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敏 徐曉杰
摘 要:語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中,中國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斷地強化。推動中國文化傳播,構建中華文化自信,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對國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有顯著的價值。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聯系不斷加強,文化碰撞表現也越來越突出,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就新時期對外漢語文化傳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探討,并就如何推動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 文化傳播 機遇 挑戰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語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對外文化輸出中需要關注語言的建設和運用。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機會在明顯增加。同時,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碰撞也在明顯加強。因此,分析研究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機遇,以及文化傳播的挑戰,對于有針對性地制定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措施,確保漢語文化傳播工作開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的意義
通過對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分析,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現實意義是非常突出的,其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滿足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就世界文化發展來看,文化發展與繁榮離不開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繁榮,所以,為了保證世界文化的進步,必須要對各個國家的文化傳承與發展進行加強。對外進行漢語文化傳播實現了他國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借鑒和吸收,這對于他國文化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中華文化傳播與發展對中華文化的繁榮也有顯著價值,這對于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有突出的現實意義。第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經濟實力得到了逐步提升。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我國經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硬實力的提升需要有軟實力做支撐,文化傳播與發展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加強有重要意義。第三,消除外國對中國文化偏見的需要。現階段,世界各國存在著對中國的一些偏見,通過文化傳播使更多的外國朋友理解中華文化,這對于消除外國朋友的文化偏見有重要的價值。第四,增強漢語言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需要。中國的發展使海外華僑對中國崛起重拾信心,對外漢語文化的加強能夠使中華文化更多地被世界各國所接受,這對于海外華僑的中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有積極的意義,也是所有海外華僑的衷心期望。
二、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就當前對外漢語文化傳播實踐分析來看,對外漢語文化傳播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明確機遇,同時認知挑戰,這對于積極實現對外漢語文化傳播而言有非常突出的現實作用。
(一)面臨的機遇
就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具體分析來看,在目前的環境中,其傳播和發展有三大機遇:第一,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進一步得到提升。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進一步加強,國外漢語熱在不斷升級。近年來,來華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多,海外孔子學院的數量增加,都為對外漢語的文化傳播提供了平臺。第二,“一帶一路”倡議為漢語言文化傳播創造了新的發展環境與氛圍。當前我國積極的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實現合作國家的互利共贏。在“一帶一路”發展體系下,中國影響力空前增強。為了進一步加強合作,其他國家紛紛開啟了大規模的對華學習,這種狀態為對外漢語傳播打下了良好基礎。第三,國家政策支持為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漢語國際推廣力度,支持更多的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我國在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過程中,把漢語國際教育納入高等教育之中。目前,全國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培養院校有300多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50余個,為對外漢語文化傳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二)面臨的挑戰
對外漢語文化傳播雖然存在著機遇,但是也有挑戰。通過認真梳理相關資料歸納總結,挑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受到國際環境的制約。對外漢語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不僅受國內環境的影響,也會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目前,西方各國對我國的文化傳播等存在著一定的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外漢語文化的傳播。第二,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機構混亂、管理不到位。在對外漢語文化傳播中,相關機構是重要的力量。目前對外漢語文化傳播機構存在組織和管理不力的問題,所以相應工作的開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三,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機構與其他語言機構競爭激烈。現階段,各個國家的開放性顯著加強,不同文化的碰撞與競爭明顯加劇,這導致了文化傳播的競爭激烈,增加了對外漢語文化傳播難度。第四,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未能與語言教學并行發展。對外漢語文化傳播工作需要有語言教學做支撐,文化傳播的主體力量才會更強大。現階段,對外漢語文化傳播工作和漢語教學沒有實現并行發展,主體力量薄弱。第五,對外漢語言文化教學體系存有較多缺陷。脫離文化內涵的語言傳播是沒有生命力的。目前,很多高校和機構的對外漢語教學大都停留在語言上,忽視了文化教學的深層次內涵,導致了文化傳播的缺失。
三、推動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的建議
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對于我國文化建設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新時期加強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工作非常必要。當前,開展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實施漢語言文化的和平傳播。文化傳播需要有良好的環境,只有這樣,文化傳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會更加突出,傳播的效果也會顯著加強。就目前的分析來看,要實現漢語言文化的穩定持續傳播,打造和平的世界環境非常重要。基于此,需要積極發揮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構建穩定、和諧的多邊關系,這樣才能建立文化傳播的和平國際環境。另外,我國要積極進行和平、友愛、仁愛等文化內核的輸出,使更多國家的民眾接受這樣的思想。有民眾做基本支撐,世界和平環境得以構建,才能達到文化傳播的良好效果。
第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孔子學院制度。在漢語言文化的對外傳播實踐中,積極發展相關機構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孔子學院是漢語言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是世界范圍內最為重要的漢文化交流機構。基于漢文化傳播的目的對孔子學院的制度進行建設,強調孔子學院工作的可持續開展,會使其在漢文化傳播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更加突出。簡言之,強調孔子學院等優秀漢語言文化組織機構的發展和運行,對于漢語言文化的持續性傳播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第三,挖掘漢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漢語言文化傳播實踐中,對其獨特魅力進行挖掘,實現文化吸引力的加強,并由此催生語言競爭力。就目前的分析來看,外國人之所以學習中華文化,一方面是因為文化有趣,另一方面是文化有效,即文化內涵對于自身發展和社會建設有積極的意義。漢語作為漢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自身有獨特的魅力,發掘其魅力,讓更多的外國人被其魅力吸引,其在語言市場的競爭力就會顯著增強。隨著語言競爭力的加強,漢語言文化傳播的現實效果會更加顯著。
第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突出漢語言文化內容。在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突出漢語言文化內容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充分發揮語言載體功能,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漢語的魅力與優點,使外國人對漢語語言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對中國文化更有興趣;二是適當地開設體驗課,讓外國朋友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與眾不同;三是全面強調文化內容,使外國朋友系統性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語言文化。這樣,外國朋友對中華文化的宏觀認知效果會更好。
第五,完善漢語言文化教學體系。在對外進行漢語言文化傳播實踐中,完善漢語言文化教學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加強教師資格認定,提高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培養本土教師;二是突破傳統教材局限,編寫本土化適用教材;三是豐富漢語言文化教學手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的趣味性,這對于教學效果提升意義顯著。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推動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有突出的現實價值,不過目前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本文在分析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意義的基礎上,明確機遇和挑戰,同時提出應對挑戰的具體措施,這對于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工作的有效開展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研究[J].山西青年,2019(4).
[2] 趙世舉.漢語國際教育類專業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大學教學,2020(6).
[3] 陳德敏.孔子學院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借鑒意義[J].海外華文教育,2019(9).
[4] 吳應輝.漢語國際傳播事業新常態特征及發展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2019(4).
基金項目: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新時期對外漢語言文化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編號:2017-KYYWF-0550)的研究成果
作 者: 王宏敏,碩士,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徐曉杰,博士,佳木斯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編 輯: 趙斌 E-mail:mzxszb@126.com