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雨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三晉大地,人杰地靈,民間美術的發展也擁有悠久的歷史。民間文學、民間曲藝、民間手工藝制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便擁有754項。近年來,山西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各大高校也在進行山西文化產業設計的教育,傳播三晉美學文化,因此提升民間美術的文化包裝性便成為重要的風向標。
IP(Intellectual Property)譯為“知識產權”,廣義上的IP是指那些被普羅大眾所熟知的、可被開發的、潛力巨大的文學或藝術作品。黎侯虎便是可以代表山西民間美術的經典IP吉祥物形象,可以采取多種藝術創造,挖掘山西的文化背景與歷史故事,汲取三晉文化重要代表元素,并進行元素設計,從而獲得流量,創造文化與經濟價值。[1]
黎侯虎誕生地為山西省黎城縣,是以“布老虎”的制作形式被大眾所熟知,并且歷史悠久。
黎侯虎的主體造型呈中心對稱,整個老虎體態圓潤、顏色鮮艷,活潑可愛。其四肢呈短而粗的柱狀,穩穩地立在地面并且有向外撇的特征。它的五官主要采用彩色細線進行縫制,鼻子為葉片狀,并用細線縫制成葉片脈絡的紋樣;眼睛為水滴狀,在周邊用細線縫制放射狀紋樣裝飾;在虎頭處呈鼓起的形狀,縫制“王”的圖形文字。整個黎侯虎形態圓潤飽滿、俏皮靈動,既有山西民間美術的古樸,又有虎虎生威的靈動生氣。[2]
基于山西地域文化的黎侯虎IP形象是提煉山西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并進行創意靈感結合,筆者設計了晉劇小虎(如圖1)、花鼓小虎(如圖2)、二青會小虎(如圖3)三款不同文化屬性的形象方案。筆者認為,地域文化吉祥物的設計要基于其文化關聯、社會熱點、文化屬性等不同角度,最終呈現的吉祥物形象不僅要體現地域文化,更要傳播其文化價值和美學特征。[3]我們可以多挖掘其歷史文化、制作技藝、推廣手法、民俗特征,設計制作成的吉祥物既能傳播山西文化,又能體現現代設計的創新。

圖1 晉劇小虎

圖2 花鼓小虎

圖3 二青會小虎
山西的地域文化是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晉大地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著其獨特的美學意義。山西還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黎侯虎發源于山西省黎城縣,因古時的黎侯國為名,是黎城勞動人民手工技藝的結晶。早在商周時期,虎就成為民俗圖騰,后歷經數千年演變與發展,一步步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黎侯虎。
2020年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出臺了文旅產業文件《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山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對于山西文化產業,要認真審視發展現狀,正確面對困難問題,科學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探究數字經濟背景下山西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顯得重要而緊迫[4]。
黎侯虎的制作工藝包含刺繡、剪紙、書畫、草編等眾多民間工藝形式。它的造型可愛質樸,易吸引廣大年輕群體與兒童,可以讓易受傳播的群體對山西文化產生興趣,進而推動山西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在產生宣傳影響力之后,開展文旅建設也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樣既能跟隨主流政策促進山西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也能推進民間傳統藝術的發展進程。
本次黎侯虎的吉祥物形象設計分為前期調研、黎侯虎特征提煉再設計、山西地域傳統文化元素與IP形象結合、IP設計場景應用四個步驟。
如圖4,首先前期為調研階段,分為黎侯虎民間美術分析、IP形象資料調查、山西文化種類整合三部分。針對黎侯虎的商業價值、文化價值、制作工藝、民俗特點等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其特征。在黎侯虎特征提煉再設計中,要分析其制作工藝、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造型與工藝特征四個部分,通過總結特征提煉文化符號,使設計的吉祥物形象與眾不同。在與IP形象結合方面選取了晉劇、翼城花鼓、二青會志愿者三種文化元素,體現山西人文形象。場景應用方面主要是模擬商業場景與文化宣傳場景,其目的是為了推廣山西優秀民間文化[5]。

圖4
黎侯小虎的設計主要以黃色和紅色為主,綠色、棕色、白色、藍色則作為點綴色,眼睛部分為水滴形,采用紅、白、粉三種顏色做不同的疊加處理,鼻子部分采用葉狀,頭頂的“王”字更顯示了黎侯虎威風凜凜的感覺[6]。作為“中國第一虎”,它在民間也被老百姓認為有鎮宅、生財、賜福等含義。
黎侯虎是山西省民間手工藝品的瑰寶,當代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離不開IP吉祥物的設計。當今山西也越來越加大地域文化的開發力度,其時代感與傳承性也變成了黎侯虎吉祥物設計的主要基調。晉善晉美,傳播山西地域文化也成了新一代山西青年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