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寧
摘要:在城市化發展背景下,現代城市園林工程建設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園林工程作為城市中的基礎建設工作,就要從提升園林設計藝術感、舒適感等方面入手,在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基礎上引入適合的施工技術,提升園林工程建設施工質量,為我國園林工程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園林施工;新技術;園林工程;探究
對于園林工程來講,就是運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打造出藝術性的風景區域。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開展園林工程建設就要從做好資源整合與優化出發,及時為人們提供休閑與娛樂場所,在幫助人們親近自然的同時保持身心上的愉悅性。
1 園林工程施工新技術運用意義
在新時期發展下,我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對城市建設與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園林工程建設施工中需要發揮先進技術優勢,在提升園林景觀建設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施工效益,展現景觀生態價值。可以說新技術的出現對園林工程建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首先,運用新技術提升了建設質量。對于園林工程來講,應當著重從四季感來進行,通過對園林中的植物種類、季節、生長狀態等進行分析,從而確保園林中能夠展現不同季節中的景觀,提升園林整體上的觀賞性。其次,做好養護工作。在新技術的使用下,就需要從提升園林養護標準入手,提升養護人員綜合能力。所以在園林工程建設中,要求相關部門應當給予充足的重視,為園林標準化建設工作開展提供支持,保證養護的專業性。最后,運用新技術為科學化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在園林工程中苗木種植管理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了整體景觀效果。一般來說,開展園林施工勢必會對土壤產生直接影響,而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又是開展種植管理的重點。新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提升邊坡上的穩定性。
2 園林施工新技術的運用原則
2.1 利用現有資源
我國有著植物資源豐富、物種結構多樣等特點,對促進城市園林工程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但是對于園林工程來講,通過將不同的植物類型進行組合,在保證搭配效果的基礎上提升景觀效果。因此在開展園林工程承建設中,就要從合理引入新技術入手,保證資源使用的合理性,展現植物的獨特性,在掌握多樣性、地域性等特點的基礎上實現合理搭配目標。
2.2 滿足地區環境
在不同的地區中在環境、氣候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正式開展施工工作以前,需要針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在做好記錄工作的基礎上選擇最為適合的苗木,確保栽植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研究中發現環境、氣候等方面對植物栽種、后期成長等方面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就要從開展植物研究工作入手,明確自然環境情況,選擇出最為適合的栽種技術與時間,及時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遵循栽種原則與要求。
2.3 發揮地理優勢
就當今時代發展來講,技術有著絕對的引領地位。且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園林建設工程中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因施工中涉及較多的工作內容,且工作內容又包含不同的領域知識,且我國有著地域跨度大、環境特征差異大等特點,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從當地具體環境出發,在合理引入資源的同時做好技術類型篩選工作,確保所使用的技術能夠滿足當地實際要求,從而展現技術優勢。如在植物種植過程中,需要針對自然條件等進行分析,保證資源配置合理性,從而展現植物作用。
3 園林施工新技術在園林工程中的運用措施
3.1 測量技術
只有使用精準度高的測量技術,才能確保園林工程整體設計與施工的質量。在過去施工人員在工作中習慣使用人力測量的方法,在工作效率等方面難以滿足工程建設要求,且在測量精準度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設計與施工階段,很容易因測量數據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而出現設計更改、施工方案調整等問題。但是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就需要從合理使用現代化科學技術與設備入手,將紅外測距儀等運用到測量工作中,實現對施工現場中的精準化測量,確保園林工程設計、施工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出數據信息的支持作用,確保園林設計整體上的合理性。對于施工團隊來講,應當針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分析,將所得的數據與信息等進行整理與匯總,從而設計出質量高的施工建設方案,確保施工的質量安全,提升園林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如在園林工程建設中已經將全站儀測量、GPS放樣法等測量方法運用到了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所得數據上的真實性,為后續測量與建設施工等工作開展提供了支持。
3.2 雨水回收技術
對于雨水回收技術來講,已經成了現代化新型園林工程建設中比較重要的技術之一,就是運用雨水完成植物澆灌等工作,及時解決植物缺水等問題。隨著我國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科學與經濟發展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水資源短缺問題。加之園林工程又是一項對水資源需耗量相對較大的項目,就需要從做好園林工程水資源研究工作入手。在園林工程中人工湖泊、蓄水池、動植物等都對水資源有著較大的需求,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可以將雨水進行回收利用,以此來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在使用雨水回收技術時,可以在人工湖、蓄水池、樹木周邊的排水系統中增加雨水吸附功能,從而實現對雨水的滯留,以直接的方式確保植物能夠更好地吸收雨水。通過使用這一技術,可以實現對雨水的有效回收,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資源浪費等問題,同時也減輕了雨水針對地面所產生的污染等問題。因此在園林工程施工建設時,就需要運用好雨水回收技術,確保園林工程建設的質量,實現節約水資源目標。
3.3 園林灌溉技術
開展園林養護工作時,應當運用適合的灌溉技術,確保植物的穩定生長。過去所使用的灌溉方式存在著水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而為了提升水資源利用率,要求工作人員應當主動使用微灌技術、智能灌溉系統等,以此來滿足植物灌溉需求。只有引入新型灌溉技術,才能實現節約水資源目標,才能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在使用微灌技術時,需要從滴灌、噴灌來進行,借助小型噴頭,以此來控制好灌溉區域中的水量,確保植物能夠逐漸吸收水分。在使用智能灌溉系統時,應當從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出發,增加傳感器技術等,為無人灌溉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只有及時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氛圍,才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從另一層面來講,運用智能灌溉系統還可以針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從而調整灌溉時間與水流量,實現節約水資源目標。
3.4 高邊坡防護技術
對于高邊坡防護技術來講,已經成了園林工程中運用范圍比較廣泛的施工技術。在開展園林工程建設中,通過打造高邊坡來提升園區中的觀賞性。所以在施工階段中,要求施工隊需要掌握高邊坡支護技術與方法,最大限度提升整個園林工程的安全性。在使用中前需要掌握園林邊坡的坡度情況,了解周邊水文環境,從而做好設計施工工作。至于不斷提升坡面的抗滑能力,才能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所以在使用高邊坡防護技術時,需要從植物防護、砌體封閉防護等工作入手,確保防護技術作用的全面展現。在使用植物防護法時,需要做好土層加固處理,最大限度提升土壤蓄水能力。在使用砌體封閉防護法時,需要借助人工砌體的方式來提高支護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園林工程施工中就要從具體情況出發,設計出合理化建設目標。通過對當前施工現狀進行分析,在找出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引入適合的技術與工藝,實現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間的有機融合,為生態環境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碧磊.園林施工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花卉,2017(4):56.
[2]王為.園林施工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15.
[3]胡健.鄧紅櫻.關于園林工程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4(9):54.
[4]劉春玉.試析園林工程施工中新技術的應用[J].湖南農機,2018(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