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
在進入2020年后,世界變得非常混亂,標志之一就是中美關系也進入了一種螺旋式的下降,以至于許多研究、關切中美關系的人,都不知道中美關系會如何發展。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惡化的情況,是多種因素長期互動的結果,包括了地緣經濟的利益爭奪、世界格局的變化、模式之爭、文明的沖突。另外,中美之間實際上還有種族斗爭的問題,即兩個文明和兩個人種間的爭斗。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美的此消彼長發展的變化非常快。此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做了一個研究認為:在2025年之前,中國的綜合國力會超過美國。2020年初,中國疫情形勢嚴峻,美國很快就對報告做了調整,把中國的指標向下畫了一條虛線,認為要超越美國變得困難。但是美國疫情發生之后,他們又把美國的箭頭往下畫,認為這一次疫情對于美國整體國勢的影響非常大。目前來看,我們是“勝疫國”,而美國現在還陷在泥潭中,中美的此消彼長會發生得更快。
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多次要堵住我們前進的步伐。美國在拜登時期會怎么樣?我們還需要觀察。
拜登要面對的問題很多,首先就是美國的分裂,然后是失控的疫情,以及馬上就要面對的蕭條的經濟。不過,拜登認為中國不是戰略對手或者敵人,而是競爭對手。他對于中國會采取遏制為主的戰略,這是他的團隊前一段時間多次發文章指出的一點。他們所說的遏制是7分、8分的遏制,更少地進行合作,進行有選擇的脫鉤,要建立國家同盟來對付中國。可以說是全方位、多領域的,但此時的大國競爭也是有管理的、可預測的。
在跟美國,包括特朗普政府競爭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有競爭的邊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博弈有兩條界限,是不會打翻的:一是不會發生大規模的常規戰爭;二是不會發生核沖突。
綜上所述,美國和中國之間三尺之冰已成,非一日能化。我們對于拜登政府上任可以抱有審慎的樂觀態度,因為他認為中國不是敵人,愿意跟中國搞好關系,我覺得這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到特朗普反華遺產、自身國力以及兩黨共識的影響,空間不會特別大。
因此,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祝賀拜登就任總統時的兩句話:中美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在今后處理中美關系時,我們要避免滑向冷戰和熱戰,爭取競爭式的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