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勇氣;積極心理;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0-0059-04
【作者簡介】傅綠茵,福建省廈門市禾山中學(福建廈門,362600)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勇氣是積極心理學關注的人類六大核心美德之一,是人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來的以堅守、進取、突破等為特點的一種積極心理品質。七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迅速,價值觀還在建立中,他們容易逃避困難,也容易把魯莽當勇敢。關于勇氣的課題對于培養青少年的自我價值感,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采用表達性藝術治療中的繪畫心理治療,融合“個性聚會”繪畫技巧與曼陀羅層次畫框的方法,讓學生在繪畫和分享中感受勇氣帶來的幸福感,梳理勇氣分類,探索勇氣來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畫出勇氣圈
PPT展示生活情境:同學犯錯誤時,你敢當面指出并制止他;自己犯錯誤時,你敢主動承認錯誤;和家人發生沖突時,你敢真誠地表達想法和感受;遇到不理解的題目時,你敢請教老師和同學;老師提問時,你敢積極舉手發言。
教師:同學們,當老師提到這些生活情境時,請用雙手在胸前畫圓圈。圓圈的大小代表勇氣的多少,圓圈越大,代表做這件事情的勇氣越足;圓圈越小,代表做這件事情的勇氣越小。如果你沒有勇氣做這件事,請用雙手在胸前做一個“×”的姿勢。
師生活動。
學生:遇到不理解的題目時,我敢請教老師和同學;和家人發生沖突時,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為我覺得父母會說我頂嘴,沖突會升級。
教師:你怕被父母誤解,所以不敢表達。你希望在這件事上增加自己的勇氣值嗎?
學生:希望。
教師:相信很多同學和你有一樣的期待。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勇氣源來增加勇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尋找自己的“勇氣源”。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使面對不同生活情境時的勇氣值可視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二、主體活動:探索勇氣圈
1.繪制勇氣小孩。
教師播放自制視頻《校園隨機采訪》。視頻內容:教師隨機采訪幾名學生,讓他們根據要求在鏡頭前做出一些動作,如在鏡頭前唱歌、跳舞、詩歌朗誦、模仿動物。
教師:他們在鏡頭面前表現得勇敢嗎?
學生:勇敢。
教師:有些同學唱歌都忘詞了,為什么你還認為他們勇敢?
學生:因為他們不怕犯錯,敢于嘗試。
教師:是的,他們也許表現得不夠完美,但足夠勇敢。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勇氣小孩,它讓我們敢于迎接不確定的挑戰。你的勇氣小孩長什么樣子?是什么顏色的?請拿出學習任務單(見圖1),在勇氣圈的中央畫出你的勇氣小孩,并為他上色,最多不能超過兩種顏色。
學生活動,教師挑選部分學生的作品投影。
教師:我們來欣賞部分同學的勇氣小孩。你的勇氣小孩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學生1:藍色和紅色,藍色代表理智冷靜,紅色代表行動力。
學生2:橙色,代表有活力,不怕困難。
學生3:黃色,代表能量、真實表達、正直做事。
教師:從大家的勇氣小孩中,我們看到了勇氣的特點——無畏、堅持、正直、活力。
設計意圖:運用表達性藝術療法,帶領學生通過“繪制勇氣小孩”探尋勇氣的特點。
2.寫下勇氣故事,探索勇氣來源。
教師:勇氣小孩從小到大經歷了哪些勇氣故事?
PPT展示:請挑選2個勇氣故事寫在勇氣圈內,其中一個是過去經歷的,另一個是近期經歷的。寫下時間和事件的關鍵詞,寫下當時的勇氣來源,并為勇氣故事上色。
學生活動,然后班級內分享勇氣故事。
學生1:我在7歲時不小心走丟,當時很害怕,后來向陌生人求救。
教師:你在很害怕的情況下還能勇敢求助,哪里來的勇氣?
學生1:當時我很想回家,而且幫助我的阿姨一直在安慰我、鼓勵我。
教師:你的勇氣來自回家的信念和他人的支持。
學生2:四年級時,我看到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在欺負一個小男孩。我大聲地制止他,那個同學不聽,然后我就打了他一拳。
教師:我很好奇,他的體格如何?
學生2:我們倆差不多。
教師:我很欣賞你在面對以強凌弱的事情時能夠勇敢地站出來。這件事本來與你無關,但是為了心中的正義,你還是站出來了,這是一份難得的道德勇氣。我很好奇,你認為勇敢和魯莽的區別是什么?
學生2:勇敢中更多的是理智,魯莽是不經思考就行動。
教師:所以,當時你是口頭警告無效后才出手的。如果對方人很多,你還會動手嗎?
學生2:不會。
教師:謝謝你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考——勇敢不代表魯莽,勇敢也需要理智。從大家分享的勇氣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勇氣可以分為身體勇氣、心理勇氣、道德勇氣。現在,有哪位同學愿意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勇氣故事?
學生1:四年級時,我在騎自行車的時候被一位阿姨撞倒了。當時,我的頭流血了,我很害怕,擔心自己會失血過多。
教師:這件事給你的身體造成了傷害,導致你現在很難平靜地回憶。在座的其他同學,如果你的勇氣故事也是有關身體傷害的,請舉手。
學生2:小學時,我從高處摔下來,骨折了。當時很痛,也很害怕。
學生3:我5歲的時候,因為摔倒傷到了眼睛,做了手術。當時,我很害怕自己再也看不見了。
教師(面向學生1):大家也都有跟你類似的經歷,他們和你一樣,一邊害怕,一邊勇敢面對。你現在還騎自行車嗎?
學生1:還騎自行車。
教師:老師好奇的是,騎自行車受傷給你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為什么你還是繼續騎車?哪里來的勇氣呢?
學生1:家人和同學都鼓勵我,我就慢慢克服了。但是,現在過馬路的時候,我還是很害怕,所以會推著自行車往前走。
教師:你的勇氣小孩選擇重新面對這件事,同時他也是謹慎的。剛才,你是流著眼淚分享的,但是我們依舊覺得你很勇敢。流淚并不代表軟弱,我們的勇氣小孩不是一直都堅強,他也可以是柔弱的。
學生2:我最近的勇氣故事是幾周前的學生會競選。這次競選,每班只有6個名額,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就沒報名。我媽說,如果不把握好這次機會,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還是沒有勇氣面對。所以,我鼓起勇氣找老師要了一張報名表。沒想到,我通過了面試和復試,進入了學生會。
教師:這個結果讓你覺得意外嗎?
學生3:挺意外的,我并沒有準備好。
教師:雖然你沒有準備好,但是勇于嘗試,并得到了一個好結果。如果以后還有其他面試,你會繼續嘗試嗎?
學生3:會,因為我曾經成功過。
教師:是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增加我們的勇氣。
教師:從大家的分享中,我們看到勇氣的來源有他人支持、積極的心態、信念感、成功的經驗等。其實,勇氣小孩一直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愿意,你隨時可以牽起他的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分享自己的勇氣故事,感受勇敢帶來的正能量,幫助學生從勇氣故事中提煉出勇氣的分類,探尋勇氣來源。
3.完成未來勇氣行為。
教師:同學們,未來的你將帶著勇氣小孩完成怎樣的勇氣行為,請寫在學習任務單(見上頁圖1)中的“未來勇氣行為”旁邊。
學生1:我希望自己能更理智一些,有勇有謀。
學生2:我希望自己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勇于嘗試。
學生3:我希望能主動和父母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設計意圖:聚焦未來,書寫未來勇氣行為,將課上所學延伸至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三、總結與延伸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勇氣小孩,我們國家的內核也很強大。接下來,請觀看一段2021年3月18至19日在美國安克雷奇市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視頻,看看中國面對不友好時的勇敢發聲。
教師播放視頻片段。
教師: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中國傳遞了自己的聲音。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的未來與此刻的你息息相關。剛才,大家說了很多關于勇氣的來源,其實,還有一個源頭就是對祖國強烈的使命感。現在,讓我們帶上勇氣小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勇往直前。
設計意圖:升華主題,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滲透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學生感受家國情懷,激發他們的使命擔當,種下從小勇到大勇的種子。
【教學反思】
本課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聚焦學生勇氣品質的激發:通過繪制“勇氣小孩”,加深學生對“勇氣”特點的認知;通過分享“勇氣”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勇氣”的來源并獲得正能量;通過完成未來勇氣行為,讓學生將課上所學延展至課后。在最后的總結與延伸階段,運用視頻使本課的主題得到升華。
另外,能夠及時捕捉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并加以巧妙的引導。如,面對雷同的勇氣故事分享,通過“有沒有哪個同學的勇氣故事與前面同學分享的不一樣”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勇氣的不同類型。在學生分享遇見校園欺凌的做法時,先肯定該生表現出來的道德勇氣,再通過問題“勇敢與魯莽的區別是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指出理智在勇氣中的作用。
【點評】
本節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非常高。在課堂分享中,教師擅用“傾聽”“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等心理技巧,營造安全開放的課堂氛圍。在這樣安全的場域下,學生放下了自我防備,真誠地自我暴露。如,一個女生在課堂上主動舉手,流著淚分享自己摔倒受傷的經歷。面對學生傷心的情緒,教師在接納的同時巧妙利用朋輩資源,找尋同伴的相似經歷給予其情感支持,并通過提問,適時、恰當地啟發學生思考,聚焦勇氣來源,關注積極情感。
本課的選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最終課堂效果很好,能有效落地。在設計方面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以點帶面。另外,課程推進的過程也充分展示出教師良好的教風與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點評嘉賓:葉思思,廈門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