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杰
紫砂壺在中國陶瓷藝術世界中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從藝術性方面看,紫砂壺運用紫砂泥制成,具有陶器的質樸與自然,紫砂泥的獨特性又使紫砂壺擁有五彩斑斕的色彩,再配合精湛的工藝,使紫砂壺與華美瓷器相比也毫不遜色。從實用性方面看,紫砂壺泡茶的性能始終為人所稱道,這也是紫砂壺能夠流傳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這種優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新時代的紫砂壺創作更為多元,更加深刻地展示了紫砂壺藝術的非凡魅力。
圖1“金韻”紫砂壺在走向返璞歸真的過程中展現了創意智慧,一方面通過造型結構展示了紫砂壺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則通過獨特的色彩與紋理展示了紫砂泥的獨特性及作者對本真之美的追求,并由這一追求中生成了創新精神,對作品的個性與藝術價值亦是一種強化。
圖1 金韻壺
紫砂泥是一種深藏于礦石深層的泥土,種類豐富,有“五色土”之稱,可見色彩之多樣,使紫砂壺在進行藝術表現時更加靈活。“金韻”紫砂壺的泥料是相當特殊的,總體上呈現出一種極為華美的鎏金之色,其紋理是相當豐富的,形成了一種斑斕之美,似晚霞流云般,有動感的效果和夢幻之美。泥料雖奇,但仍體現出對返璞歸真的追求,在承接傳統與創新之中實現了藝術性超越。
一般來說,紫砂壺的泥料色彩、紋理都是均勻的,這樣就會使壺看上去非常的精致,泥料的特性也能得到清晰地表現。此壺則不同,整體上看,壺表面為鎏金色,夾帶有紅色調,看起來較為華麗。泥料的質感也是非常細致的,使壺體表面極為光滑,作者還進行細致地打磨,明亮的光澤便顯現出來了,更顯鎏金之美。
在壺身以及壺蓋上,可見或白或紫,或明或暗的色塊,這也正是此壺泥料的與眾不同之處。這些色塊在壺中分布隨意,白如美玉,紫若星芒,夾雜在鎏金底色之中,有斑斕之美,頗為獨特。壺面上還有一些橫縱交錯的“裂紋”,這使作品有了上古陶器的質感,為作品帶來了返璞歸真的效果,具有歷史韻味。
壺的泥料色彩與質感都打破了以往人們對紫砂壺的基本認知,通過色彩的大膽融合及紋理的融入使作品具有新奇效果,又不乏對陶器傳統的繼承,彰顯了金韻之美與創意智慧。
獨特的泥料表現決定了作品在造型的構建上要趨于簡約,否則就會使作品過于繁冗,反而會失去個性。壺身為一圓柱,筒身弧面平整標致,體現出結構的端正。創作對上下兩面與筒身的轉折部分進行了調整,使之呈現為圓角,使壺身的整體性更強,在氣質上也更為溫潤隨和,體現了紫砂壺的性格特點。壺蓋為半圓形,像一頂圓帽,與壺身配合完美,銜接嚴絲合縫,體現了工藝的精湛。壺身連同壺蓋的設計簡約大方,有穩重之感,呈現出紫砂壺一貫的古雅端莊之美,恰好能夠與泥料之奇特相中和,展現了紫砂壺藝術的風范。
此壺的壺嘴設計也相當獨特,從體積上看,壺嘴十分纖長,鑲嵌在壺身中上部分,明顯高于整個壺體。壺嘴下部與壺身垂直鑲嵌,上部則形成彎彎的弧度,具有柔韌隨和的曲線美感。把手與壺嘴相比可稱得上是圓巧玲瓏,鑲嵌在壺身肩部,為橢圓形。在與壺身鑲嵌時,上部線條自然向下延伸,尾端連接一小圓珠,十分別致。底部線條則連接在上部線條內側,凸顯了把手的線條結構與走向。壺鈕的造型也相當新奇,斜斜地鑲嵌在壺蓋中央,如一朵靈芝。壺嘴、把手與壺鈕的方向及傾斜度是一致的,這樣在壺的上部就形成了平行結構,使壺身上部形成了穩定的結構,并具有線條感。
在穩重的壺體造型中,創作別出心裁地通過壺嘴、壺鈕與把手的組合又在結構上為作品帶來了創意之感,與壺身、壺蓋上的獨特色彩形成了一內一外、一平面一立體的對應,使作品的泥料與造型之間的融合度更高。
鎏金幻彩的泥料也需要有完美的造型結構來匹配,如此一來才能有“金”之華麗,有紫砂壺藝術之“韻味”。在此件作品中,簡單的造型與那“裂紋”都體現出創作對于返璞歸真的追求,力圖體現出紫砂壺最原始特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真正展現此件作品的創意智慧。
紫砂壺藝術的創新并不是追求另類,而是要由此體現出紫砂壺工藝傳統的力量,在繼承上實現創新。本文從泥料與造型兩個方面說明了“金韻”的返璞歸真與創意智慧,揭示了紫砂壺創新的基本理念與方式。紫砂壺創作抓住新時代提供的新機遇,迎接挑戰,將創造出紫砂壺藝術新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