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燕
在陶瓷藝術的百花園之中,紫砂的歷史盡管只有短短的幾百年,但是卻順應了飲茶的形式演變和發展潮流,在宜興紫砂匠人的世代傳承和不懈努力之下,創造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在陶瓷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接觸紫砂壺時,最開始都是被外觀所吸引,而在慢慢的把玩欣賞之中,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紫砂壺實用的雙透氣孔結構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審美。紫砂壺對于大眾來說,在長期的陪伴中形成了一種非常默契的情感陪伴,寄托著人們的情感,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特別是一些全手工成形的花器紫砂作品,以惟妙惟肖的形態和豐富的色彩搭配,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感受到紫砂藝術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造型創意設計和獨具魅力的藝術審美。
圖1“母子情深壺”是典型的花器設計,把桃和猴子的元素完美的融合起來,共同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覺體驗。此壺壺身的構思和設計就是一顆大大的桃子,采用了黃色段泥的色澤進行演繹,形象非常逼真,壺身還有簡約的紋理和綠色的葉子裝飾,洋溢著自然的味道。壺嘴采用了桃樹枝干的設計,小巧可人,出水非常爽利,上面的細節處理也非常細膩,把桃樹枝干的樹節紋路都展示的淋漓盡致。壺蓋嵌入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非常良好。“母子情深壺”壺把的設計非常生動,是一只猴子環抱桃子的形態,四只腳和身體的彎曲成為了壺把的形態,端握也非常舒適。猴子仰視著壺鈕,因為壺鈕的設計也是一只小猴子爬在桃子上面,設計的非常巧妙,兩只猴子四目相對,飽含深情,濃濃的母子之情溢于言表。從整體上來看,“母子情深壺”的作者采用了非常精美的花器設計,把靈猴獻桃的傳統題材演繹成為了母子情深的生動故事,同時也讓我們真正的體會到紫砂藝術不同審美的碰撞,孕育出更多更好的創意設計作品。

圖1 母子情深壺
眾所周知,一件紫砂花器從設計到制作都非常具有挑戰性,需要長期的實踐和大量的臨摹,才能夠把握住其中的精妙之所在,往往我們會專注于形似,而忽略了背后的神似,神似才是紫砂花器最重要的元素。桃子是我們常見的水果之一,除了具有豐富的營養之外,還有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有的桃子的品種非常軟糯,特別適合老人食用,所以有長壽之意,在老人過壽的時候,要吃“壽桃”,具有延年益壽、永葆青春之美好祝福。壽桃壺也成為了紫砂藝術造型之中非常受歡迎的題材之一,“母子情深壺”就是把這個題材通過作者的創意設計,融入了猴子的抽象設計,呈現出一種母子情深、血濃于水的情感,引起大眾的共鳴。同時,形態的營造和不同顏色的自然碰撞,把紫砂藝術的至真至純之美展示出來,讓人們感受到了原來紫砂最為質樸和原始的姿態。盡管在藝術的審美觀念之中,有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說,但是面對這流淌著真情實感和巧奪天工的紫砂藝術作品,我們內心深處唯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綜上所述,紫砂藝術的發展可謂是順應了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完美結果,在飲茶潮流的推廣之下,紫砂壺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而紫砂的唯一產地就是在宜興,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宜興紫砂藝人的充分利用之下,使得紫砂藝術造型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的文化內涵也是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令我們沉迷其中,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