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茜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傳統紋樣貫穿了各個階段,是中國文化不同時期習慣和習俗的象征性演變,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既擁有完整而成熟的視覺系統,又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當代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現代童裝上進行傳統圖案的二次創新設計,突出傳統文化個性并展現傳統美學精神是現代服裝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傳統紋樣圖案不勝枚舉,豐富多彩。筆者依據其作用和寓意的差別進行分類整理,大致將傳統紋樣劃分為以下五大類型。
《莊子·人間世》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中庸》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吉祥也。”唐代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蘊涵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一直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到了“物必飾圖,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1]這里重點介紹以下兩種:
1.1.1 祥云
祥云紋婉轉優美造型獨特,既可以作為獨立的紋路又可以卷曲盤長的形式與其他紋樣相互組合。祥云紋的出現多為明顯的連續螺旋卷曲型圖案。古人喜歡在壁畫和漆器上刻上吉祥云紋,其樣式多樣且層見疊出。祥云圖案寓意著吉祥如意、步步高升與飛黃騰達。現在祥云圖案在造型上不斷被設計師改造延伸,2008 年奧運火炬的設計也應用了祥云圖案。祥云圖案中的吉祥含義和簡潔生動的線條不停被強化,已成為代表中華文明的文化象征。
1.1.2 瓶紋
“瓶”在《說文解字》中為“瓶,甕也,即汲水器。”《禮記·禮器》曰:“燔柴于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可見瓶還是祭祀的禮器。瓶子作為裝飾圖案的起源仍然沒有定論[2]。在元代,瓶紋作為八種吉祥圖案之一出現在瓷器上;在明代,瓶子的吉祥含義和“ping”的諧音使它自然地被應用到絲綢制品上作為裝飾圖案;在清朝,瓶紋在服裝產品中的應用達到頂峰。在傳統服裝中,很少將瓶子用作獨立圖案。它們經常與各種動物、植物和器皿結合在一起,以形成不同的主題,式樣別出心裁、豐富多彩。
宗教紋樣是為了讓人們接受教義而創造出來的特定紋樣,它們以某種文化意義出現,后來逐漸演變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一類表現為具體的神像,即以具象的神明肖像流傳于世;還有一類是用以裝飾和襯托肖像的自然現象或物品[3]。這里主要介紹第二類紋樣。
1.2.1 八寶紋
八寶紋,也被稱為八吉祥,起源于古印度佛教文化,被廣泛使用于佛教中。它由象征吉祥的八種器皿組成。八寶紋樣最早出現在唐宋時期的敦煌紙絹繪畫上,到了元代八寶紋樣裝飾范圍擴大。明清時期,青花瓷則常見八寶紋樣。清乾隆時期作為佛教供品被大量燒制,故此也被稱為佛八寶,八寶紋在我國其他傳統紡織品、工藝品中也被廣泛應用。一般它的排列順序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簡稱為輪、螺、傘、蓋、花、寶、魚、腸,是幸福、吉祥的象征[4]。八寶紋樣由于極其富有時代的氣息故此得到了許多設計師的垂涎與親睞。
1.2.2 寶相花紋
寶相花紋是中國傳統的裝飾花紋,寶相花紋是一種團窠花卉紋,它的基價為“十”字或“米”字型,其基型多以圓形、正方形或正菱形輻射[5]。寶相花紋寓意吉祥,圖案飽滿,裝飾致密,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與技術美學。因此寶相花紋作為設計元素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不僅可以展現其特有的美,同時它也賦予服裝以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服飾中各種各樣的形制符號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作為中國傳統禮樂制度中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服飾制度是中國古代區分統治階級及被統治階級的重要符號。《后漢書·輿服志》中有“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新書·服疑》中有“貴賤有級,服位有等……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宋史輿服志》載“夫輿服之制,取天地之法,則圣人創物之智,別尊卑,定上下,有大于斯二者乎”,這都表明服飾圖案具有區分等級貴賤的功能。
1.3.1 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就是十二種紋樣圖案,也就是古代封建時期帝王或者大臣身上衣服所繪制的紋樣圖案。十二章紋來源于古代夏朝對圖騰的崇拜與自然生活及日常生活,到了秦漢時期,儒家思想不斷加深,儒家的一些學者們就開始對十二章紋的含義和意義不斷進行解釋,把儒家思想和服飾的審美價值聯系到一起,使十二章紋成為了一種代表權力地位的特殊符號。只有古代的皇帝的服飾上才會用到“十二章紋”的紋樣圖案,其他大臣或者官員按著級別減少幾種紋樣圖案,慢慢地這種制度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并延續了幾千年。
1.3.2 補子紋樣
補子是指出現在明、清兩代官服上的方形或圓形絲織物,補子紋樣由門襟等分為兩片,對齊后形成完整的紋樣。通過不同的飛禽、走獸紋樣來表現官員的品級,構圖形式多樣,或疊加重復或對比平衡,整體構圖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補子紋樣同時還具有福從天降、吉祥順意的文化象征,符合現代國人對于祈福的需求。
抽象紋樣是指從自然現象或者與生活有直接關聯的一些事物中得到啟發,例如對山、水、鳥、獸以及對物質生產過程進行高度概括的抽象化,從而構成多種幾何紋,常見的有植物紋與回紋、漩渦紋等幾何紋樣。
1.4.1 植物紋
植物紋類型的傳統紋樣表現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紋樣、盛唐時期的卷草紋、宋代的花鳥瓷瓶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代表形式與風格[6]。其要素構成主要有草木類、花卉類和果實類,紋樣設計多運用寫實、組合、比喻、象征手法強化其美感,植物紋樣也象征著未來的生命。
1.4.2 幾何紋
最早的幾何紋樣出現在原始社會時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紋樣[7]。常見的幾何紋樣有回紋、谷紋(又稱“蝌蚪紋”“豆芽紋”)、云紋及漩渦紋等,這些紋樣一般與其他紋樣搭配裝飾在器物或者服飾中,其應用范圍較廣。

表1 中國傳統紋樣分類表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s
現代的大部分童裝在設計方面,一般情況下都通過借鑒國外的一些卡通形象來完善設計,在童裝上面過多地應用西方的卡通人物,并且服裝的顏色、服裝的款式等等都深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現在的童裝的確很少有自己國家的特色,也很少有一些獨特的設計風格,更多地是抄襲外國的一些童裝設計,這不利于我國服裝設計的發展。雖然說我們國家也有一些比較經典的動畫形象,比如說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等,但是很少將其應用到童裝設計上面。
現階段的兒童服裝設計大多都偏向成人化,不管款式還有顏色,都按照成人的標準來進行設計,都隨著成人的服裝流行趨勢來開發款式。其中很多童裝的顏色都偏向黑灰色系,更加趨向于成熟和穩重。僅僅是把成人服裝的版式等比例縮小,除了服裝款式上,甚至在很多細節工藝方面也趨向于成熟,或者部分兒童服裝過于暴露,模仿成人性感類型的服裝設計,很明顯不符合現代發展的要求,成人化會使童裝缺少原本應該具有的童真以及童趣,向兒童灌輸一些不符合其年齡的審美意識。
雖然現在市面上的童裝品牌比較多,但是在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童裝還是相對比較少見的。從設計的角度可以看出那些大眾化的設計風格非常缺乏文化品牌的附加值,并且由于設計的風格比較單一,因此無法有較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可以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紋樣進行二次研發創新,那么不僅僅可以使服裝的設計出現嶄新的面貌,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些設計,使中國紋樣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從側面增強關于兒童的民族文化教育。兒童在穿著這些服裝的時候能夠更加充分并且有效地了解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此,不僅僅使家長對這些服裝有強烈購買欲望,而且兒童也更加愿意穿這些有趣的服裝。在當前國外的一些卡通文化形象流行的情況下,更加需要這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兒童的教育進行糾正,加大對于兒童的影響,讓人們對更加喜愛優秀的民間文化。
傳統的紋樣在現代的童裝設計當中進行應用,就需要充分地展示出傳統紋樣的主要特征。設計師應盡可能地保障傳統紋樣自身所具備的神韻以及個性特征能夠存留下來,從而展現出吉祥紋樣所象征的精神方面的意義。在以上的條件和前提下,對傳統的吉祥紋樣進行改造,使其卡通化,讓這些圖案可以更加符合現代的審美。將中國文化中有代表意義的圖案符號翻譯成和現代相通的語言或者文化,展現出其中可以發揮的優勢,喚起家長和兒童腦海深處的“本土記憶”。
中國傳統藝術紋樣是我國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將紋樣進行二次設計使其符合童裝現有的需求,經二次設計的紋樣與現代童裝結合能夠更好地傳達家長對孩子的美好寄望和情感寄托,將傳統紋樣應用于現代童裝設計中不只是一種美好的象征,更是中國優秀傳統圖形藝術的最佳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