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 511457
恙蟲病是感染科常見病,又稱為叢林斑疹傷寒,起病較急,主要是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染源為嚙齒類,主要傳播媒介為恙螨幼蟲,患者主要表現為皮疹、高熱、淋巴結腫大、毒血癥及焦痂等癥狀,潛伏期相對較長,患者多有野外作業史,合并癥較多,甚至會損害患者的多臟器功能,患者會由于心肺衰竭而危及到其生命安全,而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可有效降低病死率[1]。濕熱地區的恙蟲病發病率相對較高,患者被叮咬的部位會出現焦痂與潰瘍,甚至會出現肝脾腫大或淋巴結腫大現象,甚至會伴有皮疹與發熱現象,進而減少其外周血液中的白細胞計數,對身心健康有不利影響[2]。臨床對恙蟲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多西環素是常用治療藥物,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對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恙蟲病患者60例均采用多西環素治療,獲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恙蟲病患者60例進行觀察,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范圍為20~69歲,年齡(44.65±3.35)歲;病程范圍為2~13 d,病程(7.53±0.47)d。納入標準:(1)均符合《傳染病學》中恙蟲病的診斷標準[4];(2)具有野外活動史;(3)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發熱、焦痂及潰瘍等癥狀;(4)經抗體血清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檢驗結果為陽性;(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3)存在藥物治療禁忌證者;(4)近期內服用相關藥物治療者;(5)存在精神障礙者;(6)合并自身免疫系統障礙者;(7)依從性較低者;(8)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囑咐患者臥床休息,適當多飲水,并攝取軟質或流質飲食,保持口腔衛生,維持皮膚清潔;若有高熱者,采取冰敷、擦浴乙醇等措施,或應用解熱鎮痛藥物,降低體溫;給予患者口服鹽酸多西環素片(河北東風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3021945,規格0.1 g×12片/盒),初始劑量為100 mg/次或200 mg/次,2次/d,之后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酌情調整劑量,每天保持劑量在50~100 mg,每天用藥1次,共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統計分析退熱有效率、臨床癥狀恢復或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肝功能指標及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經治療患者癥狀消失且體溫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癥狀逐漸好轉,體溫有所恢復為有效;患者癥狀未好轉甚至加重,體溫未恢復正常為無效[5]。退熱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分別于治療前1 d與治療后1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2 500 r/min的離心速度、離心半徑13.5 cm進行離心處理,離心10 min,分離上層清液并置于冷凍環境中待檢,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指標,主要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總膽紅素(TBil)[6]。
1.4 統計學方法分析研究數據軟件為SPSS 22.0,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退熱有效率60例恙蟲病患者退熱顯效35例(58.33%),有效15例(25.00%),無效10例(16.67%),總有效50例(83.33%)。
2.2 臨床癥狀恢復或消失時間60例恙蟲病患者退熱時間(2.74±0.48)d,肝損害恢復時間(2.66±0.38)d,結痂消失時間(3.84±0.36)d,淋巴結腫大消失時間(3.75±0.52)d,住院時間(7.82±1.31)d。
2.3 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60例恙蟲病患者治療后肝功能指標ALT、AST、ALP、TBil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60例恙蟲病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

表1 60例恙蟲病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U/L,)
注:患者均給予多西環素治療;ALT為谷丙轉氨酶,AST為谷草轉氨酶,ALP為堿性磷酸酶,TBil為總膽紅素
TBil 41.69±11.31 14.75±6.22 16.167<0.00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ALT 132.68±51.24 57.62±17.19 10.758<0.001 AST 176.98±54.37 47.74±10.19 18.097<0.001 ALP 185.26±31.24 108.65±41.36 11.449<0.001
2.4 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60例恙蟲病患者治療后惡心嘔吐3例(5.00%)、腹瀉2例(3.33%)、眩暈2例(3.33%)、腹痛1例(1.67%),合計8例(13.33%)。
恙蟲病是發生于細胞內的寄生蟲疾病,為實現對該病的有效治療,需要選擇能夠輕易穿過細胞膜達到細胞質且具有較高脂溶性的抑菌消炎藥物進行治療。由于恙蟲病患者感染的菌類為革蘭陰性菌,通常會營專性寄生于患者機體的真核細胞內,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需要選擇脂溶性較高的抗生素藥物,保證藥效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7-9]。以往采用氯霉素進行治療,雖具有一定效果,但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在臨床應用受限,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在臨床廣泛應用[10-11]。
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對于衣原體、厭氧菌、革蘭陽性菌、支原體、革蘭陰性菌等均有較好的效果,其中多西環素屬于廣譜抑菌劑,達到一定濃度時具有明顯的殺菌與抑菌效果,并且能對立克次體的繁殖進行抑制[12]。口服用藥之后吸收速度較快,半衰期相對較長,可維持有效的藥物濃度,并且用藥之后藥效可與細菌的核糖體亞基有效結合,對肽鏈的繼續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在抑制細菌的同時有助于合成蛋白質,同樣適用于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并且用藥后不良反應輕微,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13]。本研究中恙蟲病患者退熱總有效率為83.33%,治療后肝功能指標ALT、AST、ALP、TBil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退熱時間(2.74±0.48)d,肝損害恢復時間(2.66±0.38)d,結痂消失時間(3.84±0.36)d,淋巴結腫大消失時間(3.75±0.52)d,住院時間(7.82±1.31)d;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3.33%;表明多西環素在恙蟲病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多西環素治療恙蟲病可提高療效,加快癥狀消退,縮短住院時間,加快肝損害恢復速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