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為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院不斷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逐步形成思政課教學“135”育人體系。即堅持“一個中心”,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利用“三個平臺”,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平臺、線上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開展思政課教學;依托“五個載體”,就是充分發揮五個社團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135”育人體系;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G7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9-0034-02
高職院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開展思政課教學改革,通過構建“135”育人體系,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配合學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一個中心”,開展思政課教學
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宗旨不變,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不管是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教師都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思政課育人效果。
1.堅持政治導向,培養合格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因此,思政課教師要立足學生成長實際需要,堅持政治導向,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將其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堅持需求導向,突出學生個性化發展
思政課教師要本著為學生負責的精神,平時經常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和學生進行談心,真正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希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后想從事什么職業等。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聆聽成長成才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懂得實現人生理想、使自己過上好日子,必須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與振興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真正使自己獲得全面發展,才能譜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華章。
3.堅持問題導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要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認清形勢,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能夠堅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進行有的放矢講解,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政課教師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維護學生的切身利益,及時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達到育人效果。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問題,做到思政教育無死角。要善于化解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情況、學業、就業、情感等產生的心理問題、思想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溫暖與關懷,自覺接受思政教育,提升綜合素質。
二、利用“三個平臺”,豐富思政課教學
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網上教學、實踐教學三個平臺開展教學活動,發揮三個平臺的優勢,使思政課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
1.以課堂教學為主抓手,引領教學方向
思政課教師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通過研判學情、集體備課、個人展示等方式,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做到教學有的放矢,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明、講活,讓學生在鮮活的案例中掌握知識,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使學生的個人夢想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相聯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譜寫精彩的人生華章。
2.用好線上教學,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教師平時除了精心備課、認真上課之外,還要加強在線課程建設,將自己積累的反映社會熱點或焦點問題的案例、名人勵志故事等材料制作成微課,上傳到在線課程平臺,供學生課后學習,讓學生在故事中悟出成長成才的道理,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成長助力。
3.開展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教師在搞好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開展實踐教學,定期組織觀看紅色影片、道德模范視頻以及開展演講、朗誦、法治手抄報制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理論知識、理解理論知識,并運用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要經常利用重要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開展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堅定愛國主義信念,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還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增長才干。
三、依托“五個載體”,強化思政課教學效果
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思政課教師可以成立思想道德研究會、淮安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會、淮安地方文化研究會、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會、思政課實踐教學小分隊等五個社團,并組織成員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新農村發展示范點、社區建設示范點等,讓學生切身感受革命先烈的高貴品質,以及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