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摘 要:德育是當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大課題。“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隨著全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德育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但如何使德育工作能夠切實有效的開展起來呢?作為兼“教”與“育”一身的一線教師,走出教學管理誤區,開展正確、有效、多元的德育評價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一手遮天;一棍打死;一門關進;多元評價;寬容賞識;評價合體
一、研究背景
德育是當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大課題。“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隨著全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德育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但如何使德育工作能夠切實有效地開展起來呢?且看平時在我們的教學管理中,傳統德育評價方式又是怎樣實施的呢?
(一)一手遮天
傳統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處于權威和唯一的評價主體地位。在這種評價模式下,老師培養出來的乖學生沒有絲毫的創新精神,他們被動的聽從養成了他們事事等命令,處處靠老師,時時要幫助的依賴性。
(二)一棍打死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分數成了各校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所以也就有了“考考考,老師的寶;分分分,學生的命”之說。這點在農村中學尤其突出。
(三)一門關進
記得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極少走出辦公室去了解學生的另一生活層面,家訪也極少,而作為普通的課任老師,更是認為管理好本門課即可。
顯然,我們已經發覺以上種種傳統管理和評價模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學校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妨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尋找一種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制度勢在必行。
二、理論基礎
(一)全面發展理論
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為了每個學生發展”應該是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的共同的出發點。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因此,在德育評價過程中,我們也應注意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關注學生主體,拒絕機械式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德育舞臺上的主角。
(三)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的作用大于各個成員個人行為的簡單相加,這一理論與我們借助集體的力量來影響每個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優良學風的想法不謀而合。
三、研究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要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會,去實踐,去反思,多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機會,真正有效的德育評價應該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充分遵循學生主體。
(二)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全面開放。例如可以積極發言,可以在受到委屈時為自己辯解,甚至可以向老師提出寶貴的班級建設意見。因此,班規的制定也不一定要班主任親力親為,干脆給學生提供一次集思廣益的機會和平臺。
四、策略研究
(一)改“一言堂”為“群言堂”,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論看來,自我認識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是多元智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一個學生的評價分別由來自教師、家長、學生同伴、學生本人甚至包括社區成員等幾方面的評價共同組成。這也是德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
(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注重評價內容多元化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項智能,只是九項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三)公平、公正,發現、發展,弱勢群體評價賞識化
新課程教導我們要尊重個人的發展,要寬容樂觀,民主平等。作為班主任,不應該一味指責后進孩子的不足,而應該找出孩子的優點,沙里淘金,放大他們的優點,寬容他們的錯誤并且發自內心的贊揚他們。
(四)走出校門,注重建立家校評價聯合體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需要我們走出辦公室,走進學生另外的生活,特別是他們的家庭生活。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
五、研究效果
“自古成功在嘗試”,在德育評價中嘗試新的方法,新的途徑,某種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學生不自覺,教師管得累的狀況,給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德育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學生的變化
實踐證明,運用動態生成的、形式多樣的德育評價模式,作為主體的學生,他們有了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學生的心態變化:學生的心態開始放松。對學生而言,適當的贊美和鼓勵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而這些真誠的鼓勵和贊美也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在經歷每次這樣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德育評價后,他們變得更加認認真真,一絲不茍。
2.學生的行為變化:學生在聽取正確的合理的德育評價后,開始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愿意和同學老師一起合作和共勉,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和諧。
(二)教師的變化
1.教師教育觀念的變化:通過對傳統德育評價模式的改變,教師突破了傳統德育觀念的束縛,在嘗試中嘗到了甜頭,教師的積極性也就更加高漲了。
2.教師的教育質量變化:研究結果表明,德育評價生動起來后,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成績自然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班級中的后進生,成績進步顯著。
六、反思
總之,素質教育必須以德育為首,以學生發展為本。所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時代性、主動性,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而切實有效的德育評價制度恰是實現此目的的重要保障。當然,德育評價機制改革成敗的關鍵還在于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作為一名教師,應想方設法,用情用心,認真負責地把每一位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真正做到“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造性做。”
參考文獻:
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10
鐘啟泉.《班級管理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