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順
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被譽為“電子工業大米”,是目前用量最大、發展最快的片式元器件之一,它被廣泛運用于消費電子、通訊、汽車電子等領域。受益智能手機及汽車電子需求放量影響,加上上游因疫情導致MLCC產出大國馬來西亞的供給收縮,產業鏈最近進入供貨緊張狀態,海外巨頭已紛紛提價,國內廠商尚未跟隨,但交貨期已經延長,未來有提價預期。有券商說,本輪價格上漲或將持續至明年。
2018年初的那波被動元器件的漲價潮還歷歷在目,上一輪被動元器件的漲價邏輯類似面板行業,都是由于行業需求結構變化導致產業龍頭產能轉移,引發原有領域產能出現缺口,進而導致漲價預期。而本輪漲價的主驅動力還是需求端。
MLCC具備體積小、體積與容量比高、易于SMT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通訊、汽車電子、家電等領域,其中增長最快的下游包括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和可穿戴設備等。
從需求端看,5G手機滲透、電動車放量、物聯網將驅動行業需求正在快速成長。有券商的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手機單機MLCC用量中,5G/4G旗艦機約1500-1600個和1000個、5G/4G低端機約1000個和8-900個,若按14億只智能手機的年出貨量計算,智能手機月均需求約1200億只,占全球市場需求1/4。車載方面,汽車單車MLCC用量中,傳統燃油車約數十只、普通新能源車約數千只、TESLA等新型智能汽車用量或數萬只,數百倍于傳統汽車。目前車載MLCC單月需求約1000億只,隨著電動車的加速滲透,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其他領域,家電、工業服務器、電腦PC、安防等行業月需求約1500億只,非智能手機消費電子用量月需求也超過500億只,特種陶瓷和其它領域月需求約500-600億只。
圖1:全球MLCC出貨量走勢圖

圖2:全球MLCC市場規模走勢圖

根據MuRata的預測,以2019年MLCC市場為基準,到2024年,預計智能手機用MLCC市場規模約增長50%,CAGR約8.45%;基站用MLCC市場規模增長約40%,CAGR約6.96%;計算機存儲和服務器用MLCC市場規模增長約30%,CAGR約5.39%。
2019年MLCC全球出貨量高達4.5萬億顆,市場規模達到120億美金。方正證券預計,MLCC全球市場規模將在2021年達到1490億元,五年復合增速為7.9%,中國市場增速要高于全球預計增速。
MLCC行業漲起價來毫不含糊,全然得益于其行業競爭格局。全球MLCC主要制造商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美國和中國。其中日韓廠商處于第一梯隊,主要代表廠商為日本村田、太陽誘電、TDK和三星等。中國臺灣的廠商為第二梯隊,主要代表廠商有國巨和華新科等。內地廠商為第三梯隊,主要代表有風華高科、深圳宇陽、三環等。
從券商整理的數據看,目前三個梯隊的主要廠商產能情況如下:(1)日韓是全球MLCC龍頭霸主,其中日本獨占鰲頭,市占率56%。最大的產能是日本村田,月產能約1300-1400億只,日本京瓷和太誘月產能約250-300億只和400億只,TDK月產能200億只且專注于車載。韓國三星月產能約1000-1100億只。(2)中國臺灣方面,國巨蘇州廠和臺灣廠分別約400和100億只/月,其中蘇州廠因為環保問題稼動率約60%;華新科約350-400億只/月。(3)國內方面,目前風華高科和三環集團月產能分別約220億只和130億只,宇陽和微容月產能分別約120億只和180億只。
國內廠商目前市占率較低,只有6%左右,但產能擴張相比中國臺灣較快,風華的產能規劃是到2024年新增產能450億只/月,5400億只/年。三環的規劃是實現年產3000億只MLCC,宇陽規劃了三座基地,一期全線量產后產能擴大三倍,微容擴產后產能增至550億只/月,到2028年實現MLCC年產1.5萬億只的規模。
國內廠商還多了一層邏輯,就是國產替代。2017-2019年國內MLCC進口數量分別為2.43、2.60、2.18萬億只,進口數量約占全球總需求的45-50%,進口金額約370、605、466億元,單價分別約152、233、214元/萬只,大幅高于國內產品約100元/萬只的均價。一方面是高價進口,另一方面國內需求又很大,所以,理論上,國內廠商存在進口替代的動力。而過去幾年隨著日韓廠商向高端MLCC市場如汽車電子、智能手機等方向轉移,也為通用型MLCC市場留下空間,等產能大規模釋放后,這種預期或許會更強烈。
受益智能手機及汽車電子需求放量影響,加上因疫情導致MLCC產出大國馬來西亞的供給收縮,產業鏈最近進入供貨競爭的狀態。國巨、華新科先后于三月份宣布調漲MLCC產品價格,漲幅分別達到10-20%和30-40%,且國巨于六月份再次調漲1-3%。大陸廠商雖暫未全面調高價格,但交期已在延長。從分產品來看:(1)超微型01005以下產品率先漲價,主要由于村田在蘋果手機中的快速拉貨;(2)超大容量由于5G手機出貨增加也出現供貨緊張和價格上漲的情況;(3)0402和0201等常規品雖未現大幅漲價,但交貨周期也在拉長。
此次MLCC漲價能持續多久?光大證券認為,從歷史規律看,龍頭廠商國巨的毛利率具有較強指引性,漲價有望持續至明年。復盤國巨歷史毛利率水平,歷史單季度毛利率最高和最低約為70%和20%,目前毛利率約為40%,處于歷史毛利率中樞,因此判斷MLCC整體價格水平也約處于歷史波動中樞。而此輪上漲,不僅是供給結構性變化帶來短缺,更重要是需求端也在增長,預計全球需求4500-5000億只/月,全球供給約4400億只/月,產能缺口約為100-500億只/月,供需緊張和價格漲勢有望持續至2022年。
A股涵蓋電容器的上市公司有17家,其中主業清晰且規模較大的公司有法拉電子、風華高科、火炬電子、三環集團、鴻遠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