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莉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婦幼保健院婦科 信陽4641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為代謝及內分泌異常疾病類型,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稀發、肥胖、多毛及痤瘡、排卵功能紊亂等,亦是導致其不孕不育的重要影響因素[1]。當前臨床對于PCOS以治療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來糾正內分泌代謝紊亂狀態,同時給予藥物促排卵。來曲唑是芐三唑類衍生物,藥理研究證實其有可能通過抑制芳香化酶活性而達到糾正激素代謝紊亂及促排卵作用[2]。本研究對我院PCOS患者使用黃體酮聯合來曲唑治療,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及對機體激素水平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PCOS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參照組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29.35±3.18)歲;體質量指數(BMI)22~26 kg/m2,平均BMI(24.13±1.28)kg/m2;不孕年限2~8年,平均(4.97±0.73)年。研究組年齡26~38歲,平均年齡(29.46±3.25)歲;BMI 22~27 kg/m2,平均BMI(24.18±1.31)kg/m2;不孕年限3~7年,平均(4.91±0.7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對比。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婦產科學》[3]中PCOS的相關診斷標準,性生活1年以上且不孕,月經稀發且伴有高雄激素表現,輸卵管造影檢查結果無異常,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近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者、合并免疫性缺陷疾病患者、合并肝腎功能異?;颊?、合并高泌乳素血癥患者、多次流產史患者。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黃體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41902)口服治療,50 mg/次,2次/d,次周增加單次用藥劑量為100 mg/次,連續治療。研究組于參照組基礎上聯合來曲唑片(國藥準字H19991001)口服,于月經周期第3日起開始口服,2.5 mg/次,1次/d,連續用藥5 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隨訪3個月對比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隨訪3個月,統計兩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發生率;經由化學免疫發光法檢測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脂素、脂聯素、血清總睪酮(TT)、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對比兩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OHSS發生率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組內治療前后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組間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脂素、脂聯素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脂聯素(mg/L)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研究組組別 n 內脂素(μg/L)治療前 治療后4141 t P 93.72±8.4693.81±8.650.0470.48174.19±6.83*65.92±6.14*5.7260.0004.37±1.054.25±1.170.4860.3145.60±1.24*6.19±1.32*2.0860.04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T、LH、E2激素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TT、LH、E2激素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組內治療前后TT、LH、E2激素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TT、LH、E2激素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T、LH、E2激素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T、LH、E2激素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E2(pg/ml)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研究組組別 n TT(ng/L)治療前 治療后LH(U/L)治療前 治療后4141 t P 2.35±0.482.41±0.520.5400.2951.04±0.36*0.81±0.29*3.1620.00118.63±3.7418.72±3.860.1070.45811.25±2.04*8.72±1.53*6.3030.00071.58±5.6971.64±5.820.0470.48184.73±6.24*92.85±6.73*5.6330.000
POCS是以雌孕激素水平降低、高雄激素血癥等為特征表現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研究顯示其在育齡期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5%~10%[4]。黃體酮是用于治療PCOS的常用外源性孕激素,在穩定子宮內膜及提升妊娠成功率方面具有一定及優勢,但報道指出其單一使用效果不佳[5]。來曲唑屬非甾體類藥物,屬臨床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可有效增強卵泡同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對早期卵泡生長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采用黃體酮聯合來曲唑治療,隨訪3個月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參照組。OHSS是藥物促排卵治療過程中常見并發癥,可導致卵巢多發性卵泡及黃體囊腫伴間質水腫。研究組治療后OHSS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提示聯合用藥后能均衡黃體酮大量用藥對卵巢的過度刺激。在激素水平指標方面,兩組患者內脂素、脂聯素、TT、LH、E2激素水平同治療前相比均明顯改善。研究組治療后內脂素、TT、LH激素水平均低于參照組,脂聯素及E2激素水平均高于參照組。內脂素是具有多生物活性的脂肪細胞因子,其參與機體糖脂代謝過程,研究證實PCOS患者因肥胖、高血糖等因素影響,機體內脂素水平呈特異性高表達[6]。脂聯素屬胰島素超敏化激素,可有效增強胰島素的糖異生抑制作用,而PCOS患者受機體內胰高血糖素主導作用影響,患者脂聯素水平普遍低于5 mg/L[7]。TT是臨床用于性激素紊亂評定的常用雄性激素指標,臨床數據顯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引發血清睪酮濃度病理性升高最為常見的兩大原因。LH為促性腺激素的一種,經由腦垂體前葉嗜堿性細胞分泌,研究證實其可刺激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但過高的LH水平則可能影響正常排卵,內分泌失調是導致LH升高的首要原因。E2經由卵巢內卵泡顆粒細胞分泌,研究證實卵巢囊腫、閉經或不孕者E2水平均表現為病理性降低。
綜上所述,PCOS患者實施來曲唑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同步改善機體激素水平并提升排卵率及妊娠率,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