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霞
【摘要】班集體是一種潛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1]。面對問題學生,利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通過班集體活動來轉化他們,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尊嚴觀,使得學生心靈受到積極的影響和熏陶,才能慢慢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良好的班集體就是在這樣的學生自我教育中慢慢形成。
【關鍵詞】班集體活動;積極面;尊嚴;發展
初一12班是我帶的第五屆班級,這個班級的學生品性善良,課堂氣氛活躍,但是問題學生較多,如課堂上愛說話,學習動機差,行為習慣差等。這類型的學生相當自我,嚴重缺少集體意識。因此,培養12班學生的集體意識,是我班主任工作重點之一。
小鐘同學是問題學生之一,他是12班的老大難,作業問題、個人衛生不合格等由此造成的學習問題積重難返,進而學不進去,而無事生事。據了解他從小就是常被批評的對象,對各種批評和懲罰也有了免疫力。經過多次找他談話以及與家長溝通后,對他的轉化我要利用班集體活動,對其“長其善救其失”,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來幫助他在班級里建立正能量的形象,從而激發和培育他的自我教育。
在某次班干部會議上,我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開展班級生日會活動,同月份的同學一起過生日,生日會上要求大家挖掘生日同學的優點,對生日同學的優點進行公開的表揚和強化;二是布置班級之星文化墻,每個月由同學們投票選出的班級之星(如進步之星、兩操之星、文明之星、學習之星、守信之星等)在文化墻上展示。
很快到了生日那天,在歡快的生日歌后,同學們依次挖掘每位生日同學的優點。當輪到說說小鐘同學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小組內的同學依次站起來,“講義氣”“貼心”“有擔當”等支撐他優點的小故事都被挖掘出來了。那時的小鐘咧開嘴笑著,那是我見到他最開心的時候。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可改變不少,課堂收斂很多,還會做課堂筆記;小組同學一提醒,他會把座位周邊垃圾處理干凈;作業問題也減少了,他還得到很多科任老師的表揚。在月底選班級之星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很多同學投小鐘為進步之星,票數遙遙領先。他的照片在班級星光燦爛文化墻展示,小鐘在班級里的正面形象徹底樹立起來了。后來我安排小組一對一的幫扶以及不間斷的談話工作,他的精神面貌一天天向上。班級也似乎有了某種力量,大家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看,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班集體在逐漸形成。
利用班集體活動能成功轉化小鐘同學,那是因為我深刻的明白——班集體就是一種潛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班集體活動”利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轉化學生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只要能夠充分利用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愿望,達到自己的幸福彼岸[2];積極心理學治療倡導把注意力集中在增進和培養人自身的各種積極力量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個體自身的積極潛力和優秀品質來使個體成為健康的人[2]。
我用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看問題的視角,聚焦于小鐘同學的積極面,巧設情境,在公眾場合能合理稱贊小鐘,使得他體會到尊嚴感,由此而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使他慢慢步入正軌。生日會挖掘優點的做法是對班級每個同學的特別關注,而關注就是力量。霍桑效應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感受到關注,就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從而真正投入到工作或學習中去,他會表現出較高的效率[4]。所以,這種方法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是一種鼓舞學生的表達方式。
陶新華老師說過,當我們聚焦于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所以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2]。當教師遇到越來越難教的學生的時候,需要認真反思,學會善于將積極心理學運用于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二、“班集體活動”重視尊嚴的內涵和班集體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3]”利用集體投票選出班級之星,小鐘在眾目睽睽之下當選為進步之星,并在班級文化墻展示,這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因為同學們親眼看到小鐘的改變,這是小鐘自己努力而獲得同學們的認可,這樣讓他覺得很光彩,使得他走向教育的正面。所以,要讓學生擁有尊嚴,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尊嚴觀——尊嚴是靠自己進取、努力、奮斗,不斷進步獲得的。
班級教育沒有觀眾席,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班級發展中的一員,成為活動的一員,大家的渲染和營造,無不體現了班級的力量。而舉行集體過生日會,沒有落下每一個學生,這是個非常好的班級集體教育活動。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在尊重差異、關注待進步生的同時,我們要平等相待其他學生,做到公平公正,才有利于班級的和諧。
而利用生日會上挖掘同學的優點,把這個環節用于班上過生日的每個同學身上,更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每個學生心靈受到積極的影響和熏陶,對他們的言行也可產生同化力和約束力,學生從不自覺到逐漸自覺,慢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良好的班集體就是在這樣的學生自我教育中慢慢形成。而只有建立在良好發展的班集體上,學生的個體教育才能得到良性發展。
曾經,看到一句這樣的名言——教育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策略。所以,我認為利用“班集體活動”轉化學生,這是教育的良策。而在教育策略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積累教育智慧。
班主任職業路途漫漫,讓我們且行且思,且悟且進。
參考文獻:
[1]王雷.暗示: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J].班主任之友,2003,(04).
[2]陶新華.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7-10,73-76.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周渠,王義高,劉啟嫻,董友,張德廣譯.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11:79.
[4]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