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樂天”“超物”與“忘美”
——蕭公弼的審美境界論

2021-08-02 01:57:24譚玉龍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美學

譚玉龍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重慶 400065)

與西方美學相比,中國傳統美學具有重視人、人生的特色。儒家推崇“文質彬彬”(《論語·雍也》)[1]2479、“孔顏樂處”(《朱子語類·論語·賢哉回也章》)[2]799,道家追求“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3]45、“物物而不物于物”(《莊子·山木》)[4]668,佛教禪宗所謂“平常心是道”“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5]440,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重視人、人生的特色。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美學是一種人生美學,中國美學所認為的“美”,“總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實際上就是一種境界,一種心靈境界與人生境界”[6]62。故而中國傳統美學并不拘泥于追問“美是什么”,也不旨在教人掌握創造藝術的技法,其根本旨趣在于陶養人的心胸,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中國美學又可被視為境界美學。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學是隨著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潮流而傳入中國的,中國傳統美學也因此向西方美學過渡,正如德國學者卜松山(Karl-Heinz Pohl)所言:“二十世紀余下的時間,對西方美學的了解以及對‘美’的研究成為中國思想家——不論是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還是李澤厚——的主要任務?!盵7]350蕭公弼(四川綿竹人,1896—1918)①也是卜松山所講的這些“中國思想家”之一。他以奧地利哲學家耶路撒冷《美學綱要》為藍本撰寫的《美學》,不僅介紹了西方美學史上的重要美學家的美學觀點,還吸收康德美學,提出了“美即無功利之快感”的命題。但同時,他又在儒道釋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倡導追求“樂天”“超物”“忘美”的審美境界,以達到正人心而正世道的目的,從而構筑起了具有中華美學特色的審美境界論。

一、“勤修天爵,漠視人爵”的“樂天”之境

西方哲學在經歷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后,于公元4世紀進入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而支配著中世紀哲學或占中世紀哲學主流地位的是基督教哲學。朱光潛先生說:“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神權中心與來世主義?,F世據說就是孽海,一切罪孽的根源在肉體的要求或邪欲?!匀藨斠秩馍祆`,拋棄現世的一切歡樂和享受,刻苦修行……?!盵8]122從這個意義上說,基督教哲學或中世紀哲學就是一種禁欲主義的哲學,美學在中世紀處于“停滯狀態”[8]119。中世紀結束以后,西方學者從各自的角度對這一時期進行了反思,其中,邊沁(Jeremy Bentham)就提出功利主義學說對西方長久以來的禁欲主義傳統進行了批判。邊沁所謂的“功利”,是指“任何客體的這么一種性質:由此,它傾向于給利益有關者帶來實惠、好處、快樂、利益或幸福(所有這些在此含義相同),或者傾向于防止利益有關者遭受損害、痛苦、禍患或不幸(這些也含義相同)”[9]58??梢姡说目鞓泛屯纯嗍沁吳吖髁x學說所關注的核心,趨樂避苦是其學說的基本出發點。這明顯顛覆了中世紀禁欲主義的哲學觀念。

雖然,“自然把人類置于兩位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9]57,但邊沁所倡的功利主義旨在使人趨樂避苦。而實惠、好處、利益、幸福等與快樂“含義相同”,所以趨樂避苦就被烙上了對利益、好處等追求之欲的印記。李澤厚認為,中國文化是一種“樂感文化”[10]311,但邊沁之“樂”并不被中國文化所接受,因為中國文化之“樂”是一種受禮約束、充滿道德內涵的“樂”,其中,儒家美學尤為典型??鬃釉唬骸皹范灰Ф粋!?《論語·八佾》)[1]2468這說明人的快樂應符合“禮”的規范,否則“樂”就流為“淫”。孔子還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1]2479仁智之人以山水為樂,是因為自然山水象征著人類的道德,所以智者之樂屬于一種道德情感而非功利、欲望得以滿足后的快感。在此基礎上,荀子則明確提出,“無欲”乃圣人之一大特點(《荀子·解蔽》)[11]394。

邊沁之“樂”是一種功利、欲望之樂,而儒家之“樂”則是一種無欲之樂、精神之樂。蕭公弼發現了兩者的相悖之處,因而說:

英人邊沁Jeremy Pentham以為窒欲說之目的,往往使人去樂就苦,且出于好名與畏懼之心。此特沉溺俗諦之語也。不知人類有肉體之樂,必假物以為樂,則求之不得,苦惱以生理性之樂,則無求于外,其樂在我而已。彼孔子疏食,顏子陋巷,在邊氏處之,必以為苦。其如孔顏之怡然[12]。

在蕭公弼看來,人類的快樂分為“肉體之樂”和“理性之樂”?!叭怏w之樂”是因外物滿足自身的欲望需求而產生的,“理性之樂”不是向外求,不靠外物,而是向內探,隨自我之道德境界的不斷提升而來的道德情感。前者是短暫的,甚至是虛假的快樂,因為當外物滿足不了自我之欲時,痛苦隨即產生;后者則是持久的、真實的精神之樂。中國文化、中國美學所追求的正是理性之樂、道德之樂、精神之樂,所以去欲、虛靜是求“樂”之基礎。這一點與邊沁之“樂”完全不同。因為按邊沁之論,“窒欲”就“窒樂”,讓人去樂存苦,儒家所推崇的“孔子疏食,顏子陋巷”之樂則變成了苦,所以蕭公弼說邊沁之學說乃“沉溺俗諦之語”。

蕭公弼在傳承儒家美學的基礎上,倡導一種真正的快樂,即精神之樂,而抑欲望之樂、肉體之樂。這與梁啟超倡“高等趣味”而斥“下等趣味”[13]18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精神之樂是一種持久高尚的快樂,肉體之樂則是短暫下等的欲望滿足之快感。儒家美學所追求的“樂”是前者。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14]2753“爵”本指官位,孟子將它分為“人爵”和“天爵”。趙岐《注》曰:“天爵以德,人爵以祿?!盵14]2753“人爵”指官位,即“公卿大夫”;“天爵”指仁義忠信等道德品質。孟子倡導人們應該注重“天爵”的修為,因為修得“天爵”,“人爵”自會到來,即朱熹所說的“蓋不待求之而自至也”(《孟子集注·告子上》)[15]336。所以,“天爵”才是個人修為的首要目標和關鍵?!疤炀簟辈粌H是一種道德品質,它還具有“樂”的內涵,因為“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即要求人持久不懈地以“善”為樂。而孟子認為:“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14]2748“善”就是人的本性,“善”即“性”,“性”即“善”。那么,以“善”為樂即以“性”為樂,以“天爵”為個人修為的首要目標和關鍵就是以精神之樂、道德之樂為追求。蕭公弼傳承了孟子的這一思想,他在《讀〈康德人心能力論〉書后》中說:

愿吾徒讀康氏之論者,勤修天爵,漠視人爵,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簞瓢陋巷,褐衣糲食,樂亦在其中矣[16]。

蕭公弼在此并非單純復述孟子的思想,而是進行了一定的發揮。在孟子思想中,雖有“天爵”與“人爵”之分,但他并非否定“人爵”而只求“天爵”。孟子所否定的是,為了“人爵”而修“天爵”或沉溺于“人爵”而拋棄“天爵”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一個人專注于“天爵”的修煉,“人爵”自然會隨之而來,這是孟子的真實看法。但蕭公弼卻明確否定“人爵”,提出“勤修天爵,漠視人爵”的命題,即以精神、道德之樂為追求,蕩去對功名利祿的欲求,在這樣的工夫修為下,人的心智明凈閑淡、精神寧靜致遠。蕭公弼認為,這就達到了孔子、顏回之境界,自然“樂在其中”。當然這種“樂”是一種精神之樂而非肉體之樂,“天爵”之境也不只是道德的境界,它還是審美的境界。

蕭公弼提出“勤修天爵,漠視人爵”的命題,實為否定欲望之樂、功利之樂而求精神之樂。此外,他還以“樂天”與“樂人”來對此問題加以申論,如:

原夫有所恃而樂者,樂人也,不可恃也,無所待而樂者,樂天也,求在我者也[16]。

“樂人”之樂依靠(“恃”)外物,以滿足自我之欲望,所以此樂如同“肉體之樂”短暫不可靠。“樂天”之樂是“無所恃”之樂,它是隨自我道德境界之提升而生發出的愉悅情感。這種愉悅情感不再是單純的快樂,而是一種通向形而上的境界,它是道德之境與審美之境的合一,它不以“欲”為樂而以“性”為樂。所以,蕭公弼說:“閉物質界之眼,而開心靈界之眼,以贊天育地,通神達物,固意中事,則人心能力,詎止制病樂性也哉!”[16]

李雪濤在《儒家話語對康德思想的重構——〈人心能力論〉譯本初探》一文中指出:“1915年,《學生雜志》刊載署名蕭公弼的讀后感,……看似跟康德哲學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盵17]306蕭氏之修“天爵”、尚“樂天”等思想主要來源于儒家哲學,的確與康德“沒有任何關系”。但正是由于“沒有任何關系”,蕭公弼提出的這種超越肉體欲望之樂、崇尚道德精神之樂的審美境界論,才彰顯出中華美學精神的特質——旨在陶養人的心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是集真善美為一體的自由的審美境界。

二、“解脫塵縛,與神冥契”的“超物”之境

中國文化的“樂感”基因滲透于蕭公弼的美學思想之中,但他崇尚的不是“肉體之樂”而是“精神之樂”,不是功利欲望滿足之“樂人”而是道德境界提升之“樂天”,所以他倡導人們應“勤修天爵,漠視人爵”[16]。這種觀念使蕭氏美學思想呈現出一種超越塵俗物欲的傾向。

蕭公弼在《鬼學·超物》中說:

慨吾人自稟氣受形,呱呱墜地以來,以至于死。其間為賞罰所進退,爵祿所誘勸,功名所激勵,事業所獎掖。當其興高采烈,鼓勇而前也。儼若孔佛不足侔,華拿不足匹,意氣洋洋,甚自得也。洎至皎月當空,萬籟無聲,或晨光熹微,曉雞初唱。試靜坐以思,則覺功名富貴,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皆物之儻來寄者也。為欲成名乎,則姓名符號耳,留之何用。為欲立功乎,則功勛幻夢耳,于我何加。興念及此,則萬念俱灰,感激而悲矣。頓覺我之生平歷史,皆有所謂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皆造化小兒,有以玩弄我耳[18]。

在蕭公弼看來,人從出生到去世,不斷受到功名利祿、禍福賞罰的誘惑和紛擾,并為之“鼓勇而前”,一生追求迷戀。當這些欲望得以滿足時,自以為得到了快樂和幸福,但細細想來,功名利祿、禍福賞罰來不可擋,去不可留,再加上這一切不過是一種“符號”罷了,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過眼云煙。何不放下貪念,蕩去欲望,清凈心胸,在皎月當空、晨光熹微時,欣賞萬籟之無聲,聆聽曉雞之初唱呢?所謂“造化小兒,有以玩弄我耳”正是對蕭氏這種超凡脫俗態度的恰當形容。但他認為,惟有“中人以上”才能認識和達到此等境界,因為“中材之人,則淫于富貴,眩于聲色。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又欲余財蓄積之富,勾心斗角,略無停晷。地位愈尊,欲望愈奢。雖至老死,曾不稍悟。至于下等社會,頓根眾生,則奔走衣食,經營居住,系念妻室,顧累子弟,更日夜遑遑,終歲勞苦,惟日不足矣”[18]。但蕭公弼對人的這種劃分并非一成不變的,因為人是一種超越的動物[19]31,“中材之人”和“下等社會”之人可以通過一定的修為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從而超越原有之自我,成為“中人以上”,獲得那“自得”之樂。在蕭公弼看來,這種修為就是“超物”。

在儒家美學中,“物”是藝術創作的基元,是情感產生的因素之一,但同時也是激起欲望的觸引,如《禮記·樂記》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20]1527;“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20]1529。汪暉將此稱為“失禮而后物”[21]263。道家美學則更將“物”視作“道”之末,因為“道”本身是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的“無”,所以老子美學倡導超越有形有象去追求那“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老子》十四章)[3]31,莊子美學要求人們“外天下”“外物”“外生”(《莊子·大宗師》)[4]252。由此可見,“物”即欲,欲即“物”。蕭公弼則進一步將代表欲的“物”發揮為對物質、權力,甚至性的欲求和貪戀,這種物之欲會引起佛教所謂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和五取蘊“八苦”。如果物欲不除,“八苦”則不滅,那么,“人至淫僻其行,紛馳逐物,而不自聞自見,反本窮源,豈尚知有精神之樂乎”[18]。所以,要想獲得真正的快樂就必須超“物”去“欲”。

張世英先生按實現人生意義、價值的高低等標準,將人的精神境界分為了四個等級,依次是“欲求的境界”“求實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和“審美的境界”,但“一般地說,人往往是四種境界同時具有。大概不會有人低級到完全和禽獸一樣,只有‘欲求的境界’,而沒有絲毫更高的境界;也不可能有人只有最高的‘審美境界’,而無飲食男女之事的‘欲求境界’。事實是,各種境界的比例關系在各種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現;有的人以這種境界占主導地位,有的人以另一種境界占主導地位”[22]395-397。所以,蕭公弼提出的“超物”之境并不是否定或取消一切人類欲望,而是以超越的態度統攝之,讓最高的精神境界在人心中占主導地位,同時也留存合理的欲望。具體而言,“超物”之“超”就是以“心眼”觀之、“從內觀之”的態度與精神,如:

蓋吾人以肉眼之觀察,覺萬物種類,紛然尨雜。茍妙心眼于肉眼之外,而為主觀之觀察,終不能不認宇宙有其一之體。原物自外觀之,萬物皆異,各有獨立不同之勢。若自內觀之,則物無一獨立,皆屬于宇宙之總體,由宇宙支配而成,是宇宙為一大總體也[12]。

所謂“肉眼”就是欲望之眼、世俗之眼與分別之眼。“以肉眼之觀察”的態度亦可稱為“自外觀之”,它僅見出萬物之不同和區別,物與物、物與人相互割裂,宇宙萬物彼此獨立存在。而“心眼”,亦可稱為“法眼”[23],它是“自內觀之”,以此種態度觀照萬物,可見出天地造化相通相融,物與我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個大宇宙。老子所謂“大制不割”(《老子》二十八章)[3]74的道境正是此種境界。因此,以“心眼”“法眼”觀之即《莊子·秋水》中的“以道觀之”[4]577,以“肉眼”觀之則似“以物觀之”[4]577。前者通向“道”,獲得的是“至樂無樂”[4]611;后者聚焦于“物”,得到的是因功利欲望得以滿足后產生的肉體之樂、世俗之樂。這極有可能導致“人隨物化,縱欲滅理”[24]的嚴重后果。當然,蕭公弼因“超物”而倡導人們應以“心眼”“法眼”觀照萬物,貶斥以“肉眼”觀之,但他并不是要否定人類的一切欲望。他的目的是在滿足人們正常的欲望基礎上,使“心眼”“法眼”在人心中占據主導地位,否則談何境界?談何審美?正如馬克思所言:“憂心忡忡的、貧窮的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盵25]87

“超物”要求人們閉“肉眼”而開“心眼”“法眼”,以物我無間、萬物齊同的態度映照萬物,就在“成物”之時也成就了自我。《莊子·齊物論》曰:“吾喪我?!盵4]45“我”是世俗之我、分別之我、欲望之我,“吾”是超越分別對待、欲望得失的真我。蕭公弼將前者稱為“物質之我”,后者稱為“靈魂之我”或“理性之我”,亦即精神之我,他說:

理性之我,為靈魂之我,永久不滅者也。物質之我為軀殼,與世變遷者也。認物質之我,而不察理性之我,此失其性者也。失其性必不足以超物,不超物必不足以窮神知化[26]。

“超物”就是要超越“物質之我”,成就精神之真我,這樣才能免于“失性”,才能“窮神知化”,即洞見那宇宙萬物的生命本真與運行規律。因此,蕭公弼又說:

質言之,則欲理會秘密之意義者,不得不死于可覺可見之世界也。何謂死于可覺可見之世界?即超物是也。夫超物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不為喜,失不為憂。夫然后乃能判天地之美,燭萬化之理,明于本數,系于未度,解脫塵縛,與神冥契[18]。

所謂“死于可覺可見之世界”不是要否定和拒絕有形有象的物質世界及其帶來的物欲,而是在正視、認可和滿足人類正常合理欲望基礎上,超越物我隔閡,蕩去功利欲望,消解區分對待,從而進入陶淵明所說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神釋》)[27]67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可以判天地之“美”,還可燭萬化之“理”,最終使人進入“解脫塵縛,與神冥契”的天人合一之境。一言以蔽之,“超物”之境就是一種集真善美為一體的本體之境。

三、“人我兩妄,法執雙融”的“忘美”之境

佛教在明清時期已經開始式微,但隨著清朝滅亡、民國建立,中國社會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現代新社會過渡,再加上1912年3月11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有“人民有信教之自由”[28]59一條,中國佛教逐漸掙脫了封建統治的桎梏,在民國初年迎來了一場“復興”,就連中斷了千余年的唯識學也成為民國佛教的“顯學”[29]3。蕭公弼正好經歷了這一時期,他的哲學、美學思想中多處滲透著佛學因子。他對“美”的生成、審美過程的分析與解釋運用的正是佛教唯識學之“五蘊”說②。蕭氏除運用唯識學研究美學外,還吸收了佛教中觀理論,將人的審美境界劃分為三個層次。

在蕭公弼看來,美的本質就是“無功利之快感”,故美學首先應該是一種“感情之哲學”[30]。同時,他還說:“美學者,研究精神生活之科學也?!盵31]所以美學還應關注人的精神境界,它不僅是情感之學,還是精神之學、境界之學。但由于人的精神境界各有不同,這就造成了每個人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以及審美境界有所不同,甚至有高低之分。如蕭公弼所言:“因根器智慧之不同,而有太上、知之、縱欲三種之差別,則美之服膺力行,亦視人之高尚卑劣而定矣。”[31]而“太上”“知之”“縱欲”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呢?蕭公弼在《美學·概論》中有明確說明,如“故吾嘗謂美之一字,終非易言。惟太上忘美,其次知美,下焉者欲而已矣”[30]。由此可見,“欲”是最低的境界,在它之上是“知美”之境,“忘美”之境是最高的審美境界。

審美活動不是實用功利的活動,也不是理性認識的活動,而是一種情感體驗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所獲得的不是欲望滿足和知識,而是超越功利的精神愉悅,即美感。正如法國學者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所言:“它(筆者按:美)是不再留下任何欲望的極端,它如一堵最后的高墻,阻擋住所有前進的道路(當一幅畫是‘美’的,我便除它之外不再有任何更多的想象)……”[32]125所以,蕭公弼與康德一樣認為“美”具有無功利的性質。那么,要想進行審美,獲得無功利之美感,就必須先虛靜去“欲”。佛學在這一點上與美學有相通之處?!峨s阿含經》卷第十四曰:“此有故必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33]100。世間萬有、造化宇宙無自性,皆由因緣假合而生,一言蔽之曰“空”,故“空”為佛教哲學的一大特征與核心之所在[34]224。我們知道,人心本靜,但受外物之刺激,遂生種種欲望。但佛教認為外物為“空”,了無自性,那么在“物”基礎上產生的“欲”自然無存在之基,更何況對虛幻之外物的執著欲求不僅不生快樂,反而使人離涅槃境界越來越遠,永無解脫。所以佛教在破“色”“有”的同時,也要求去“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蕭公弼將“欲”或“縱欲”視為審美的最低境界。他說:

下此或阿私所好,或醉生夢死,其去禽獸也幾希。烏足以語于美哉[30]!

其實,“欲”之境不能稱為審美的境界,因為它獲得的是肉體之樂、欲望之樂,是一種感官快感而非美感,不僅與美學旨趣相悖,還不為佛學所容。它是閉“心靈之眼”而開“物質之眼”,是“樂人”而非“樂天”。

其次察物之媸妍,辯理之是非,所謂知美者也[30]。

妍媸就是美丑,是非就是善惡?!爸馈本褪敲鞅媸欠?、區分美丑的審美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健康、高雅、純正的審美趣味。正是由于此,蕭公弼在“色”與“淫”、“內美”與“外美”之間,倡導“好色而不淫”“重內而輕外”[31]的審美趣味與理想。

“縱欲”之境是欲望功利之境,它不是審美而是審丑。在“縱欲”之上是“知美”之境,它辨別美丑,并暗含求美去丑。但對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而言,“空”是其基本的思想立場,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39]848,“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40]752等說明世間色相皆虛妄不實。申言之,世間色相之美丑亦如是。那么,區分美丑、求美去丑的“知美”之境不可能是最高的境界,它依然是“俗諦”。龍樹《中論·觀行品》曰:“大圣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盵41]18在佛教中觀學派看來,“空的深意,是說事物既非有(自性)、亦非無(虛);不落于有或無兩邊極端的見解,便是中道”[42]161-162。質言之,中觀或中道就是一種不偏不倚、不落兩邊的態度和思維方式,所謂“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中論·觀因緣品》)[41]1正道出了其中的真意。蕭公弼懷著這樣的觀念而認為:

人我兩妄,法執雙融,非所謂忘美者乎[30]。

“人我兩妄,法執雙融”就是要破除“人我執”和“法我執”,以證得“人無我”和“法無我”,進而超越分別、消除妄念,不執“有”亦不執“無”(“空”),不溺于“美”亦不溺于“丑”(“欲”),最終進入無垢無凈、不生不滅的“忘美”之境中。美學中的“忘美”之境就是佛學中觀論所追求的涅槃之境,因為“無得亦無至,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明涅槃”(《中論·觀涅槃品》)[41]34。當人進入涅槃之境后,不僅能夠洞見世間萬有的真實本相,消除個人之偏執,還可獲得無上的快樂,用蕭公弼的話來形容就是“鳶飛魚躍,俯仰皆樂”[43]?;诖?,蕭公弼將“忘美”之境設置為最高的審美境界,“忘美”之境就是“涅槃”之境,它是宗教的境界,也是審美的境界,獲得的是一種超越美丑樂苦的無上之樂、本體之樂,即“涅槃樂”[31]。

蕭公弼說:“美學者,感情之哲學,其‘任務’,在本心理學社會學歷史的條件,最后以研究宇宙的形而上之條件為歸宿,乃能收圓滿之效果者也?!盵30]作為一種最高的審美境界,“忘美”之境正是一種宇宙之境,它是形而上的追求,使人、人生、生命獲得真正的“圓滿”。這也體現出蕭公弼不同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44]68的一面——“以美育融宗教”。

四、結語

王本朝認為:“美學在現代中國的興起,也是在傳統文化發生崩潰之際,社會發生轉型,知識出現分化,美學被作為傳統倫理解體之后的替代物而得以確立。”[45]26誠然,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開始大規模涌入中國,并迅速傳播,影響巨大,原有的文化傳統與習俗受到了極大沖擊,如幾千年以來的“男女授受不親”觀念就遭到了“男女社交公開化”的挑戰。但一些人卻打著這樣的旗號,“淫穢放蕩,腦袋里裝滿了色欲思想,視男女社交為開放節操,雖‘王法’、‘禮教’也難禁止他們,這些冒牌者乘了‘男女社交’的新潮,荒淫墮落”[46]221。而蕭公弼借用美學,貶“樂人”倡“樂天”,要求閉“肉眼”而開“心眼”,以“超物”“忘美”為審美追求與理想,從而發揮著一定的導人向善、遏制欲望的作用。在近代,美學的確可以視作傳統倫理的“替代物”。李澤厚認為,倫理道德雖不同于“外在強制”的法律而具有“內在強制”性特點[47]20-21,但畢竟道德仍然是一種強制,它與幸福、快樂等相悖。審美則是一種自由,讓人在不知不覺的審美體驗中,凈化心靈,陶養心胸,提升境界,所以像蕭公弼提出的“樂天”“超物”“忘美”之境,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道德境界,而是容納了倫理道德的集真善美為一體的審美境界。它通向了本體之境、存在之域,獲得的是一種“涅槃”之樂。這是對中國傳統美學的繼承,彰顯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美學精神。

注釋:

① 參見譚玉龍:《蕭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美育學刊》,2018年第5期。

② 如“夫美何以現于世界邪?凡物必有其本相與現相。吾人目所能察見者,僅為現象?,F象者,是謂之‘色’(色在物)。由眼簾偶觸于色,而與之接洽者,是名曰‘受’(受在我)。既受其現象,則由眼簾繪其影入于腦海,而運以思索,是名曰‘想’。因想而差別計較,是名曰‘行’。因行而執著愛染,是名曰‘識’。吾人感覺界,凡不經此數者,則美之觀念,絕不能成立者也?!眳⒁娛捁觯骸睹缹W》,《寸心雜志》,1917年第1期。

猜你喜歡
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飲食美學中還鄉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現代生活美學之城
現代蘇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4
生活美學館
現代裝飾(2019年7期)2019-07-25 07:42:08
VR嶗山:虛實相生的美學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26
造物美學
現代裝飾(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6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日本www色视频|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91精品网站| 亚洲永久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欧美视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三级欧美在线|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一级片|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小视频| 欧美在线黄| 日本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AV熟女乱| 91色在线视频|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98超碰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澳门av无码| 综合亚洲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色综合婷婷|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