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輝
(河南省唐河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唐河473400)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定性利于為臨床醫生制定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提高肺癌早期檢出率[1]。病理組織活檢是孤立性肺結節診斷金標準,但需穿刺取病理組織,屬于有創性操作,具有感染風險。在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下,CT 逐漸發展出了灌注CT 成像、高分辨率CT、三維重建等技術,高分辨率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逐漸在疾病診斷中得到應用,可提升腫瘤和結節良惡性定性診斷的準確率[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分辨率MSCT 在孤立性肺結節定性中的診斷價值,為臨床鑒別孤立性肺結節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12 月我院9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59 例,女31 例;年齡 42~69 歲,平均年齡(57.15±2.33)歲;體質量指數 19.47~24.3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67±0.75)kg/m2;病程 3~18 個月,平均(11.67±1.75)個月。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孤立性肺結節診斷標準[4],并經術后病理學檢查或者穿刺活檢確診;均完成高分辨率MSCT 檢查;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合并胸腔積液、肺炎等其他肺內疾病;伴有傳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合并意識障礙。
1.3 檢測方法 采用MSCT(Philips, Brilliance型),取仰臥位,屏氣狀態或者平靜呼吸狀態下進行掃描。常規平掃,設置層厚、層距均為5 mm,螺距為1.00,設置管電流為150~300 mA,管電壓為120 kV,掃描區域為頸部下段至肝臟上緣。發現結節時使用高分辨MSCT 平掃,若無法有效定性則進行增強掃描,肘靜脈團注泛影葡胺,高分辨增強掃描(層厚1.0 mm)結節和周圍,設置視野為400 mm,矩陣設置為512×512,骨算法重建。在縱隔窗窗寬窗位350/40下,觀察結節縱隔和內部的淋巴結;在肺窗窗寬窗位1500/-500 下,觀察結節邊緣特征,包括毛刺征、分葉征等。通過結節增強前后所測出的CT 值,計算CT值增幅。向后處理工作站傳輸原始圖像,通過容積再現、平面重建等完成圖像后處理。
1.4 觀察指標 (1)分析病理診斷情況。(2)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分析高分辨率MSCT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診斷效能,惡性孤立性肺結節多出現毛刺征、分葉征、空氣支氣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增強后結節明顯強化,強化程度較高,CT 值增幅可達到20 Hu 以上。良性孤立性肺結節多出現空洞和鈣化征象,增強后結節周邊強化,強化程度較低,CT 值增幅不超過15 Hu。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呈正態分布以()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病理檢查結果分析 9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惡性28 例,占比31.11%,良性62 例,占比68.89%;惡性病變中,腺癌占比最高,為13.33%。見表1。

表1 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病理檢查結果分析
2.2 高分辨率MSCT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結果分析 以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高分辨率MSCT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靈敏度為92.86%(26/28)、特異度為 93.55%(58/62)、準確度為93.33%(84/90)、陰性預測值為 96.67%(58/60)、陽性預測值為86.67%(26/30),均較高。見表2。

表2 高分辨率MSCT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結果分析
孤立性肺結節惡性病變風險高,據報道,孤立性肺結節中惡性患者占比可高達40%[5]。因此,早期診斷孤立性肺結節,鑒別良惡性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較為重要,對后續治療方案的合理擬定具有重要意義。CT 是孤立性肺結節有效診斷方式,但由于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病灶均具有病灶單發、卵圓形、邊界清晰等特征,在良惡性定性方面具有一定難度[6]。
CT 具有圖像清晰、掃描快等優勢,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在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中也有較高的適用性。常規CT 掃描層較厚,難以清晰顯示肺結節中部分較為細微的結構。研究表明,MSCT 相較于普通CT 診斷效能更高,可進一步提升診斷準確性[7]。本研究結果顯示,90 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中,惡性28例,占比31.11%,良性62 例,占比68.89%;惡性病變中,腺癌占比最高為13.33%;高分辨率MSCT 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靈敏度為92.86%(26/28)、特異度為 93.55%(58/62)、準確度為93.33%(84/90)、陰性預測值為 96.67%(58/60)、陽性預測值為86.67%(26/30),均較高。MSCT 可清晰顯示病灶血管形態的變化、實質內密度變化以及各血管間的關系,為診斷提供有效和全面的信息;通過后期技術處理,可達到清晰呈現病灶密度、形態、周圍組織等特點,且重建后的多個窗位可支持對病灶的多角度觀察,利于提升診斷的準確度[8]。此外,MSCT還可以通過增強后病灶影響和CT 值的增幅輔助定性診斷[9]。惡性孤立性肺結節具有生長速度迅速的特點,造成病灶內供血血管擴張、迂曲、走行亂等情況發生,從而造成動靜脈瘺的出現,因此增強后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強化,CT 值增幅較高,同時強化均勻程度也利于病灶血管壁破壞的診斷;而良性孤立性肺結節生長相對緩慢,新生毛細血管較少,病灶血管分布較少,且走行更為規則,因此強化程度較低,CT值增幅也較小,故MSCT 診斷效能較好[10]。此外,本研究還顯示,MSCT 定性診斷下,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呈現出的影像學表現有所不同,惡性孤立性肺結節多出現毛刺征、分葉征、空氣支氣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而良性孤立性肺結節則多出現空洞和鈣化征象,可有效輔助診斷,促進診斷效能的提升。
綜上所述,MSCT 對良惡性孤立性肺結節診斷的影像學表現有一定差異,用于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鑒別良惡性的診斷效能較高,可為術前評估與手術方案合理選擇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