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敏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手術老年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的作用。方法 選擇在本院實施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64例病患為研究樣本,其研究時間均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間。依據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常規組(32例)以及實驗組(32例),予以常規組基礎護理干預,予以實驗組術中綜合保溫護理措施,對比每組臨床指標;護理前后血氧飽和度以及并發癥總出現率。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以及蘇醒時間均短于常規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氧飽和度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與常規組并發癥總出現率依次是3.13%、18.76%(P<0.05)。結論 脊柱骨折手術老年病患在術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能夠縮短手術以及術后蘇醒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升血氧飽和度,減少并發癥,發揮一定干預效果。
關鍵詞:手術;脊柱骨折;老年;保溫護理;蘇醒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32-01
當前,臨床對脊柱骨折通常采用手術方式開展治療,而對于老年脊柱骨折手術病患而言,全身麻醉、手術視野暴露、術中出血、靜脈輸注未加溫液體、血制品、使用未加溫沖洗液等均會導致其體溫下降。體溫是機體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正常情況下,機體散熱同產熱之間為動態平衡關系,當受到疾病和麻醉等因素的影響后,會使該種平衡狀態被打破,使得機體出現體溫下降情況[1]。手術病患若術中體溫過低,則會對機體凝血功能以及各項機能恢復產生不利影響,增加術后并發癥出現風險。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有效維持病患體溫正常,對促進機體恢復具有積極意義。臨床有研究指出[2],對老年手術病患實施術中保溫護理,可降低寒戰等并發癥出現率。但目前臨床對這一說法尚未形成統一結論,一定程度上限制該項措施在臨床的推廣以及應用。為此,本次研究對實驗組病患實施手術過程中保溫干預,現闡述如下:
1資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接收的64例實施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病患為研究群體,其治療時間均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間,依據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實驗組(32例)以及常規組(32例)。實驗組與常規組中,女性例數依次是14:15、男性例數依次是18:17;年齡平均值依次是65.63±5.21歲、65.70±5.32歲。在統計學軟件內分別錄入每組一般數據,結果顯示P>0.05,代表可實施分組探討研究。納入標準:(1)全部病患經臨床診斷均符合脊柱骨折診斷標準[3];(2)所有病患均在本院實施手術治療,并且無手術禁忌癥;(3)病患及其家屬享有知情同意權,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2)機體肝腎功能存在顯著異常者;(3)機體凝血功能有嚴重障礙者[4]。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研究方法
予以常規組基礎護理,內容有:護理人員密切監測病患生命體征各項指標,主要有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1℃-25℃之間,濕度控制在40%-60%之間等。予以實驗組術中綜合保溫護理,措施有:(1)在手術床上鋪加溫毯,或者采用充氣式加溫儀,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加溫,確保病患體溫可控制在36℃-37℃之間;(2)在手術過程中需嚴格依據操作規范配合醫師進行各項操作,保障手術過程順暢,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同時避免病患皮膚過度暴露,除手術區域外,及時對裸露的皮膚進行遮蓋;(3)將濕熱交換器同氣管導管進行有效連接,予以氧氣吸入;(4)對于病患需要輸注的液體和體腔沖洗的液體,放置在恒溫箱內進行預加溫至37℃,確保輸入病患體內的液體和體腔沖洗的液體溫度能夠維持在37℃左右;(5)在病患復蘇期間,采用充氣式加溫儀進行加溫保暖,促進病患蘇醒,同時做好病情觀察及交接班工作。
1.3觀察項目
(1)比較每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蘇醒時間。(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氧飽和度水平差異。(3)比較每組并發癥出現情況。
1.4數據處理
在本次研究中,數據均使用SPSS22.0軟件開展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實施t檢測;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達,實施 X2檢測,當檢測結果顯示 P<0.05時,表明數據存在研究價值。
2研究結果
2.1比較每組臨床指標
常規組手術時間以及蘇醒時間均長于實驗組,術中出血量高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1:
2.2比較護理前后每組血氧飽和度
常規組護理后血氧飽和度水平低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2:
2.3比較每組并發癥總出現率
常規組并發癥總出現率高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3:
3討論
脊柱骨折在骨科疾病中較為常見,其在骨折疾病中出現率約為5.00%至6.00%,其中胸腰段骨折最為常見,其次是頸椎、腰椎等[5]。脊柱骨折多是因間接外力所導致,一般是高空跌落或是足著地等力量向上傳輸至胸腰椎,進而發生骨折。發病后,病患可出現脊柱疼痛以及畸形等情況,也可發生脊髓損傷,因此發病后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全麻下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脊柱骨折的重要方式。開展全身麻醉,能夠保障病患在無痛以及舒適情況下順利進行手術,減少疼痛以及手術創傷所造成的機體應激反應。全身麻醉狀態下,中樞神經傳導被有效阻滯,因此病患疼痛感可暫時消失,而機體也處于低水平代謝狀態。但是對于老年脊柱骨折手術病患而言,受到年齡等因素影響,其基礎代謝水平已經處于相對偏低的狀態,再受到麻醉以及機體暴露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增加低體溫風險,使其出現寒戰以及躁動等不良情況,不利術后機體恢復。另外,出現寒戰時也會使組織耗氧量增加,對機體呼吸功能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臨床將探尋何種方法在手術過程中能夠有效維持患者體溫的措施作為研究重點。
在手術過程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能夠有效維持病患體溫恒定,減少低體溫出現率。在饒裕泉等[6]人的研究中,其發現對脊柱手術病患實施綜合保溫干預后,病患無寒戰情況發生,并且手術過程中能夠有效維持核心體溫,因此其認為在脊柱手術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能夠保障病患體溫恒定,促進其術后機體恢復。本次研究中,在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方面,實驗組均短于常規組;在術中出血量方面,實驗組低于常規組(P<0.05)。護理后在血氧飽和度方面,實驗組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總出現率是3.13%,明顯低于常規組的27.27%(P<0.05)。分析結果可知,對于老年脊柱骨折手術病患而言,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能夠減少蘇醒期躁動出現,進而降低因躁動所導致的體循環異常情況,另外予以病患加溫后的氧氣吸入,避免寒冷氧氣給病患機體造成刺激,進而能夠有效提升其血氧飽和度。同時,使用加溫毯維持病患體溫恒定,使用棉被等對暴露部位皮膚進行遮蓋,能夠有效減少病患機體熱量流失[7]。對于需要輸注的液體,進行預加熱,使液體溫度與病患體溫接近,可避免在大量輸入冰冷液體后發生體溫下降等情況。在手術過程中實施保溫護理,可從多方面開展各項保溫措施,進而提升保溫效果,減少寒戰等并發癥出現,促進病患機體恢復。
綜上,老年脊柱骨折手術病患在手術過程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能夠維持機體正常機能,降低并發癥,發揮一定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朱佳,張瓊.手術室術中患者低體溫因素分析與復合保溫措施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122-124.
[2]周聰,黃莉,肖琳, 等.專業化整體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在全麻手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0):65-67.
[3]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687-688.
[4]葉建珍.綜合保溫護理對長時間側臥位手術患者凝血功能及壓瘡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7):968-970.
[5]朱旭琳,鄭明秀,龔榮花, 等.綜合保溫護理在復雜脊柱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2):69-71.
[6]饒裕泉,張冰,袁開明, 等.不同保溫方法對脊柱手術患者圍術期核心體溫和恢復情況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9,35(3):266-269.
[7]茍全霞.手術室術中保溫干預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體溫及術后凝血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3):501-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