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陳太年
摘 要:農村教育關系到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只有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推動教育行業的穩步發展。而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不足是農村學校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影響學校教學與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村學校應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專項培訓,結合地區特色強化專業能力,完善政策制度創造發展條件,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網絡平臺;地區特色;政策制度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9-0052-02
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教育教學領域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挑戰,對于農村地區的學校而言也是如此。新的教學環境需要教師具備更強的專業教學能力,所以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就成為了關鍵性的問題。而要實現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在觀念上有所轉變,更需要學校、管理機構、政府等方面實現制度的完善,進行基礎環境的建設,為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保障。
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
教師的專業化在教育教學不斷改革的過程中成為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不僅對農村教師個人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農村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狀況的改善有所幫助。從目前農村學校的狀況來看,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農村學校教師的學歷目標已經基本達到,教師群體的年齡也在逐步降低,實現了年輕化。農村教師在未來職業發展、敬業精神、教學能力等方面也都有著明顯的發展和提升。但是,農村教師整體數量不足、第一學歷不高導致其專業知識不足,影響課堂教學能力以及專業化發展,農村學校職稱結構不合理,教師專業提升的積極性不高,農村學校基礎教學條件艱苦,教學任務與福利待遇不匹配,教師崗位編制短缺等問題都成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狀況提升的障礙,也使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受到限制。
二、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
1.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專項培訓
分析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教學的狀況以及教師群體教學能力基本情況和發展可知,影響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農村地區學校本身的基礎條件和設施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雖然在社會經濟逐步發展的情況下,很多農村地區學校的基本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在觀念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村學校基礎教學設施的不足,不僅影響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也限制了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要實現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還需要學校方面另辟蹊徑,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彌補自身條件的不足。具體來說,學校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實現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農村學校可以針對自身需求選擇網絡上的培訓資源或者聯系地區內其他學校提供幫扶,開展網絡培訓,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培訓過程中,農村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教學需要進行地區內多家農村學校的聯合培訓,集中開展線下培訓活動,通過網絡上的教研平臺和資源實現農村教師與國內優秀教師的遠程對接。雖然不同學校在自身的條件和問題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問題。因此,集中交流與教學研討對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能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2.結合地區特色強化專業能力
對于農村學校而言,網絡平臺是實現教師專業化培訓的有效途徑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借助網絡開展培訓雖然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是與農村學校本身的需求之間仍有一定的差距。從針對性和特色性上來說,農村學校還是需要結合地區以及學校自身的環境和特點組織培訓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動,實現教師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具體來說,需要政府和地區教育管理機構提供幫助,定期組織“送培下鄉”活動,由農村學校針對自身的問題提出培訓需求,上級管理機構統籌區域內的教育教學資源,為農村學校提供特色的培訓活動和課程。這樣的培訓活動還可以結合輪訓骨干的形式,由各校骨干教師先接受專業培訓,然后由骨干教師帶動其他教師,成為學校培訓的主力。這樣既能夠充分發揮培訓人員的作用,實現更廣泛的教師培訓,也能夠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普遍提升。另外,農村學校要實現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充分利用地區和學校自身的條件,充分發揮校內骨干教師和老教師的作用,以內部的培訓和交流研討實現共同提升。學校的老教師是最了解學校情況和特色教學需求的群體,其教學經驗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老教師也存在著無法迅速接受和理解新知識新理念的問題,而這是青年教師的優勢所在。為此,學校可以組織校內或者是區域內學校的對應性教學研討互助,將校內的老教師與青年教師分為不同的互助群體,以雙方的交流互動實現共同進步和成長。學校還可以組織不同年級甚至是不同學校的交換教學,以教學實踐活動加深教師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農村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切實提高。
3.完善政策制度創造發展條件
要實現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和教師本身需要做出努力,也需要政府和地區教育教學管理機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實現基礎環境的完善。在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村教師缺乏基礎動力是其中重要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方面對教師競爭考核晉升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教師發展空間的缺乏。所以,實現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方面要完善相關制度。對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考核、職稱的晉升等方面的制度,農村學校需要結合自身的環境和特點進行制定,通過明確的條件和標準給教師提供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動力。而教育管理機構要做的工作則更多地體現在教師的發展上。教師在教學能力不斷強化的情況下,自然也會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和管理機構要為農村教師提供后續晉升的環境,不讓教師被限制在農村學校中,進而消減農村教師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只有保證農村學校對于教師群體具有持續性的吸引力,才能夠保證農村教師的持續性輸入,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地保證教師的基礎福利和條件,在增強學校自身對教師吸引力的同時,使更多教師投身于農村學校教育事業中,還要制定教師引入的標準,保證引入教師專業能力,減少后續教師培訓的壓力。政府也應對農村學校做出政策上的傾斜和照顧,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這樣,農村學校的整體教學情況才能夠逐步好轉,從而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