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峰
摘要:隨著當前電力行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各項經濟活動對于智能化電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電力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較先前有了顯著的提高,不但數據采樣精度得到了提高,且數據的采集量也有了顯著提高。這些數據對于電力調度實時狀態的預估,以及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穩定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外部干擾及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電力系統狀態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無法避免會出現錯誤,這對智能電網進行實時的電力調度狀態預估以及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不利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就智能配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智能電網;配電網;調度控制;控制系統;技術方案
1 引言
智能電網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產生的,不斷推廣的過程中逐步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智能電網在本質上就是由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電力系統共同構建成的全新電網。通過全面調查發現,電網智能調度在運行的過程中涉及很多復雜的數據和內容。因此,將大數據合理地應用到電網智能調度的過程中,能夠切實保證電網智能調度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2 智能電網概述
智能電網具有很強的智能性以及系統性,在系統應用的過程中,智能電網能夠對群體的用電行為進行分析,從而對各個電力傳輸環節進行優化,保證系統運行的協調性,并且能夠實現對系統終端的無線控制。隨著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的發展成熟,該技術在電力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電力供應鏈與管理,并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電力資源。從技術層面上來看,智能電網對目前較為先進的電力技術以及管理系統進行了整合,從而發展出了一種新型的,智能化的電力網絡系統,其本身具有較高的效率以及安全性。智能電網主要應用了傳感測量技術,分析決策技術,以及制動控制技術等。想要保證智能電網相關技術能夠被有效應用,就需要加強對智能電網技術的分析,了解其內涵以及特征,確保相關技術能夠在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作用。智能電網是新形勢下依據電力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電力管理模式,在該管理系統中能夠有效對現有的電力網絡進行協調。對電力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優化集成,智能電網的決策分析功能也能對現有電力系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予以糾正,能夠進一步提升供電的質量。
3 智能配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技術類型
(1)一體化技術和建模。多數配電網內部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故障,可通過有效運用各類與配電網有關的控制調度技術來科學搶修配電網中出現的故障,最終才能夠讓不同區域管理更好地發揮實際作用,并在數據高效傳輸的背景下讓不同業務實現協同作業。可通過在系統內部構建不同類型的全網拓撲模型才能夠讓電網調度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中地壓模型重點可被運用于 GIS 平臺內部,并借助不同類型的數據文獻來提升信息接入的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在同時考慮到各區功能模型需求基礎上提升建模的效率。(2)故障搶修一體化調度技術。可被有效運用于智能配電網絡內部,主要可用來負責內部的具體情況,實際更可通過利用平臺內部的數據來實現信息共享,最終才能在減輕系統內部容量基礎上更好地緩解運行壓力,最終有效減少配電網內部的故障。(3)信息集成技術。配電系統內部的實效性主要是由其功能決定的,實際更需和營銷管理、地理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多數國家電網都需先研究各類配電自動化信息交互系統,并有效制定合適的工作標準和內容,這樣才能在具體分析信息交互標準的基礎上更好地規范電氣自動化信息交換的功能。
4 智能配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技術方案
4.1 應用架構
當前我國的調度系統和累計數據在電網大數據智能化建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日益增多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個系統的關聯性,所以在大數據背景下,各類電網內的數據在集成中遇到新的智能調度需求時,新的應用場景,即電網大數據智能調度應用框架隨之產生。通過全面分析電網大數據智能調度的應用場景,其主要是以電網內各個信息系統的融合和大數據集成技術作為重要的支撐條件。
4.2 數據服務
在電網調度自動化中數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有的調度決策都依賴于準確的數據分析。傳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存在數據變換復雜、效率不高、可靠性低等問題。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以SOA體系為基礎完成數據服務,并利用標準接口和數據注冊中心完成電網信息的展示與融合。此外該技術可對電網設備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調度自動化系統中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還可應用虛擬服務技術屏蔽數據的物理層信息,為調度系統內的無差別訪問帶來極大便利。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通信機制和數據服務間的融合,可實現智能電網統一調度前置通信系統功能。該功能在簡化運維流程的同時可在線調閱和調整有關數據,為數據服務在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實時性提供保障。
4.3 負荷預測
負荷預測是城市智能電網規劃中的有效技術方法,在前期開展中必須依托于電網規劃,以此為根據進行負荷預測,幫助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精準布設電源點,計算電網規劃規模,按照電力負荷特性,結合不同電力系統和不同地區,選擇適當的負荷預測方式。當前,負荷預測方法包括灰色預測法、專家預測法、模糊聚類識別預測法,其中模糊聚類識別預測法就是以歷史數據信息為參考依據,構建典型預測模型,分析和研究負荷變化情況和影響負荷變化的因素,判斷未來負荷變化走勢和發生狀態,選擇最佳的預測模型,達到負荷預測的最佳效果。在實際使用中,以用電量增長值為預測值,以國內生產值、產業總值和人口增長值為用電影響因素,構建歷史環境與電量增長模型,確定未來被測歷史環境因素,在模型中選擇最為接近的歷史環境,計算增加的用電量。
4.4 網絡發令
推進配網調度、運行、搶修和管理業務等功能應用的移動化,在配網網絡發令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邏輯合序防誤閉鎖自動實現與配電運行單位完成發、受令及復誦等過程的交互全過程。改變原有配網調度與運行人員的發受令模式,縮短客戶停電時間,減小停電對客戶造成的影響,減少客戶投訴,縮短現場檢修班組、施工單位等待時間,提高配網檢修效率。
4.5 動態監測
電力系統是典型的超高維、強非線性系統,具有動態不確定性,傳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基于局部信息的監測控制方法,難以滿足電網發展過程中諸如振蕩抑制與控制、動態安全防御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基于廣域測量系統的電網實時動態監測技術是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大電網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提供技術保障。一方面調度人員可在動態監控屏上對電力使用情況進行監測,有效掌握各類電能使用數據;另一方面可通過分析監測數據實現對目前電網運行狀況的有效評價,為下一階段的調度決策提供依據,極大加強調度人員對電網運行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5 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對于電力能源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強電力系統的革新,在這個過程中,智能電網技術在系統的運行管理以及能源傳輸穩定性上具有較大的優勢,是我國電力事業發展的趨勢所在,因此在電力系統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的應用,從實際的建設需求以及相關技術的特點出發,保證智能電網技術能夠被有效地應用,從而進一步提升電力能源供應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辛耀中,石俊杰,等 . 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現狀與技術展望 [J].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7,5.
[2]姚艷秀 . 地區電網智能調度控制系統實踐與展望分析 [J]. 科技展望,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