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穎華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新聞宣傳類報道仍舊在當前各大主流媒體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原因主要是此類新聞宣傳類報道往往都是傳統新聞媒體緊密圍繞黨和政府的重要決策、重大活動以及社會熱點等方面所展開的具有一定深度、規模與廣度的專題報道。近年來,隨著我國媒體環境的不斷變化與時代的發展進步,傳統媒體在各類新聞宣傳報道各項工作中,更加注重新聞工作者們如何講故事,如何講好新聞故事,做出有溫度、有深度的創新化新聞宣傳報道。
當前階段,隨著各類新興媒介與傳統媒體的不斷融合發展,新聞主題宣傳報道各項工作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鑒于此,本文針對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在新聞宣傳報道過程中如何講好故事,充分彰顯新聞宣傳工作的公信力、影響力與傳播力進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眾所周知,融媒體時代到來之前,我國的媒體傳播主要途徑與方式就是傳統媒體傳播。人們在傳統媒體時代最主要的獲取信息方式就是通過廣播、電視和報紙等三大途徑。作為傳統媒體而言,自身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顯然已經形成一種獨有的媒體風格與媒體理念。不言而喻,其固化、枯燥且單一的模式也導致了許多新聞宣傳類報道往往過于重視形式而缺乏內容上的深刻思想性,無法真正意義上地做到隨時而謀、與時俱進,并且在新聞宣傳講故事各個環節中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與創新意識,針對民眾的呼喚與社會的需要難以更好地滿足。另外,傳統媒體時代,受眾是相對被動的,處于單一化接受新聞信息的地位。然而融媒體時代,受眾們獲取各類新聞資訊的渠道和途徑越來越廣泛,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者,進行相關信息的制作、傳播與推廣。受眾們由被動變為主動,但是傳統媒體在新聞宣傳報道過程中仍舊存在著“我寫你讀”“我播你看”的固定化、傳統化單向傳播的理念與模式,這也導致了傳統媒體新聞傳播能力和水平的普遍降低,所創作出的新聞宣傳報道也無法滿足受眾們的不同需求。
在當前各類重大新聞宣傳報道過程中,故事化表達方式與風格被新聞工作者們較為普遍地應用,并且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將故事化各種因素與講述方法滲透入新聞宣傳之中,不僅能夠吸引受眾們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引發受眾心靈與情感上的共鳴。然而在融媒體時代,許多新聞媒體“講不好故事”的原因較多,主要涵蓋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在日常新聞宣傳新聞報道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新聞工作者較為反對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做新聞”。這部分人持如下的觀點:新聞應當秉承傳統思想與理念,應該尊重客觀事實,不應當帶有各種主觀情緒與情感。故事往往需要各種詞藻去潤色和修飾,才能夠講得生動、形象、具體。而這種方式影響下的新聞報道無法讓受眾通過各種主題進行一定的輿論熱議,并且會忽視新聞本身主旨。于是,刻板、嚴肅地做新聞成為融媒體時代部分傳統媒體新聞宣傳報道的一種固有風格。這種模式下,許多優質的新聞題材和主題報道都過于重視新聞性,而忽略了故事性。結果導致新聞宣傳報道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往往缺乏優秀的講故事能力,報道較為單一、固化且乏味,讓一些優秀的新聞作品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第二,記者在具體報道過程中還是注重利用各種新聞元素進行事件報道與還原,缺乏對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進行深入挖掘。第三,記者在人物故事的篩選過程中缺乏代表性與普遍性,無法給受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第四,記者在“講故事”時切入點不佳,導致新聞宣傳報道效果一般,無法讓受眾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當今融媒體時代大環境下,受眾們獲取各類信息與新聞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多。主流媒體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與輿論引導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融媒體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必須要具有創新思想,并且與時俱進,才能夠真正走入受眾們的內心,才能彰顯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與權威性,才能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主流媒體想要能夠在白熱化的競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具備先進的新聞宣傳創新思想與方式,并且能夠在新聞宣傳過程中“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全面保障節目的新穎性、內容的豐富性,并且極具視聽美感,全面激發受眾的探究欲與觀看欲,讓電視新聞節目重新煥發出生命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應當充分考慮受眾的不同閱讀喜好與不同需求,采用“故事+理念”的方法合理選擇各種報道主題,并且能夠彰顯出新聞宣傳報道中的新內容、新特色與新動向。比如說在標題制作上盡量選擇受眾熟悉的、關注的話題作為關鍵詞,不僅能夠做到主題鮮明、立意清晰,而且可以提高話題的關注度。在具體的新聞稿件采寫與編輯過程中,要做到鏡頭化、口語化、故事化并重,結合預告式、懸念式等報道方法提升“講故事”的水平,讓新聞宣傳報道的內容能夠不斷創新,吸引受眾的關注,進而全面增強新聞宣傳報道的傳播效果與社會影響。舉例說明,2020年在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系列新聞報道過程中,倘若僅僅關注疫情蔓延動態以及全國抗疫的數據信息,新聞宣傳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并且無法激發受眾的共鳴。但如果以白衣戰士、快遞小哥、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為切入點來講述他們的故事,折射出疫情之下舉國上下萬眾一心、顧全大局、勇于擔當、甘愿奉獻的寶貴精神,則能夠引發受眾們的情感共鳴。從而傳遞正能量,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新聞記者在具體的新聞采訪與講述過程中,首先必須要掌握新聞報道的節奏,在新聞宣傳報道的初始階段,對整個報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進行簡明扼要地闡述,確保受眾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了解新聞宣傳主題。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應當梳理好整個新聞宣傳事件的脈絡與框架,利用生動、精準、親民的新聞語言進行“新聞故事”的宣傳與講述,確保整個新聞宣傳報道的質量與效果。此外,針對不同題材的新聞宣傳報道而言,新聞記者也必須要結合實際采用不同的講故事方式,有的放矢地采取最佳報道角度進行切入,進而充分展示新聞宣傳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觀點,讓報道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親民化,更加接地氣。
融媒體時代,媒體報道新聞的方式與傳播途徑要注重圖片的精準采用。圖片可以成為各類新聞報道與新聞宣傳的“眼睛”與“靈魂”。在當前快速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的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想要在新聞宣傳中講好故事,就必須要合理化運用圖片、表格、圖文、圖注等元素,讓新聞宣傳內容的故事性得到更加直觀的展示與表達。其次,要讓數據成為新聞宣傳報道類新聞的一個重要元素。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想要講好故事、做好各類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傳統媒體必須要與時俱進,合理化、科學化運用各種數據,客觀地解析數據、闡釋數據和傳播數據,進而讓各種數據發揮應有作用,進而讓傳統媒體在新聞宣傳講故事過程中擁有更加強大的數據支撐,提升新聞宣傳的權威性與關注度。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大背景下,新聞宣傳報道創新化“講好故事”實踐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新聞工作者們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不斷思考、不斷鉆研、不斷總結,積極尋找最佳的新聞宣傳講故事方式,充分考慮受眾們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喜好,進而制作出更加優質的新聞作品,力爭讓傳統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與權威性能夠在融媒體時代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