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謝小朋 李建云 陳美玉 劉若煙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州 510317
全球醫務人員需共同面對的職業危害之一就是針刺傷[1],可引起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傳播,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不僅帶來身體上的病癥,同時危害醫務人員的社會、心理健康[2]。護生是未來臨床工作的接班人,臨床實習是將理論知識轉變為臨床思維的重要階段,需進行各種操作以提高自己的臨床操作能力[3]。但汪可可等[4]的研究結果顯示,護生針刺傷發生率極高,這與護生操作過程中緊張、缺乏操作技巧、工作經驗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有關。同時,針刺傷后處理能力及上報流程知識欠缺,使得護生體液/血液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5],故亟需采取措施降低護生的針刺傷發生率及提高針刺傷認知能力。情境式體驗突破傳統的學習模式,將內容以現場演繹、被學習者深入其中的方式進行,達到掌握教學內容的目標,已在空腸造瘺帶管出院患者、非醫學專業心肺復蘇急救中取得良好效果[6-7]。本科在傳統帶教基礎上應用情境式體驗教學,對護生預防針刺傷進行臨床帶教,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內一科的護生為研究對象,2018年7月 至2019年6月 的 護 生 為 對 照 組,共72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護生為觀察組,共76人。納入標準:臨床實習時間≥6個月;臨床科室實習前,接受全院統一職業暴露防護教育相關知識授課(3課時)。由表1可見,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護生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表1 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按照本院教學大綱實施傳統帶教教學,即護生到達本科室后,護士長采用口頭講述的方式介紹科室環境布局、物品放置、實習科室規章制度、教學計劃及考試要求、職業暴露相關知識如針刺傷預防知識、發生針刺傷后處理流程及上報流程。入科宣教結束后,交由各自帶教老師,根據各周教學計劃進行帶教工作。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情境式體驗教學,各小組本科室實習時間均為4周,教學計劃共3周,第4周評價考核。采取總帶教負責、護長監督、實習小組組長協助的方式進行。首日入科宣教結束后,總帶教將針刺傷學習資料以文檔形式發至小組組長,每周學習內容及目標如下。(1)第1周。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學習,設定問題有:靜脈輸液或其他侵入性操作過程中被針頭或利器刺傷皮膚,你會如何處理?對你的身心健康有何影響?學習目標為:了解針刺傷的定義、原因,熟悉針刺傷的標準預防措施和危害,掌握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流程。護生以問題為起點,通過課本、百度、論文等形式各自尋找答案。(2)第2周。情境式體驗教學,按照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檢驗的步驟進行學習。具體體驗設計的情境是老師進行靜脈輸液結束后為乙肝/梅毒患者拔針時不慎刺破皮膚后進行的錯誤針刺傷處理流程。護生實地觀察后,小組反思及討論情境中錯誤的處理方法及危害,并概括正確的處理流程。具有一定的記憶力之后,每位護生體驗現場模擬被針刺傷后的處理流程,其他護生觀察及提出錯誤或疑惑。最后,總帶教進行總結,針對護生模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并糾正。(3)第3周:答疑總結,帶教老師觀察護生操作時存在的隱患,及時糾正,引導護生養成針刺傷的標準預防習慣。(4)第4周:評價考核,第4周周五采用卷面考核方式評價護生的針刺傷認知,統計整理護生在本科室及之后實習6個月內的針刺傷發生率。
1.3 評價指標
1.3.1 自制針刺傷調查表采用自制針刺傷調查表統計護生自本科室后實習6個月內的針刺傷發生率。
1.3.2 針刺傷認知調查采用聶圣肖等[8]編制的針刺傷相關知識(16個條目)、態度(12個條目)、行為(16個條目)3個維度調查護生的針刺傷認知。知識維度采用“是”“否”“不知道”進行回答,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否”或“不知道”計0分,得分范圍0~16分,具備良好的效度及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81。態度及行為維度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74,非常不滿意計1分,依次到非常滿意計5分,態度維度得分范圍為12~60分,行為維度得分范圍為16~96分,得分越高,針刺傷認知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收集資料后行雙人錄入、核對確認無誤后,采用SPSS 20.0軟件行統計學運算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針刺傷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發生針刺傷6人(8.33%),觀察組為1人(1.3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1,P=0.013)。
2.2 兩組護生針刺傷相關知識比較由表2可知,對照組的基礎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均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兩組護生針刺傷相關知識比較(分)

表2兩組護生針刺傷相關知識比較(分)
注:對照組實施傳統帶教教學,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情境式體驗教學
行為37.81±14.09 68.39±17.15 10.719<0.001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72 76基礎知識3.39±3.19 11.01±3.03 8.781<0.001態度38.89±13.17 43.28±10.09 2.983 0.016
針刺傷作為最常發生的職業暴露,嚴重危害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尤其是護生。黃平等[9]調查結果顯示,護生針刺傷發生率占總調查醫務人員的78.2%。國外也有學者調查得出,護生的針刺傷發生率較高,達30%以上[10-11]。針刺傷不僅增加血源性感染的風險,同時使護生產生焦慮等情緒從而產生職業倦怠,影響職業發展[12]。甚至有些護生由于壓力太大出現自我懷疑、消極的應對方式。
有效的培訓教育可降低護生的針刺傷發生率及提高預防意識[13]。情境式體驗教學是護理上常用的教學方式,按照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檢驗的步驟進行學習[14]。具體體驗是教學的開始,通過老師扮演、護生觀察的方式形成或加深針刺傷知識的印象;反思觀察是教學的關鍵,護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所在,思考原因;抽象概括是教學的轉化,將具體體驗的觀察和感受進行文字化、言語化;主動檢驗是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應用,根據所學知識運用至日常工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針刺傷的發生率高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的基礎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均低于觀察組(均P<0.05)。提示觀察組護生經過情境式體驗教學后,針刺傷發生率及被污染針頭刺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針刺傷知識明顯提高。針刺傷發生率降低幅度高于針刺傷預防宣傳視頻、集束化管理中護生針刺傷發生率,主要原因如下[15-16]。(1)教學的第1周,護生根據設計的問題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形成基礎;(2)護生通過情景式體驗針刺傷發生的情境,身臨其境;(3)情境式體驗教學不同于以往PPT授課模式,擺脫老師講授、護生強硬接受的學習模式,通過針刺傷的體驗情境,引導全組護生為解決問題、自由討論,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及興致。同時老師不斷的引導,激發護生深入思考,加深印象。
綜上所述,情境式體驗教學可以提高護生的針刺傷相關知識及降低針刺傷發生率,提高教學質量,降低護生實習中不良情緒的發生,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