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藥劑科,黑龍江 154002
醫療機構屬于藥品流通的終端環節,是人們了解自身病情以及用藥的主要場所,藥物治療在整個醫療活動期間屬于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藥物安全使用的管理質量直接貫穿于臨床藥物管理全程??咕幬锸悄壳霸谂R床治療期間最為常見的藥物類型,在感染性疾病治療期間被廣泛應用,具有理想的抑菌、殺菌作用,但是因抗菌藥物具有多種類型,于多種系統疾病治療期間均會應用。但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期間也存在不合理現象,對于抗菌藥物應用安全性產生影響的有關因素較多,包含不合理用藥、抗菌藥物認知不足、用藥差錯、藥品不良反應以及藥品調配、用藥指導、處方執行等,對于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安全性以及合理性都具有直接影響[1]。為此如何進行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且避免發生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是藥學管理以及疾病管理期間的重要內容?,F將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現象以及藥學監護的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未采取藥物監護,取此階段內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500例納入對照組,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落實藥學監護,取此階段內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500例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289例,女211例;年齡范圍為18~73歲,年齡(45.69±3.74)歲。觀察組男294例,女206例;年齡范圍為18~72歲,年齡(45.48±3.79)歲。兩組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抗菌藥物處方開具情況回顧性分析,明確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期間存在的不合理情況,依照具體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藥學監護措施。自2019年7月起,本院開始逐步嘗試應用藥學監護,主要內容包含設置藥物咨詢處、咨詢電話,加強對于醫生、藥師以及護理人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等內容,確保藥師以及醫生和相關護理人員遵守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相關培訓過程中積極參與,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控,規范臨床用藥,具體內容匯總如下。(1)設置藥物咨詢處以及電話:選擇在醫院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進行藥物咨詢窗口的設置,選擇專業人員坐診,以便于和醫生直接溝通交流,對于患者用藥期間存在的疑問耐心解答,此外開設藥學咨詢熱線電話,選擇專業的工作人員解惑答疑,以便于和患者之間隨時溝通。(2)用藥監護:由醫生根據患者具體適應證,在相同類型抗菌藥物中選擇臨床一線藥物,且患者知情同意,此外進行患者抗菌藥物服用劑量的嚴格控制,由護理人員嚴格執行醫囑,加強患者用藥指導,在患者用藥期間密切關注其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和醫生隨時溝通交流,進行血藥濃度的監測,由醫生根據監測結果進行用藥方案的調整,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3)創建用藥檔案:保留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記錄,為臨床科室的具體用藥情況提供參考依據。(4)加強處方點評:取藥時,門診藥師需要以藥品說明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方法》作為評估措施進行處方點評,對于臨床實踐期間存在的不合理處方篩選,及時將不合理用藥情況反饋給主治醫師,為門診醫師、藥師溝通交流提供平臺,由門診醫師、藥師共同把握門診用藥情況,在處方開具以后藥師工作職責主要在于審方,由門診醫師、藥師相互合作可以保證門診用藥的合理[2]。(5)加強藥學指導:對于在門診取藥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提供給藥學指導,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講解抗菌藥物適應證、禁忌證、相關注意事項。(6)加強藥學知識學習:加強抗菌藥物知識培訓以及指導,且組織門診醫師、藥師積極參與其中,以期進一步提高門診醫師和藥師對于抗菌藥物臨床知識的重視和認知。
1.3 觀察指標(1)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抗菌藥物使用期間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內容包含選用溶媒不當、藥理相互拮抗、用藥方案缺陷、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時機不當、無明確指征用藥等。(2)統計分析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住院費用等臨床指標。(3)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情況,依照患者采取治療措施1周以后用藥情況進行用藥依從性的分析評估。完全依從:患者可以堅持按照醫囑定時用藥;部分依從:患者堅持用藥,但是不能完全按照醫囑用藥;不依從:患者不能堅持用藥。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軟件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評估觀察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為4.8%(24/500),低于對照組25.8%(129/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不合理用藥情況評估[例(%)]
2.2 用藥依從性評估分析觀察組用藥依從性為99.2%(496/500),高于對照組95.8%(479/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85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例(%)]
2.3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觀察組住院時間、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以及住院總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未采取藥物監護,取此階段內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落實藥學監護,取此階段內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為觀察組
住院費用(元)4 582.38±27.24 5 198.46±28.32 350.585<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500 500住院時間(d)9.46±1.22 13.96±1.78 46.629<0.001抗菌藥物費用(元)646.96±10.49 1 064.84±17.52 457.587<0.001
抗菌藥物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疾病類型,此藥物在具體應用期間可發揮理想的抑菌、殺菌效果,原因在于大部分抗菌藥物的獲得方式為化學合成、微生物培養,再加上抗菌藥物種類較多,涉及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四環素以及β-內酰胺類等多種類型,因此于感染性疾病治療期間廣泛應用??咕幬镌趹闷陂g存在亂用以及濫用現象,在抗感染治療期間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為此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需要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指導[3]??咕幬镌趯嶋H應用期間充分掌握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落實對應解決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性,避免因溶媒不當、藥理相互拮抗、用藥方案缺陷、重復用藥、用藥劑量不合理、用藥時機不當、無明確指征用藥等現象影響治療安全性,發生藥物使用療程過長、用藥療程不合理等現象。從病原菌和藥物作用之間的關系來講,感染的病原菌耐藥情況、抗菌譜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都是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點內容,由此可見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需要從患者病情以及管理角度入手,為了加強對于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性的管理,優化藥學監護的具體方法[4]。
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為4.8%(24/500),低于對照組25.8%(129/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依從性為99.2%(496/500),高于對照組95.8%(479/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抗菌藥物治療費用以及住院總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分析原因,據有關調查研究資料證實,在我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藥物的概率可以達到70%,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幾乎每個人都會應用,所占比例可以達到97%。此外還有5%的住院患者會因抗菌藥物濫用導致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從而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為此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這對改善患者預后以及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保障作用[5]。藥學監護隸屬于藥學服務手段的一種,在臨床應用期間所落實的措施較多,主要內容在于加強藥學治療、改善處方點評、加強藥學知識等,此外藥學監護應用期間相關內容由藥師進行引導,其負責內容主要在于臨床醫師所開具的處方審校,可以保證處方合理性,降低處方不合理的風險性[6]。于藥學監護期間對于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加以指導干預,可以保證患者用藥合理性。加強藥學監護,指導相關護理人員學習藥學知識,對于增加門診藥師、醫師藥學知識儲備情況具有積極影響,還可促進藥師、醫師之間形成相關協作的關系,一起落實藥學監護的相關工作[7]。本次研究結果證實,藥學監護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期間可以保證切實有效,原因在于藥學監護中藥師積極利用專業的藥學知識,加強抗菌藥物的應用以及指導,促使患者用藥更加科學以及合理。在本次研究落實藥學監護措施期間,憑借藥學咨詢、用藥安全性監護加強對于患者臨床用藥情況的指導以及監督,可以保證患者遵照醫囑的情況下合理用藥,避免發生不合理用藥情況[8]。在落實藥物監護以及藥師干預期間需要做好權衡利弊,不僅需要保證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性、安全性,還需保證應用藥物的經濟性,做到經濟合法。建立抗菌藥物管理模式以后,由藥師、醫師以及護理人員共同監測和關注,在發生問題以后及時上報和反饋,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用藥,應用藥物監護期間對于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及時處理,有利于減輕患者治療時間以及經濟負擔,從而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用藥環境[9]。
綜上所述,于抗菌藥物應用期間落實藥學監護內容可以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有利于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提升藥學人員的綜合素質,可促進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具有借鑒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