 后對眼壓進行檢測。第2 天清晨,運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對患者進行滴眼,3 次/d,連續3 d,預防感染,并且每個月注射1 次藥物,共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視覺功能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2周、1個月、3個月,運用閃光視網膜電圖(f-ERG)對患者的視覺功能變化情況進行檢查,需要注意的是,檢查前要給予患者充分擴瞳,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適應30 min 后,將電極放置在暗光下,指導患者固視中心視表,記錄a、b 波振幅值,并且對患者的CMT 和BCVA 進行觀察。
1.4.2 血管新生調控因子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2周、1個月、3個月,采集空腹肘靜脈血,以 3000 r/min 轉速進行10 min 離心處理后,對上層血清進行分離,保存于-20℃條件下待測。同時,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LSA)檢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PDGF、TIMP-1、ES、VEGF。
1.4.3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對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包括一過性眼壓升高、眼內異物感、球結膜下出血、眼內炎、白內障以及視網膜剝離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的視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2周、1個月、3個月,患者的CMT 低于治療前,BCVA、b波振幅、a 波振幅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41例患者治療前后的視覺功能指標對比()

表1 41例患者治療前后的視覺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2.2 治療前后的血管新生調控因子對比 治療后 2周、1個月、3個月,患者的ES、TIMP-1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DGF、VEGF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41例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新生調控因子對比()

表2 41例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新生調控因子對比()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2.3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41例患者治療期間發生 1例球結膜下出血、1例一過性眼壓升高、3例眼內異物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20%(5/41)。無一例患者出現視網膜剝離、眼內炎以及白內障等嚴重不良事件,均順利完成治療。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也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一個重要原因[4]。有研究發現,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發生與脈絡膜新生血管生成有關,因為血管生成可誘發出血和滲漏,影響患者中心視力,并且還可形成瘢痕,對正常的視網膜和脈絡膜組織造成損傷,加重疾病進展[5]。雷珠單抗作為血管生成的一種抑制劑,通過VEGF-A 異構體和單克隆抗體的結合,能夠對VEGF 的生物學活性進行抑制,阻止內皮細胞的有絲分裂[6]。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雷珠單抗的生物利用度≥50%,具有較小的分子量,可以在視網膜廣泛分布,其作用機制主要為通過封閉脈絡膜血管,對血管滲漏進行抑制,并且不會影響神經脈絡叢和視網膜,還能選擇性阻斷新生血管,避免出現暗點[7]。本次研究發現,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采用雷珠單抗治療可以抑制VEGF,使患者視覺功能得到改善,并且療效與時間呈正比關系,不容易發生不良事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8]。
綜上所述,在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運用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視覺功能,對VEGF 進行抑制,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