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自教育部發布“1+X”《試點方案》文件制度以來,該制度受到了社會各界強烈的關注,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探索“1+X”制度內涵建設能夠提高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和社會建設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通過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改變目前理論培養模式,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實現多元化教育。開展技能性職業教育是夯實學生實力的體現,賦予學生學歷證書含金量,拓展學生就業本領。
施工組織設計是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土建類專業必修核心課,本課程是進行施工崗位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針對施工員崗位能力進行升級定位,加強學生組織管理經驗,使其具備現場指揮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通過學習能夠掌握施工組織原理,能夠合理安排施工組織進度、費用等控制性標準。通過課程學習能夠達到考取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水平的能力,滿足企業關于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
但是本門課程隨著BIM技術的到來,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及時反饋和更新。
①傳統施工組織在施工現場中顯得抽象、粗放,很難做到精細化;②施工中難點表達不形象、不具體;③施工進度計劃在實際可操作性差,調節幅度比較小,在進行線路和工期優化中顯得比較艱難;④交底不精細,效率低,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⑤技術的滯后影響行業的改革與發展。
①知識點抽象,學生難理解,教學效果差;②教學模式傳統,行業結合度較差,案例單一;③教材適應性較差,滯后于行業發展;④理論多,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不夠。
在傳統施工組織設計課程中加入BIM技術,在進行施工現場平面圖設計授課中利用廣聯達、魯班、品茗等場布軟件進行施工現場建筑物以及環境的準確模擬,并結合實例進行場地布置。根據施工現場給定設計資料、項目概況以及物資需求,能夠使土建施工現場布置中的各項臨時性工程內容得到改善與合理的規劃。通過BIM場布,完全可以實現人、材料、機械、其他臨時設施合理安排。
通過BIM技術應用,將二維平面圖進行三維化,具有可視性、模擬性、優化性等特點,便于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教師學習BIM技術創造條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進一步為完善施工組織設計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1 施工現場布置

圖2 施工現場布置三維
在土建類畢業設計作品中,往往偏于理論化,脫離實際工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畢業設計改革中,引入BIM是高職院校解決困境的一條有效途徑。
將BIM畢業設計制定設計操作手冊,進行分冊和模塊化,分別為計量模塊、技術標模塊、組價模塊、標書模塊等,適用于不同專業。通過模塊化設計能夠讓學生各施所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統一指導方式,便于畢業設計作品管理,并進行定期反饋,發現問題,指出問題,最后對最終作品進行總結更新,提交成型。

圖3 模塊化BIM畢業設計
在畢業設計中加入BIM技術能夠提高學生探索性和實踐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其次,能夠優化教師的工作目標和效率,不同程度地促進BIM技術的應用推廣,為社會培養專門人才。
對1+X建筑信息模型(BIM)證書下施工組織設計課程進行改革研究,為學生學習課程核心知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幫助全面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社會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