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芬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吞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CVA)后吞咽障礙的效果。方法 將60例CVA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R組、F組,各30例,F組實施NMES+常規治療,R組予以NMES+吞咽康復訓練,分析2組治療前后吞咽功能障礙(VFSS)、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狀況。結果 經治療后R組FMA、Barthel評分高于F組(P<0.05);經治療后R組VFSS評分明顯高于F組(P<0.05)。結論 CVA患者實施NMES+吞咽訓練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改善吞咽障礙,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因此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神經肌肉電刺激;吞咽康復訓練;腦卒中;吞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414-01
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腦卒中(CVA)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其中吞咽障礙屬于該疾病常見并發癥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CVA急性期吞咽障礙發病率可達到51%—73%[1]。主要由延髓吞咽中樞,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延髓麻醉或雙側皮質腦干未受損,造成假陽性延髓麻醉,進而使食物由咽部至食管放射運動紊亂,誘發支氣管感染、誤吸、脫水以及營養不良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以藥物、康復訓練、針刺、球囊導管擴張術、神經肌肉電磁刺激(NMES)、體外營養支持療法為常用治療手段。其中NMES療法已受到臨床醫師重點關注,該技術主要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縮,達到功能修復的一種方案,已在失用性肌萎縮、神經肌肉支配、痙攣中廣泛應用,且在臨床應用具有100多年歷史。但臨床研究發現,單獨采用一種技術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配合吞咽康復功能訓練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礙,促進病情快速恢復。鑒于此,本文選取CVA患者實施NMES+吞咽康復訓練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60例CVA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R組、F組,各30例,男女比例分別為:15:15、16:14例;年齡依次為45—75歲、46—74歲,平均值依次為(60.14±2.51)歲、(60.74±2.38)歲;組間基線資料差異經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納入標準:(1)診斷均符合2010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疾病組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CVA診治指南2010》[2],并經CT和MRI檢查確診;(2)簡易自理測試量表(MMSE)評分>24分者;(3)伴有飲水嗆咳及吞咽困難癥狀;(4)經洼田飲水實驗,診斷有吞咽障礙;(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本次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6)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者。排除標準:(1)存在依從性差、精神失常、智力低下等現象;(2)因食管癌、頸部腫瘤等錢其他疾病造成吞咽困難者;(3)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F組實施NMES治療,選擇Vitalstim 型電刺激儀,實施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將電刺激強度維持0—25mA,頻率為80Hz,將4塊電極合理放置于患者頸部中線雙側,頻率為80Hz,左右各2個,依據患者耐受狀況,合理調節強刺激強度,并嚴格注意治療期間需練習用力吞咽動作,30min/次,5次/周,每個療程4周。R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吞咽康復訓練,(1)基礎訓練:針對無法自主運動轉,可選擇壓舌板緩慢按摩舌體;下頜運動:主動或被動對患者實施閉頜、開頜等干預;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實施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縮唇呼吸,訓練時間依據患者耐受狀況制定,每個動作持續5s,連續5—10次,3次/d。(2)冰點刺激,選擇冰棉棒,對咽峽、軟腭實施快速刺激,接著選擇簡單有力的口令囑咐患者發出“a”音。同時選擇冰棉棒對舌頭實施快速刺激,且予以相應指令,促進相應部位肌肉收縮,動作包括舌尖上抬、舌根上抬、舌頭兩側運動,每天1次,每次5—8min。(3)進食管理訓練,進食前,合理調整患者進食體位,協助其取坐臥位、半臥位、頭部前驅,偏癱側肩部,可選擇一軟枕墊起;吞咽前,需嚴格做好各項準備措施,如進食環境安靜、食物色香味俱全,并依據吞咽困難程度,制定食物性狀,以先易后難為原則,通常選擇密度均一、不易松散、不易在黏膜上殘留食物,以偏涼食物為宜,每次進食量不宜超過300ml,同時需嚴格了解患者一口量和進食速度。
1.3觀察指標
(1)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選擇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指數評定[3],其中100分為獨立,25—45分為重度依賴,0—20分為完全依賴,50—70分中度依賴,75—95分為輕度依賴。2組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肢體運動功能,選擇簡易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對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實施評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佳。(2)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觀察吞咽功能障礙(VFSS)評分[4],患者吞咽伴有泛影葡胺的半流質,于多功能數學胃腸機透視下觀察吞咽過程,包括食物殘留、滲透、誤吸等狀況,重度:0分,中度:2—3分,輕度:7—9分。
1.4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Barthel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Barthelr、FMA等指標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治療后Barthel、FMA評分顯著高于F組(P<0.05),見表1。
2.2 2組VFS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VFS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R組評分明顯高于F組(P<0.05),見表2。
3討論
CVA屬于腦血液循環中障礙性疾病,其患有吞咽障礙并發癥可達到51%—73%。相關數據顯示,具有30%CVA患者因吞咽障礙在半年內死亡,而無吞咽障礙患者的病死率不超過10%,屬于CVA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5]。
目前,臨床治療CVA合并吞咽障礙方案存在多種,其中以NMES應用最為廣泛,該技術具有耐受性佳、無不良反應已受到諸多學者及醫師的青睞。NMES主要通過輸出電流,對吞咽功能有關的神經,對舌下神經、喉返神經等實施刺激,以促進吞咽肌活動,繼而強化患者吞咽功能,重新、合理、有效恢復吞咽的反射弧,并予以重新建立。而本文研究顯示,R組運動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F組,從分析原因:CVA后可依據患者具體狀況,制定個體化參數,并采納針對性刺激方案,促進神經再生,規避肌肉萎縮,進而優化患側上肢運動功能,避免神經功能損傷[6]。而配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效果更加顯著,本文主要通過基礎訓練、冰點刺激、進食管理訓練,強化舌、口腔和咽部云頂功能及吞咽的靈活性及協調性,使吞咽工作及時準確啟動。另研究顯示,R組VFSS評分明顯高于F組,充分說明CVA黃色實施NMES+吞咽訓練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改善吞咽障礙,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
綜上所述,CVA黃色實施NMES+吞咽訓練可獲得顯著價值,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新利,欒春紅,汪永華.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A患者神經功能及吞咽功能的影響[J]. 貴州醫藥,2019,43(1):100-102.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CVA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2B):4013.
[3]劉有山.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吞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及其對舌骨喉復合體動度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10):1782-1785.
[4]朱濤.椎針通絡循經療法結合康復訓練及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7,32(9):1792-1795.
[5]李晏.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康復訓練對不同病理特點急性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87-90.
[6]方紅群,唐紅,任彩麗,等.神經肌肉電刺激結合吞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8,17(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