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摘要:目的:研究溫針灸聯合刺絡放血拔罐治療肩周炎的臨床價值。方法:納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6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0例,均開展常規治療,研究組同時開展溫針灸聯合刺絡放血拔罐治療,就組間治療效果與炎性指標改善情況進行評定比較。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療效高于對照組,SAA、sIL-2R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肩周炎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開展溫針灸聯合刺絡放血拔罐治療,有助于促進炎性狀況改善,提升療效。
關鍵詞:肩周炎;溫針灸;刺絡放血;拔罐;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07-01
肩周炎是一種發生于肩關節毗鄰軟組織如關節囊、滑囊、韌帶等的慢性炎性疾病,本病的發生與急性損傷、慢性勞損等因素相關,診療中以中老年人群多見,以病變關節刺痛壓痛、活動受限、畏冷等為主要表現[1-2]。女性患病率相對較高,具體機制未完全明確。在中醫中學本病屬“痹癥”范疇,與經絡阻滯、外邪內侵、氣滯血瘀等相關[3],屬于本虛標實證。溫針灸、刺絡放血拔罐等是中醫學中常用的外治療法,也是我院近期治療肩周炎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基于臨床實際情況分析具體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60例,男女各34例、26例,年齡44~73(56.19±4.27)歲,納入標準:符合中醫診斷標準[4]者;符合溫針灸、刺絡放血拔罐等治療指征者;未合并其他類型關節病變;病程明確。排除標準:合并嚴重骨質疏松者;合并骨骼系統病變者;惡性病變;近1年病變關節外傷史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0例,組間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肩周炎均開展常規治療,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制定物理治療[5]方案,利用干涉波治療儀開展治療,于病變關節疼痛敏感區域貼電極片,交叉放置,結合患者具體耐受能力進行治療頻率的調整,一般為30~60Hz,30min/次,每周接受5次治療,治療8周。
研究組同時開展溫針灸聯合刺絡放血拔罐治療,①溫針灸治療:保持健側臥位,對患側肩貞、肩髎、肩髃、手三里、風池、阿是穴等進行消毒,采用一次性毫針直刺進針,得氣后與針柄套一段2cm長度艾條并點燃,下方墊放燙墊,留針25min左右,每周針灸5次。②刺絡放血拔罐治療:取肩貞、肩髎、肩髃、阿是穴、天宗等穴位,消毒后采用無菌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穴位控制在2~3個左右,以少量滲血為宜,再于各穴位采用適宜型號火罐予以拔罐,留罐10min,隔天治療一次,治療8周。
1.3、觀察指標
1.3.1、治療效果評定:顯效:肩周炎相關癥狀體征消失,視覺模擬評分(VAS)<2分,病變關節功能復常;有效:癥狀體征改善,VAS評分在2~4分之間,關節功能好轉;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1.3.2、炎性因子水平測定:于治療前后采集外周靜脈血3ml,送入檢驗科進行炎性因子指標的測定,包括SAA、sIL-2R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2.1、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見表2。
3 討論
中醫認為肩周炎的發生與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筋脈失養等相關,在外邪內侵后筋脈阻滯累及肩部經氣而發病,活動不利、麻木疼痛等癥狀會對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溫針灸將針法與灸法聯合,其中針法具有疏經通絡、活血行氣的功效,灸法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活血的功效,選擇肩貞、肩髎、肩髃等為主穴,具有舒筋活絡、疏風利節的功效,輔以手三里、風池、阿是穴等,可輔助疏風驅寒、散瘀通絡[6]。肩周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與局部無菌性炎性改變相關,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AA、sIL-2R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輔以中醫外治療法干預能夠協同促進機體局部炎性狀況的改善。溫針灸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于改善肩關節區域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改善炎性狀況。刺絡放血可瀉惡血,改善局部氣血運行狀況,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該療法能夠對機體多巴胺、鉀離子等疼痛介質進行抑制,發揮鎮痛作用[7]。與拔罐聯合使用可化瘀活血、泄瀉邪氣、祛痕生新,發揮緩急止痛、促進功能恢復等效果,治療后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肯定了本研究開展的中醫外治療法在改善肩關節功能、止痛等方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忠.超短波聯合動態干擾電治療肩周炎患者的療效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12): 1382-1384.
[2]孫瑩,花佳佳,施加加.作業活動訓練對慢性肩周炎患者運動功能及日?;顒幽芰謴偷挠绊慬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2):135-138.
[3]孫卓壘,黃曼麗,黃惠萍,等.三痹湯聯合針刀及內熱針對肩周炎患者療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J].江西醫藥,2019,54(4):312-315.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186-187.
[5]燕鐵斌,姜貴云,王艷,等.物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57.
[6]黃小珊,羅和平.溫針灸肩三針聯合寒痹散穴位貼敷治療風寒濕痹型肩周炎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8,58(34):74-76.
[7]劉興濤.刺絡放血聯合如意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0,29(2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