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仙璆
一壺江南春,千年宜興城。早在7000多年前,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經出現了陶瓷技藝,經過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傳承之后,紫砂藝術作為陶瓷藝苑之中一朵靚麗的奇葩,成為了今天宜興最為典型的代表和名片,紫砂行業也帶動了十來萬人的全產業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在普通的茶友看來,紫砂壺的主要價值就在于良好的透氣性,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茶葉原本的滋味。而對于資深的壺友來說,紫砂壺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寄托思想情感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可以在精神層面得到升華。從根本上來看,紫砂器的實用功能在今天已經逐漸弱化,更多的是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給予人們情感的寄托和心靈的滋養,讓人們有更多的感悟和收獲。
圖1“聚緣壺”采用了具有濃郁道洪風格的設計手法,給人一種“大智若愚、大巧不工”的自然味道,讓廣大壺友耳目一新。眾所周知,道洪壺是當代制壺大師何道洪首創,他曾經受教于王寅春、裴石民二位先生,得到真傳,自開一派,有著“千金易得,道洪壺難求”的美譽?!熬劬墘亍眽厣韴A潤飽滿,和常見的柿子有點相似,壺身的明針工藝非常到位,色澤水色很好。壺底微微收攏,端莊穩重,氣韻生動。壺嘴粗獷有力,出水干脆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也是一脈相承,自帶風格,特征明顯,上粗下細,端握非常舒適。壺頸比較低,和肩部的過渡自然,彰顯出高超的紫砂傳統技藝。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通轉流暢,上面的壺鈕和壺嘴、壺把融合的非常和諧,風格統一,具有濃郁的道洪風格。從整體上來看,這件“聚緣壺”以圓的元素為主題,在處處流露出圓融風格的設計之中,盡量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高級感,讓整件作品一看就具有濃郁的個人風格,別人難以模仿,也很難做出其中獨有的韻味。取名“聚緣”,既取了諧音的巧合,又把樸素的祝福和美好的期待蘊含其中,觀之令人印象深刻、愛不釋手。
圖1 聚緣壺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圓”是一種形態,也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期待,圓滿、圓融等詞語總是折射出大眾遵循的一個原則,那就是“圓”的處世之道和藝術審美。當廣大的壺友開始接觸紫砂的時候,總是從圓器開始,它的數量也是最多。一般的紫砂藝人也是選擇傳統的光素圓器,開始自己的藝術生涯。道洪風格的圓和普通的圓器相比較,并不是那種一眼就能夠看穿的形態之圓,而是一種沉積了許多年,對紫砂藝術的理解和各種紫砂形態融匯貫通之后的抽象與總結。除了需要扎實的技藝水準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天賦的體現,才能成為一種典型的代表。之后,在廣大的資深壺友圈里面鋪展開來,是一種緣分的聚集。圓和緣同音,字面也有相同的地方,所謂的“緣”,就是一種緣分,人與人之間一種無形的關系,是某種必然存在相遇的機會和可能,包括所有的情感體驗。對紫砂藝人來說,壺友們能夠在許多的紫砂壺之中選擇“聚緣壺”,也是一種緣分的體現。“聚緣壺”通過紫砂技法的演繹,希望傳遞出這樣的兩層意思,一是通過紫砂作品認識到作者,結識為友,這是一層緣分;二是通過紫砂壺,因為共同的愛好,聚集在一起也是一種緣分?!叭f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讓我們因緣聚會,攜手同行,一路高歌。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于茶文化的深入研究,紫砂壺的作用被人們更多的提及。紫砂壺良好的透氣性成為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利器,又因為全手工成形的手法技藝和蘊含著匠人們思想情感的體會,紫砂壺在文人雅士們的宣傳之下,影響力越來越大,形成了獨具江南味道和中國特色的紫砂文化。集書法、繪畫、陶刻等藝術手法,讓我們在喝茶品茗之間,能夠更加的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